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教案”的秘密内容接下来请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建议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不会错过重要资讯!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2、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2、明确要求。
3、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5、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6、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1、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在轻松、快乐的语境中学会朗读,学会交际。
2、认识儿歌中的词语,会写"石、早"
3、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喜爱。
一、引入
喜欢画画吗?
我也很喜欢画画。我画了一幅画给你们看(出示:大树)
你们看好不好?你看这大树长得多高啊,树叶可真茂密啊!(出示词语:树叶)
二、儿歌
1、我今天要和你们一道来学一首儿歌。
这首儿歌很有意思,儿歌里有很多东西。
你们再看。(出示:星星)
2、这是什么?(学生说:星星)正音。
"星"字怎么写谁知道啊?(出示词语:星星)
星星是晚上出来的。
3、再看我画了什么。(出示石头和小草)
学生说:石头。(出示词语:石头)
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头,石有拼音,翘舌音)
哦,那我们向石头打个招呼:(石头你好)
还有——小草,哦,小草你好你好。(出示:小草)
小草,你认识吧,哦,"小"你们也学过了。
看来你们以前学得都不错。
4、看到了就叫他一声,(出示:蚂蚁)学生说蚂蚁你好。
你们真有礼貌啊,小蚂蚁也摆着触须对小朋友说:你好你好。
(出示词语:蚂蚁)蚂蚁是虫子,所以都有虫字旁。
5、刚才我们说,星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晚上)
对了,晚上了,我们该睡觉了,来。我们趴在桌上睡觉。等会我说1、2、3,你们再睁开眼睛,一起醒来。要看看我的图有什么变化?(出示:太阳)
6、看看,有什么变化?(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了,那就是天亮了。
你们醒过来,看见我应该怎么说?(你早)
说的真亲切啊。(正音)
7、我们的儿歌题目就是——你早。
三、朗读
1、你们看看图,谁会对谁说"你早"呢?
(学生自由说)
2、你们都说的很有趣的,我也来说说,你们仔细听。
石头对蚂蚁说你早。谁记住了?(学生自由说)
石头的感觉,硬硬的
3、能干。
看仔细,(出示:露珠)看不看得出来是什么?
你猜谁对露珠说你早?(小草)小草是很温柔的。
4、现在会说两句了,谁连起来说说?
男女同学对说。
5、虫虫来了,给你们看可爱的虫虫。
这条虫虫和树叶是好朋友。
所以,树叶对虫虫说:你早。
6、来,我们刚才,谁对谁说你早?
出示:课文语句――天亮了。
我们要很亲切地问早啊。(生一起问)
7、我们还没对太阳问早呢,
刚才小朋友们想了那么多,我也想了一个。
大地对太阳问早,该怎么念。
这样念可以吗?(很温柔地念)
对啊,大地是巨人啊。很有气魄的,胸怀很宽广的,太阳那么远,我们一起来呼唤:你——早——
8、这4句,小朋友们到小组里去念一念,可以一起念,也可以分分工,一人念一句。
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哪个组念得最好。
(生准备,汇报念,评)
9、天亮了,星星怎么了?你们想想看,星星会怎么说?
星星困了,该怎么念呢?(出示句子)
星星为我们照明,他干了一个晚上,累了。
来,我们学星星说话。(伸懒腰说)
10儿歌我编完了。喜欢吗?
你们自己有表情地读读,哪句读不好,我来帮你。
(学生自己念)齐读。
四、学字、拓展
1、再来念念"你早",看谁念的好,又会加上自己的表演。(生念)
2、儿歌里有几个词语要变红了,你认识这几个词吗?自己读读(读)
你认识哪个?(自由说)我随便点了,你要很快地把他念出来。
3、考考你,是不是真的认识了。打开信封(师读词,生画画)
(相互对一对)
4、我们来写字了,人坐正,脚放平,笔握好。
(研究"石"的笔顺,不要写成"右","早"上面"日",下面"十")
看电脑写,自己写一个。再写一个。把字写得很漂亮。
5、我们来玩玩,好不好。我们也来编诗。
你想想,天亮了,谁会对谁说你早。(生自己想)
看看课件中的素材,隐去,再编。
6、谁要去睡觉了呢?
7、我们每个小组都来编一首诗,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表演。试试看。
8、汇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经典范文网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 ) 拉( ) 一颗( )
夫( ) 粒( ) 一棵( )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接待来宾的礼节、回答问话的方法。
2、做到有礼、有理、语句简明、语气亲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班的×××同学很懂礼貌,当受到家长的夸奖、老师的表扬。谈变感受、做法。
二、揭题:接待与慰问(一)接待来宾
三、掌握接待来宾的礼节,回答问话的方法。
1、背诵小学生日常规范: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对来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2、看接待来宾礼节的录相片,请学生看清言谈举止。
3、自己口述注意点。
起立,让座,双方递茶,递削好的水果,不冷落对方,主动交谈感兴趣的话语。
4、:做到有理、有礼,语句简明,语气亲切。
四、小品表演,方法。
1、外宾来“我”家做客
2、评议做得怎么样。方法:
⑴来宾到来热情接待。当来宾到来应气力,走上前去打招呼:“欢迎光临指导,”如来宾不熟悉还可以问:“请问是什么单位来的。”或“请问贵姓?”如参加会议需登记的还需办好登记手续。并陪同到接待室并倒好茶水。如需离开,还应打招呼。“请休息,等会再见。”
⑵接待交谈,虚心诚恳。在接待过程中,要主动介绍来宾所需了解的情况,还要热情回答来宾提出的问题。
⑶送别来宾,依恋诚恳。来宾离开时,也应热情想送,直到来宾离开,并表示欢迎以后多来,谢谢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五、组织交流:以××来我校请你作接待员,按上面要求进行接待,请小组给予。
六、作业:写一短文:“××来我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品德要求:知道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丑菊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什么花最多最美?人们都知道菊花很美。(欣赏菊花图片)
但你见过丑菊吗?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们学习一课文,是专门介绍丑菊的。
二、初读课文
想一想丑菊什么样?它怎么丑?
