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沟通的艺术》— 4. 情绪管理

来源:华拓网

第4章 情绪管理

emotional intelligence: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并对他人情绪保持敏感的能力。

4.1 情绪的要素
  • 生理反应:发出信号。
  • 非语言反应:袒露情绪。反过来,非语言行为也会引起某些情绪状态。
  • 认知的诠释:充满感情色彩的事件影响认知

津巴多:对一件事的诠释会影响他感受这件事的方式 —> 重新评估(reappraisal)

  • 语言表达:emotion coaching vs. emotion dismissing 教导型会提高儿童日后沟通感觉的能力
4.2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 性格
  • 性别
  • 文化:“低强度正面情绪” vs. “高强度正面情绪”;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
    温暖气候的人表达更感性。
  • 社会习俗:美国人力求压抑“不愉快”

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需要个体管理甚至压抑自己情绪的情境(工作)

  • 自我袒露的不安:权威难以示弱
  • 情绪感染力(emotional contagion):情绪受周遭影响

恶意攻击(flame):网络上失去自控,用诋毁或不合适的语言来写信息。

4.3 建设性地表达情绪
  • 辨认感觉:affectively oriented,能指明负面情绪,也就能发展出最佳对策。(2001)
  • 区别感觉、说话和行动:共享感觉,而不是把生气发泄出来
  • 扩充情绪词汇:单一字词;描述你身上发生了什么;描述想做什么;确定沟通双方了解目前的感觉对事不对人。

有些人会习惯性用副词淡化自己的感受。

  • 分享多样的感觉:对一系列事件引发的混合情绪,我们通常只表达最负面的那种
  • 评估何时何地表达感觉:深思熟虑,然后用最可能被接受的方式表达。对不合适发泄难言之隐可写下想法。
  •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不说“你伤害了我的感觉”,而说“当你这样做时我觉得很受伤”。
4.4 管理无助益的情绪

Facilitative emotions有助于关系运作,debilitative emotions则会降低有效运作。强度(intensity)与持续性(duration)区别了两者的差异。

思维反刍(rumination):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会反过来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无助益情绪的来源
  • 生理因素:杏核仁(amygdale)负责扫视每一条信息,发出警报。避免对布局威胁的情形过度反应
  •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
  • 自我内言(self-talk):有时不是events本身,而是beliefs they hold使人们感觉不好。需要reappraisal。

理性情绪治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对事件作不同的诠释,得到不同的感觉。

无助益情绪的非理性成分
  • fallacy of perfection
  • fallacy of approval:向往所有人的赞同
  • fallacy of shoulds:坚持世界应该像你所想的那样运转,或别人应该像你想的那样行动。

抱怨会使痛恨喋喋不休的人构建一种防卫氛围。—> 把“你应该”变成“我希望”。

  • fallacy of overgeneralization:基于有限证据或夸大缺点
  • fallacy of causation:沟通者过度谨慎,相信自己是引起对方感觉的唯一原因;相信别人是引起我们情绪的原因
  • fallacy of helplessness:许多“不能”只是不想改变。
  • fallacy of catastrophic expectations:一旦开始料想灾难性后果,自我应验就会开始建立。
减少无助益情绪
  1. 监控情绪反应
  2. 注意引发的事件
  3. 记录自我内言
  4. 重新评估非理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