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处理义与利的矛盾——论语贯通81

来源:华拓网
怎样处理义与利的矛盾——论语贯通81

上面讲仁者要以道为目标,从结党就可看出这个人到底以利为目标,还是以仁为目标,以道为目标。那么,我们是要完全放弃利吗?显然不是!孔子也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利其实也是可以丰富人生的。那么,如何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利的问题呢?

下面4.10--4.17为一个段落,探讨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仁是一种心地的修养、一种待人接物的心态。而处世的智慧,如何把握仁适宜的度,要注意一个义字来配合。仁与义要合用,仁才会逐渐进步,才会在生活中磨炼与修养自己,从而把握好义与利的度,平衡安身立命之道。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家可先把原文串一遍,理解一下为什么这几章可划为一段。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怀德与怀土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突然提到礼让为国,与义利的问题有关联吗?为什么讲忠恕、讲一以贯之,与义利又是什么关系?我们只有这样读《论语》,才能抓住贯穿文章里面的那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