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轼、苏辙两兄弟之诗词唱和(精编版)

来源:华拓网

有宋一代,最著名的文坛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占去了唐宋八大家的其中三个席位,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而苏轼、苏辙两兄弟在文学领域以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更是超过乃父。

根据现有资料不难发现,苏轼、苏辙两兄弟一生从未间断过诗词的往来唱和,这使得他们各自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都是十分少见的。

坯逆翘楚希望通过本文,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苏轼、苏辙两兄弟的了解,透过他们的诗词唱和,管窥其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的变化。

第一部分:民俗诗

苏轼、苏辙两兄弟一生飘荡,但他们热爱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用其生花妙笔记录了乡风乡俗及新到之地的民俗风情。

其一

苏轼:《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辙:《次韵子瞻记岁暮乡俗三首》

馈岁

周公制乡礼,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颜色买愉和。

别岁

富贵日月速,贫贱觉岁迟。

迟速不须问,俱作不可追。

亲旧且酣饮,送尔天北涯。

岁岁虽无情,从我历四时。

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

长作今岁欢,勿起异日悲。

掉头不肯顾。曾莫与我辞。

酒阑气方横,岂信从尔衰。

守岁

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

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

嗟我地上人,岂复奈尔何。

未去不自闲,将去乃喧哗。

天上驱兽官,为君肯停檛。

鲁阳挥长戈,日车果再斜。

酾酒劝尔醉,期尔蹔蹉跎。

偕醉遣尔去,寿考自足夸。

其二

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

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後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蚕市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余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鎛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

苏轼:《和子由踏青》+《和子由踏青》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其三

苏辙:《竹枝歌》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闻竹枝皆楚语。

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风露。

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

连春并汲各无语,齐唱竹枝如有嗟。

可怜楚人足悲诉,岁乐年丰尔何苦。

钓鱼长江江水深,耕田种麦畏狼虎。

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

双鬓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

上山采薪多荆棘,负水入溪波浪黑。

天寒斫木手如龟,水重还家足无力。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长无衣犹苦寒。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

江上乘舟何处客,列肆喧哗占平碛。

远来忽去不记州,罢市归船不相识。

去家千里未能归,忽听长歌皆惨栖。

空船独宿无与语,月满长江归路迷。

路迷乡思渺何极,长怨歌声苦凄急。

不知歌者乐与悲,远客乍闻皆掩泣。

苏轼:《竹枝歌》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

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铗。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第二部分:题画诗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全面繁荣的文化大潮中,绘画艺术也高度发达,流派纷呈,名家迭出,工画善画之士比比皆是。

“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在这种崇画的观念下,宋人形成了诗画参融的艺术观,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诗为主的艺术观,从而直接导致了宋代题画诗的繁荣。

其一

苏轼:《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王维吴道子画》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蹴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从软美。

道子掉头不肯应,刚杰我已足自恃。

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虑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可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其二

苏辙:《画文殊普贤》

谁人画此二菩萨,趺坐花心乘象狻。

弟子先后执盂缶,老僧槎牙森比肩。

出林修道几世劫,颜貌伟丽如开莲。

重崖宛转带林树,野水荒荡浮云天。

峨眉高处不可上,下有绝涧锢九泉。

朝阳未出白雾起,有光升天如月圆。

灵仙居中粗可识,有类白兔依清躔。

游人礼拜千万万,迤逦渐远如飞烟。

五台不到想亦尔,今之画图谁所传。

吾兄子瞻苦好异,败缯破纸收明鲜。

自従西行止得此,试与记录代一观。

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従双狻。

当时修道颇辛苦,柏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

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

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

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画师不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

来诗所夸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其三

苏辙:《韩干三马》

老马侧立鬃尾垂,御者高拱持青丝。

心知後马有争意,两耳微起如立锥。

中马直视翘右足,眼光未动心先驰。

仆夫旋作奔佚想,右手正控黄金羁。

雄姿骏发最後马,回身奋鬣真权奇。

圉人顿辔屹山立,未听决骤争雄雌。

物生先後亦偶尔,有心何者能忘之。

画师韩干岂知道,画马不独画马皮。

画出三马腹中事,似郤讥世人莫知。

伯时一见笑不语,告我韩干非画师。

苏轼:《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

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天马西来従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

