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 当我在跑步时,我谈论些什么

来源:华拓网

之前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但是只是简单的拍照,截图,并没有为了看书,而写一些读书笔记。所以读了忘,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不懂得分享,或者是说没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办法夸夸其谈。希望通过这些读书笔记,让自己改变一下吧。

这本书是我开始减肥爱上跑步,搜到的一些电子书。开卷有益,感慨村上春树竟然是这么资深30年的长跑爱好者。

另外这本书也好像是写给自己的,不用考虑主人公,故事结构。完全就是自己心里路程的一个记录。这样很好,我也希望能有一个本写给自己的书。里面还穿插了一些他的写作历程,还有音乐碟的爱好。跑步和写作,两者变成他的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的运动后按摩,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1Q84里面

几乎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这个是他的跑步量。

6月 260公里

7月 310公里

8月 350公里

9月 300公里

平均每周60公里,保证一周至少6天能跑步,而且是10公里的人。

再次惊讶的是,他每天4点起床,10点前睡觉。早上的3~4个小时专注于写作,剩下的时间处理其他不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他说写作和跑步一样,不需要太多的准备,马上就做。而且在运动和写作中不断的培养自己的集中力。不断地刺激自己,持之以恒的成为一种肌肉和大脑的习惯。

书中记录了几次马拉松的心理历程。还有超级马拉松,百公里跑,铁人三项。但至始至终作者都在强调自己不会去推荐别人去跑步,毕竟运动方式千千万,有适合和不适合的人群。但是要记住,不要让身体的赘肉变成你心灵的赘肉。

里面还谈到铁人三项里游泳呼吸不顺的一次退赛。然后自己如何克服,先是重新试一次找到心理的障碍,后来找教练纠正自己的游泳姿势,努力了两三年不断训练之后再次发现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呼吸过度。折磨简单的一个错误造成多年来的困惑,但是找到根本原因之后,后面参加几次铁人三项就能轻松对待了。虽废了周折,但结果总是好的,也是之后人生中能借鉴的经验。

摘抄一些豆瓣的笔记

村上春树跑步,并不是因为跑步很爽。跑步很苦。跑一回两回好玩,天天跑,这玩意就是苦修。他曾经问过一专职长跑队员,说他是不是喜欢每天都期待着跑步? 那人盯着他看了好久,就这是个不该问的白痴问题一般,然后说他当然不喜欢、不期待着跑步。但是他必须逼着自己去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可能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极端的境界吧。

P.7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后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

在他这里,写作,就是跑步。

跑步是恰合他性格的一个表达,是他个人心性、情致的纹理,让跑步和他的写作,有了很多共通之处,可以融合在一起,可以共处。

比如,他喜爱独处,表达得准确一点,他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就像跑步这种行为,不需要竞技对手,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向内向心的事情,也是自然而活力的事情。等同于写作。

比如,提到作家究竟该健康地活着还是颓废地活,他说,世俗的观点都是“艺术家=不健康、颓废者”,(比如,搞艺术的都是长头发,大胡子,脏兮兮),而看到一个作家过再正常不过的日子,别人会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作家。他说,“写小说乃是不健康的营生,如欲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这就是我的命题。甚至说,连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所以,他长跑,他不抽烟,他晚上十点睡早上五点起,他的体力可以战胜写作的毒素。

比如,他写到一次跑完马拉松后的情景:“我终于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尽兴地喝水。解开跑鞋的鞋带,在周遭一片苍忙暮色中,精心地做脚腕舒展运动……这是一个人的喜悦。体内那仿佛牢固的结扣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那种喜悦和类似于成就感的内心情致,也如同写完长篇,搁笔,轻吐一口气。呼。

写作,跟跑步,都成了他的哲学。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

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说起来,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这种倾向从年轻时便一以贯之,始终存在于我的身上。

就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过程这玩意儿的意义,抑或转弯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一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相当地哲学。

健康与不健康的东西绝非冰火两极,亦非针锋相对。它们相互补充,某些情况下自然地包于彼此之中。

我甚至满怀欢喜地期待下一次出的小说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不完整的人、一个有局限性的作家,我走过了充满矛盾、毫不起眼的人生旅途,却依然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不也是成就之一么?”

=》就像自己一直保持着好奇,学习,接纳的心态,这样不也就是自己的成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