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评论|《白雪山葬鸟事件》(四)(五)(六)

来源:华拓网

先来说说读这篇文的感受吧。

起初看到是连载,说真的心里还是有些畏惧与担心的。

因为连载只看其中的几篇,很容易断章取义,不能读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不过,好在当我通过文章进入作者页面以后,发现故事总共只有六章,干脆就一气呵成连前三章都一起读了下。

1、立意

这是一个充满孤独味道的文章。

咋一看之下,应该是想要通过故事反应社会上的独居老人的生活与心理状态。

在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减的时代,这些老人们因过早失去老伴、儿女不在身旁,常会产生空虚、寂寞、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

故事中的老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日益孤独的情绪让他过分依赖与“金刚”之间的感情,最终,当“金刚”离去时,他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如果是这样,作者在故事一开始引入和小雅的大段情感描写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看起来完全是多余的情节,和这样的立意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于是,我又大胆的设想了下。

作者的故事立意可能不是为了反应老人的问题,而是通过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传递给读者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心里的痛不是谁都能懂,因为我们生来都是孤独的存在。

2、人物

全文共有两个主要人物,徐林和老彭。

人物的初识形象和塑造形象基本到位,虽然文章里的对话并不多,但动作描写比较丰富。

尤其是老彭,从年轻时的工人到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暮年老人,通过文字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

相对来说,徐林的人物刻画则比较模糊,而且人物的性格与行为bug比较多。

比如:开篇捡信那里,正常情况下,如果捡到一封陌生的来信,要么会置之不理,要么大概会当场拆开看,为什么非要拿回家被小雅拆出来再看?

3、情节

故事的主要问题,全部出在情节上。

首先,作为一个不到两万字的故事,前面的铺垫实在是太长。

而且直到看到第三章,我还以为是要讲男主与女主之间的故事。

但第三章后主角突然一转,变成了老彭。然后又花了三章的篇幅来讲老彭与金刚的故事。

如果,作者要讲的只是老彭与金刚的故事,那么,其实从第四章开始描绘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前三章的部分都是在为了引出那封信的存在,继而让徐林在这个线索下找到老彭。

不得不说,作者在这个情节点用力过猛,让人读后觉得很是啰嗦。如果这个故事就按照这个节奏拍成了电影,我肯定会按快进键。

这是一个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的故事。明明是一个很好的万字以里的短篇小说,结果却画蛇添足的写成了小连载。

4、 其他

故事写过以后,检查得并不仔细。病句,丢字,落字,几个章节里都有。

人物对话部分没有用引号标示。

文章结尾部分是亮点,让人很意外,也是故事的点睛之处。

故事情节与节奏把控是作者写作上的弱点,可以预先罗列提纲试试。

不必要的情节与人物,一定不要让他们出现在故事里。

写好故事和拍好照片一样,有时要做的多是减法而不是加法。

仅一家之言,勿气,勿恼!


特点 :女神,来无影去无踪,撕文文采斐然!

走过,路过,来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