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

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

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

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

干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余皮。

烦君巧说腹中事,妙语欲遣黄泉知。

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

其四

苏轼:《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苏辙:《次韵子瞻好头赤》

沿边壮士生食肉,小来骑马不骑竹。

翩然赤手挑青丝,捷下巅崖试深谷。

牵入故关榆叶赤,未惯中原暖风日。

黄金络头依圉人,俯听北风怀所历。

其五

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苏辙:《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

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

行篇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其六

苏轼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

当年不识此清真,强把先生拟季伦。

等是人间一陈迹,聚蚊金谷本何人。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雪溪乘兴》

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

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从何处来。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

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西塞风雨》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蒻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苏辙

《次韵题画卷四首·山阴陈迹》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

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次韵题画卷四首·雪溪乘兴》

亟往遄归真旷哉,聋人不信有惊雷。

虽云不必见安道,已误扁舟犯雪来。

《次韵题画卷四首·四明狂客》

失脚来游九陌尘,故溪何日定抽身。

便同贺老扁舟去,已笑西山郑子真。

《次韵题画卷四首·西塞风雨》

雨细风斜欲暝时,淩波一叶去安归。

遥知夜宿蛟人室,浪卷波分不著衣。

其七

苏辙:《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

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

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

万里还朝径归去,江湖浩荡一轻鸥。

苏轼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误点故教同子敬,杂篇真欲拟汤休。

陇云寄我山中信,雪月追君溪上舟。

会看飞仙虎头箧,却来颠倒拾遗裘。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

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

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

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

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

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水不回。

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

坯逆翘楚注:王诜(1036-?),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其八

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有天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苏辙:《欧阳公所蓄石屏》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余。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其九

苏辙:《子瞻与李公麟宣德共画翠石、古木、老僧,谓之〈憩寂图〉,题其后》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趣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

苏轼:《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第三部分:和陶诗

晋代以后,以苏轼、郝经为代表的诗人,他们非常推崇陶渊明的诗歌,并以步韵、次韵、从韵等形式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所谓和陶诗,为晋代以后诗人所作的和陶诗的总称。真正意义上的“和陶诗”自苏轼始。

在苏轼、苏辙两兄弟晚年的唱和诗作中,和陶诗的唱和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并且皆为苏轼首唱,苏辙和作。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并叙)》

其一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

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

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

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其二

二豪诋醉客,气涌胸中山。

漼然似冰释,亦复在一言。

啬气实其腹,云当享长年。

少饮得径醉,此秘君勿传。

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其四

蠢蠕食叶虫,仰空慕高飞。

一朝传两翅,乃得粘网悲。

啁啾同巢雀,沮泽疑可依。

赴水生两壳,遭闭何时归。

二虫竟谁是,一笑百念衰。

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违。

其五

小舟真一叶,下有暗浪喧。

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嗟我亦何为,此道常往还。

未来宁早计,既往复何言。

其六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

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

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

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其七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其八

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其九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其十

篮舆兀醉守,路转古城隅。

酒力如过雨,清风消半途。

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

我缘在东南,往寄白发余。

遥知万松岭,下有三亩居。

十一

民劳吏无德,岁美天有道。

暑雨避麦秋,温风送蚕老。

三咽初有闻,一溉未濡槁。

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

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

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

十二

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

不记有白发,犹诵论语辞。

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

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

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

呼儿具纸笔,醉语辄录之。

十三

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

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

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

点如东郭俊,束缚作毛颖。

乃知嵇叔夜,非坐虎文炳。

十四

我家小冯君,天性颇纯至。

清坐不饮酒,而能容我醉。

归休要相依,谢病当以次。

岂知山林士,肮脏乃尔贵。

乞身当念早,过是恐少味。

十五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十六

哓哓六男子,弦诵各一经。

复生五丈夫,戢戢丁欲成。

归田了门户,与国充践更。

普儿初学语,玉骨开天庭。

淮老如鹤雏,破壳已长鸣。

举酒属千里,一欢愧凡情。

十七

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中。

谁言大道远,正赖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十八

何人筑东台,一郡坐可得。

亭亭古浮图,独立表众惑。

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

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

无令竹西路,歌吹久寂默。

十九

晁子天麒麟,结交及未仕。

高才固难及,雅志或类己。

各怀伯业能,共有丘明耻。

歌呼时就君,指我醉乡里。

吴公门下客,贾谊独见纪。

请作鵩鸟赋,我亦得坎止。

行乐当及时,绿发不可恃。

二十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创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寂寞千载后,阳公嗣前尘。

