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你的投资时钟转动起来——指数化组合投资(20)

来源:华拓网

华尔街名谚云: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160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成立,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从那以来,人类攀登证券投资这座大山,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

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无数才俊之士,把他们的心血倾注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后人继续攀登提供了阶梯。其中就包括指数化组合投资理论的一块基石: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一、认识这只钟

2004年11月10日,美林证券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The Investment Clock》,研究了在经济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投资策略。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经济增长趋势和通货膨胀趋势,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衰退、复苏、过热、滞涨。对应经济周期,分别优先配置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会取得较好的表现。于是我们得到了这只著名的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1、经济复苏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

2、经济过热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

3、经济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

4、经济衰退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我也可以把这个时钟打开来,以经济波动周期为横轴,添加通货膨胀周期,这样可能更好理解,如下图:

美林时钟打开图

我们把美林时钟的经济周期与最优资产配置对应关系简化一下,见下表:

美林时钟简表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美林投资时钟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配置不同的资产,会取得更好的收益。

二、美林投资时钟有用吗?

1、这个钟准吗?

好问题!在投资中,不能迷信任何权威,我的投资我做主。

美林是在2004年发布投资时钟的,使用的是1973-2004年美国市场数据,经过测试可以发现这一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历史上美国大类资产轮动的规律。

1973年4月到2004年7月之间的375个月,可以较为明确的划分为经济周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平均持续20个月左右,一个经济周期大约为6年。期间美国几大类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如下:

衰退阶段:债券年实际回报率达9.8%,远超长期回报率3.5%,表现最佳选择;

复苏阶段:股票每年实际收益率为19.9%,大幅超出其长期平均回报率6.1%,表现最佳;

过热阶段:大宗商品年实际收益率为19.7%,超过长期平均回报率5.8%,表现最佳;

滞胀阶段:现金实际回报率为-0.3%,但却是所有资产里的最佳选择。

2、听说金融危机打破了投资时钟规律?

美林投资时钟揭示了金融产品依托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经济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对应资产大类不同的表现。但是,这个规律碰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似乎失效了,典型表现是2008年之后“股债双牛”。

很多人研究后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大类资产走势已经摒弃了美林投资时钟所揭示的资产轮动模式。他们把原因归结为全世界货币大规模超发,各国货币政策从无节制印刷货币的“量化宽松”,进展到“负利率”的“质化宽松”,从而扭转了金融依托经济的逻辑规律,变成了金融主导经济。

我不这么看。的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乱纪元”,让一些“恒纪元”里行之有效的模式错乱了。但是“乱纪元”依旧遵循物理规律,“三体人”依托这个规律顽强的生存并进化。在短期内,强有力的金融政策,能够强力作用于经济,但是长期来看,金融只能是经济这张牛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即使进入了“乱纪元“,依据美林投资时钟建立的资产组合收益依旧很好:

从上图统计了1970-2015年美国各大类资产真实收益率,可以看到美林投资时钟组合的收益达到了年华11.2%,远远高于单类资产。

当然,我大中华一切事物都独具特色,投资的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才会有生命力。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运行的情况又如何呢?请看下图:

没错,那根上蹿下跳剧烈波动的线就是我大A股。由上图可以看出,美林投资时钟组合很多时候并不占优。具体说在2007年、2015年两次A股牛市的时期,股票收益高于美林时钟组合。大起大落是A股作为新兴市场的特点,年轻人爱冲动,美国股市那个百岁老人是不能相比的。不过,即使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把时间维度拉长,长期来看美林时钟投资组合依旧超越单类资产收益。

三、美林投资时钟的玩法

聪明如你,可能在想:这个投资时钟就是个指示方向的罗盘嘛,只要经济复苏了买股票,过热了买商品期货,滞涨了买货币基金,消退了买债券,想不发财也难,投资如此简单……

你想得很对。可惜,你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周期。地球上成千上万的经济学家每天在干一件事情,分析经济走势,希望预测经济周期。

经济学是后视镜,经济学家们分析经济运行的历史规律,能讲得头头是道,而且互相达成共识,写成教材,画出函数,出了考题让孩子们痛不欲生。预测未来的时候,他们也能讲得天花乱坠,却互相吵得不可开交,比如:2017年人民币汇率会破7吗?保汇率还是保利率?世界流动性拐点到来了吗?中国房价跌不跌?美国利息加不加?每一个问题都在引发规模巨大的讨论。我们很想问一句,你们争论得面红耳赤,经济知道吗?顺便说一句7月9日林毅夫和张维迎的辩论值得一看哦。

因为经济前景不能准确预计,很难直接依据美林投资时钟提前选择资产标的。当大家对经济处于某一阶段达成了共识,相对应的资产价格已经上涨老大一截了。如果,现在这个阶段有人劝导你说:“现在经济衰退,根据美林投资时钟,配置债券是最好的,你应该买一点债券基金。你看,这只正在募集的债券基金就非常不错,经济经理管理的另外一只债券基金收益率20%多。”你就可以很有底气的对他说:“美林投资时钟不是这样用的!我可不想去给债券接盘!”

所以,我们的玩法是把美林投资时钟当成一个水果盘,而不是罗盘。选择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等资产,组成一个投资组合。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盘子里的热门资产不断轮动。不论经济怎么走,部分资产价格上涨,部分下跌,对冲之后,获得一个平均的收益率。

因为各大类资产价格长期都是上涨的,所以把投资组合运行的时间拉长就行了,比如建立10年期的孩子教育基金,20年期的家庭成长基金,30年期的退休保障基金,我们都能收获满满一盘果子,多一个苹果或者少一只梨,有什么关系呢?

资产盘子

以资产盘子为基础,我们再加上一个武器——定期再平衡。把涨得多的资产逢高卖出,获利了结一部分,对涨得慢的资产逢低加仓,买便宜货。这样就实现了被动的“低买高卖”,有效规避因为市场情绪而盲目追涨杀跌。

观察投资时钟,我们也可以发现,各类资产长期收益不同,就可以根据收益率设计不同资产的配置比重。比如股票的长期收益是最好的,组合的大部分就应该配置在股票资产上。再对股票大类进行细分,选择长期收益较高的指数进行配置。

可以说,指数化投资组合能够让你把美林投资时钟真正转动起来,转出真金白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