三、理解词语
不理解的提出在班内讨论解决。
四、细读课文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内容?适当批注。
五、分段学习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内讨论,在全班讨论。
①丑菊到底是什么样的?
②作者喜欢它吗?从哪看出来?
句子训练:请学生用上“起初、长了几天、等了几天”说说丑菊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起初:夹 绿绿的 非常小 绿豆大小
长了几天:一点黄色 黄豆大小
等了几天:花儿开了 金黄金黄 几十片 铜钱大小
老师点拨:这段写出了丑菊的特点,告诉我们它“娇小、美丽”除此以外丑菊还有更让人欣赏的是什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说说本段讲了什么?
4、 齐读最后一段
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话?
第一句话说的事实:“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不完全相符”,第二句话是重点,强调了“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意思是“名”只是一个代号,美或丑无所谓,但你的实际、你的所作所为、你的心灵一定要美。
5、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丑菊的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教学难点: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重点提示:“夏“”彩“
3、听写词语:夏天、雷雨、出现、美丽、彩虹、一道
4、校对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读读(出示投影)
三、学习课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
(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5)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B、读懂了些什么?
C、是啊,雷雨前他们渴得难受,今天终于吃饱喝足了,真舒服、真痛快!那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D、能读好这句话吗?(表情、动作)
(6)你们读得真棒!雨后的大自然一片清新自然,多么干净、多么精神,它们可舒服啦!能读出这种舒服、开心的感觉吗?(加上你的动作、表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看着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背诵)
3、学习第2段
(1)雷雨过后,大自然转眼变得特别干净、清新,小朋友,你们看太阳公公出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想不想再仔细地看看彩虹?看到那么美的彩虹,你们想对彩虹说些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第2段。
(4)指名读读。(评议)
(5)指导朗读:“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谁来读好它。
(6)会用“是谁”说个问句?
(7)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总是要问吗?(质疑解答)
为什么说彩虹是座桥?为什么彩虹是座七彩的桥?
(8)想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让小博士来告诉你!(出示彩虹形成原因)
(9)你读懂得了什么?可能有些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1小节。
(10)背诵、配乐(指名配乐、集体配乐)
四、雷雨后出现的彩虹太美丽了,小朋友都很投入,我们再来陶醉一番怎么样?合上这优美的音乐把课文读读。
五、看到这美丽的彩虹,小朋友都呆了,老师还要让你们惊呆,还有更美的呢!你们看!(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组图)
想不想把眼前的美丽留住,合出你的纸和笔画画彩虹(你觉得彩虹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就怎么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语气。
2.练习复述故事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
3.认字5个,写字7个。
4.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对小山羊和小灰兔作简单评价,从而懂得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名言,说理解,那要是不讲信用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二、学生字、练复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识字。
2.出示词语,练读,
3.出示自学要求:
(1)小灰兔和小山羊约了几次 ?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表示,并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4.出示PPT,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三、品课文,解读“守信”与“失信”
第三次相约,小山羊——犹豫了
1.小山羊“犹豫”什么?
2.小山羊为什么犹豫了?你喜欢谁?
3.小山羊是怎样守信的,小灰兔又是为什么失信的,默读课文2.3段,按题目要求做,画完后自己读一读(PPT)
反馈:
(1)指名读小山羊的做法,你为什么这样读呢?齐读。
(2)指名读小灰兔的做法,引导学生注意“一会儿、一点儿”,与上一段小山羊等小灰兔比较,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灰兔的不重信用。指名再读这段话。
(3)师生模仿情景,体会小山羊的着急心情和小灰兔不负责任的心理、行为。
4.仿照前一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三段:抓住重点词,体会这一次小山羊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并且前后桌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读、谈理解。
理解“抱歉”,引导学生注意小灰兔说的最后一句话:“你等着,我一定来!”
5.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预设:
(1)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小山羊不会等小灰兔了。
(2)可能会有学生说小山羊会等小灰兔的。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比如说小山羊不在自己家里等而是去小灰兔家叫他,再比如说小灰兔失约后,小山羊郑重地批评小灰兔,让他认识到不讲信用的错误,改掉这个缺点,这也是对小灰兔的一种帮助啊!
四、拓展延伸,口语交际训练。
你想对小山羊或小灰兔说些什么呢?读背名言
五、学习写字
1.复习认读生字
2.记字、组词、写字:重点指导——顺、遇
板书设计:
小山羊和小灰兔
守信 失信
犹豫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员、青”等10个生字,认识“委、补、室、宁、愣、切、集、掌”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明白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我选我。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疑问,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药词句。
2.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组织各种形式的认读。
2.读音指导。
3.小组合作识字。
4.扩词,帮助记忆。
5.指导书写。
补:左右结构。衣字旁,不是“ ”字旁。
切:左半部分笔顺为一七。
集:上面四横,注意不要写漏。
四、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齐读这些字在文中组成的词。
3.完成“我会写”。看清这些字在方格里的布置情况,写规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1它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交流: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
3、学句子。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仿例写句: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选谁呢?”读出思考的语气。
“我选我。”读出坚定的语气。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词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