醉卧客怀中,言笑徒多勤。

我时阅旧史,独与三人亲。

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草书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挥三十幅,持去听坐人。

苏辙:《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幽忧二十年,懒性只如兹。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人言性本静,不必林与山。

世虽有此理,知谁非妄言。

自我作归计。于今十余年。

低回轩冕中,此语愧虚传。

世人岂知我,兄弟得我情。

少年喜文章,中年慕功名。

自従落江湖,一意事养生。

富贵非所求,宠辱未免惊。

平生不解饮,欲醉何由成。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

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

忧乐本何有,力尽两无依。

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

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

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

昔在建成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成,且志昔日言。

梦中见百怪,一一皆谓是。

醉中身已忘,万事随亦毁。

此心不应然,外物妄使尔。

安心十年后,此语知非绮。

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

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

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

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

明月出东墙,万物含余姿。

孤蝉庇繁荫,众鸟栖高枝。

解衣适少事,扪腹知亡奇。

朝与群动作,莫复何所为。

此时不自有,日出还受羁。

尺书千里至,辍食手自开。

将卜东南居,故乡非所怀。

勿言湖山美,永与平生乖。

鸿雁秋南来,及春思故栖。

蛟龙乘风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门事虽谐。

直道竟三黜,去国终恐迷。

何如自卫反,阙里従参回。

羌虏忘君恩,战鼓惊四隅。

边候失晨夜,驿骑驰中涂。

诏书止穷征,诸将守来驱。

敌微势可料,师竞力无余。

防边未云失,忧怀愧安居。

修己以安人,嗟古有此道。

平生妄谓得,忽忽恨衰老。

年来亦见用,何益世枯槁。

逡巡事朝谒,出入自媚好。

报君要得人,被褐信怀宝。

斯人何时见,即上归耕表。

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愍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天厨酿冰池,摇荡畏出境。

年衰杂羸病,一嚼百不醒。

鸾台异诸曹,有政非簿领。

颓然虽无谪,因谢出囊颖。

回首愧周行,群英粲彪炳。

淮海老使君,受诏行当至。

当官不避事,无事辄径醉。

平生自相许,兄先弟亦次。

东南岂徒往,多难嫌暴贵。

白首六卿中,嚼蜡那复味。

去年旅都城,三月不求宅。

彼哉安知我,争埽习礼迹。

三已竟无怨,心伏鸷鸟百。

无私心如丹,经患发先白。

功名已不求,余事复何惜。

农居简余事,犹读内景经。

妇扫欲尽,火枣行当成。

清晨委群动,永夜依寒更。

低帷闷重屋,微月流中庭。

依松白露上,历坎幽泉鸣。

功従猛士得,不取儿女情。

南方有贫士,狂怪如病风。

垢面发如葆,自污屠酒中。

导我引河水,上与昆仑通。

长箭挽不尽,不中无尤弓。

清秋九日近,菊酒皆可得。

永愧陶翁饥,虽饥心不惑。

怀忠受正命,赋命本通塞。

斯人今苟在,可与同事国。

惜哉委荆榛,忍饥长默默。

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

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

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临风忽长鸣,谁信日千里。

江行视渔父,但自正纲纪。

持纲起万目,鲂鳟皆可止。

老成日就衰,所余殆难恃。

诸妄不可赖,所赖惟一真。

内欲求性命,油然反清淳。

外将应物化,致一常日新。

商于四父老,携手初逃秦。

翻然感汉德,投足复践尘。

出处盖有道,岂为诸吕勤。

嗟我千岁后,澹然与之亲。

还将山林姿,俯首要路津。

囊中旧时物,布衣白纶巾。

功成不归去,愧此同心人。

苏轼:《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今日天始霜,众木敛以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人掩关卧,明景翻空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开心无良友,寓眼得奇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稚川虽独善,爱物均孔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欲使蟪蛄流,知有龟鹤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辛勤破封蛰,苦语剧移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博哉无穷利,千载食此言。

                 其三

   迢递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渊明虽中寿,雅志仍丹丘。

  西南望崑墟,光气难与俦。        远矣无怀民,超然邈无俦。

  亭亭明眨渎淝逖流。        奇文出纩息,岂复生死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我欲作九原,异世为三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迺在密山阳。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乱离弃弱女,破冢割恩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宁知效龟息,三岁号穷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长生定可学,当信仲弓言。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支床竟不死,抱一无穷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何当从山火,束缊分寸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

  亭亭凌风桂,八幹共成林。        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其后有李宽,鸡鹄非同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黄华冒甘谷,灵根固深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廖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二女戏口鼻,松膏以为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闻此不能寐,起坐夜未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谈道鄙俗儒,远自太史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仲尼实不死,于圣亦何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紫文出吴宫,丹雀本无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        辽哉广桑君,独显三季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

  刑天无干戚,猛志故常在!        谁谓黄门妻,至道乃近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尸解竟不传,化去空余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丹成亦安用,御气本无待。

                 十一

   臣危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郑君故多方,玄翁所亲指。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奇文二百篇,了未出生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万法等成坏,金丹差可恃。

                 十二

   鸼鹅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古强本庸妄,蔡诞亦夸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曼都斥仙人,谒帝轻举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学道未有得,自欺谁不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稚川亦隘人,疏录此庸子。

                 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东坡信畸人,涉世真散材。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仇池有归路,罗浮岂徒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践蛇及茹蛊,心空了无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携手葛与陶,归哉复归哉。

苏辙:《子瞻和陶公读山海经诗,欲同作而未成,梦中得数句,觉而补之》

此心淡无著,与物常欣然。

虚闲偶有见,白云在空间。

爱之欲吐玩,恐为时俗传。

逡巡自失去,云散空长天。

永愧陶彭泽,佳句如珠圆。

苏轼:《和陶止酒(并引)》

丁丑岁予谪南海,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余时病痔呻吟,子由亦终夕不寐,因诵渊明诗,劝余止酒。乃和原韵,因以赠别,庶几真止矣!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苏辙:《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并引)》

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秔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杂米作粥糜以取饱。余既哀之,乃和渊明《劝农》诗,以告其有知者。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怨愤劫质,寻戈相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其二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天祸尔土,不麦不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民无用物,怪珍是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播厥熏木,腐余是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贪夫污吏,鹰鸷狼食。

                 其三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         岂无良田,膴膴平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惊麏朝射,猛狶夜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芋羹薯糜,以饱耆宿。

                 其四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听我苦言,其福永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利尔鉏耜,好尔邻偶。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斩艾蓬藋,南东其亩。

   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父兄搢梃,以抶游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天不假易,亦不汝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春无遗勤,秋有厚冀。

   擔石不储,饥寒交至。         云举雨决,妇姑毕至。

   顾余俦列,能不怀愧。         我良孝爱,袒跣何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逸谚戏侮,博弈顽鄙。

   董乐琴书,田园弗履。         投之生黎,俾勿冠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霜降稻实,千箱一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大作尔社,一醉醇美。

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并引)》

子瞻《和渊明劝农诗》六章,哀儋耳之不耕。予居海康,农亦甚惰,其耕者多闽人也。然其民甘于鱼鳅蟹虾,故蔬果不毓;冬温不雪,衣被吉贝,故艺麻而不绩,生蚕而不织,罗纨布帛,仰于四方之负贩。工习于鄙朴,故用器不作。医夺于巫鬼,故方术不治。予居之半年,凡羁旅之所急,求皆不获。故亦和此篇,以告其穷,庶或有劝焉。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我行四方,稻麦黍稷,果蔬蒲荷,百种咸植。粪溉耘耔,乃后有穑。尔独何为,开口而食。掇拾于川,搜捕于陆,俯鞠妇子,仰荐昭穆。闽乘其媮,载耒逐逐。计无百年,谋止信宿。我归无时,视汝长久。孰为沮溺,风雨相耦。筑室东皋,取足南亩。后稷为烈,夫岂一手。斫木陶土,器则不匮。绩麻缫蠒,衣则可冀。药饵具前,病安得至。坐而告穷,相视徒愧。莫为之先,冥不谓鄙。一夫前行,百夫具履。以为不信,出视同轨。期尔十年,风变而美。

苏轼:《和陶停云四首(并引)》

自立冬以来,风雨无虚日,海岛断绝,不得子由书。乃和渊明《停云》诗以寄。

其一

停云在空,黯其将雨。嗟我怀人,道修且阻。

眷此区区,俯仰再抚。良辰过鸟,逝不我伫。

其二

飓作海浑,天水溟濛。云屯九河,雪立三江。

我不出门,寤寐北窗。念彼海康,神驰往从。

其三

凌然清癯,落其骄荣。馈奠化之,廓兮忘情。

万里迟子,晨与宵征。远虎在侧,以宁先生。

其四

对弈未终,摧然斧柯。再游兰亭,默数永和。

梦幻去来,谁少谁多。弹指太息,浮云几何。

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并引)》

扼十月,海道风雨,儋、雷邮传不通。子瞻兄《和陶渊明停云》四章,以致相思之意。辙亦次韵以报。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阱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不伫。晚稻欲登,白露宵蒙。人饮嘉平,浆酒如江。我独何为,观成于窗。此心了然,来无所从。欣然而笑,是无枯荣。手足相依,所钟则情。情忘意消,神凝不征。可以安身,可以长生。跋扈飞扬,谁匪南柯。运历相寻,忧喜杂和。我游其外,所享则多。削迹拔木,其如予何。

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真游有黄庭,闭目寓两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西窗半明月,散乱梧楸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哀哉亦可羞,世路皆羊肠。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傭保。

  觞弦肆朝日,罇中酒不燥。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余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哀哉丧乱世,枭鸾各腾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逝者知几人,文举独不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天方斫汉室,岂计一郗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昆虫正相啮,乃比蔺相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我知公所坐,大名难久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细德方险微,岂有容公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既往不可悔,庶为来者惧。

                 其六

   昔闻长老言,掩耳每不喜。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泛舟拟董司,寒气激我怀。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离鹍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蠔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苏辙:《次韵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

大道与众往,疾驱祇自尘。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愿翁勿言饥,稷卨调阴阳。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此翁终可信,有月耿怀抱。従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従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二儿従两父,服辱了百事。佳子何关人,自怪余此意。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衣钵倘可传,田园不须置。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变风犹井牧,驱人遂阡陌,周余几崩坏,况经甫与白。崎岖收狂澜,还付滥触窄。蒙庄泾渭杂,恐有郭象客。壁藏待知者,金石闻旧宅。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粃糠。久种终不获,岁晚嗟无粮。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还従九渊底,回望百尺巅。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従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苏轼:《和陶归去来兮辞(并引)》

子瞻谪居昌化,追和渊明《归去来辞》,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虽在海外,未尝不归云尔。

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悟此生之何常,犹寒暑之异衣。岂袭裘而念葛,盖得觕而丧微。我归甚易,匪驰匪奔。俯仰还家,下车阖门。藩垣虽缺,堂室故存。挹我天醴,注之洼樽。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混客主以为一,俾妇姑之相安。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廓圜镜以外照,纳万象而中观。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鲵桓。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我先人之敝庐,复舍此而焉求?均海南与漠北,挈往来而无忧。畸人告余以一言,非八卦与九畴。方饥须粮,已济无舟。忽人牛之皆丧,但乔木与高丘。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反流。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之三休。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谓汤稼之终枯,遂不溉而不耔。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苏辙:《和子瞻归去来兮词(并引)》

昔予谪居海康,子瞻自海南以《和渊明归去来》之篇要予同作。时予方再迁龙川,未暇也。辛巳岁,予既还颍川,子瞻渡海浮江至淮南而病,遂没于晋陵。是岁十月,理家中旧书,复得此篇,乃泣而和之。盖渊明之放与子瞻之辩,予皆莫及也。示不逆其遗意焉耳。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俯仰衡茅,亦有一樽。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蓬累而行,捐车舍舟。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视白首之章ⅲ信稚子之书诗。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