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通人如何快速成为一个领域公认的大V?

来源:华拓网
图片来与网络

今天打开微信,发现了这样一句: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就算你有过独立思考,但前提还得你读过上百本经典。

对啊,一个人既然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大V,那他在那个领域里都会有海量的知识储备。

只有这样的储备才可能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变得游刃有余,才可能在实践中产生真正的知识创新。

这也就验证了这句:

没有高质量大量输入,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不断输出。

当然了,今天重点提的话题,并不是说有了海量的知识储备就一定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V。

这其实还涉及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能说知道就能做到啊,对不对?更涉及到思维方式的训练。

但海量的知识储备必然是成为一名大V的核心。

那作为一名普通人应该怎样拥有某个领域内的海量知识储备呢?

答案是,你得要有一个细分的领域

如果你说你想成为工商管理类的大V,那这个范围就太大了,因为工商管理涉及的面实在是太广了。你需要去细分,如果没有领域,面对浩瀚的知识大海,你只能被活活淹死。

赶紧细分领域

在有了自己的细分领域之后,要积累形成大量的知识进入自己的大脑里。

那以下3点可以帮到你:

搞定属于你这个领域的所有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就是指这个领域最最基本的某个名词概念、这个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势、最经典的模型理论案例等等。

在实践中我们见到,许多人工作时间也不短,项目也做了不少,但仍然成不了真正大V的原因是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就错了,那后面再怎么努力都扯淡。

比如你想学习营销领域,那好,首先你得搞定这个领域的专有名词,比如内容营销是什么?营销策划是什么?4P是什么?4C是什么?

再了解营销在20世纪是什么样的情况,现在又是怎样?未来5年大概是什么走向,你都要了解清楚。

关于营销案例,你可以通过一些营销类的书籍,或者多关注一些营销类的大号进行了解等等。

重复重复重复的练习与反思

为什么是三个重复?你懂的。

任何领域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最起码需要三次以上的循环练习。

当你读了看了思考了,还需要在具体的问题中去验证和评估,需要通过做事去内化,完成项目和任务后你的认识会再深入一层。

纸上读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但当你没有实践的时候容易认为自己读了就懂了,但这个远远不够,这也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而已。

从理论到你的大脑,经过实践加上反思,再提炼成理论放到你的脑袋里,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越来越深刻,数量会越来越多。

图片来自网络

长年累月的去学去做,千万不要停

就像我坚持100天写作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只是刚刚入门级别而已。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领域是3个月内就可以掌握的。

真正形成对一个领域的直觉和洞察一定是经过长年的坚持与累积。

当你开始觉得学的足够多的时候,实践也足够多的时候,你就可以去遍历一下你的领域,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

对于一部分内容你可能看一眼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哪些观点是有价值的哪些在胡说八道,这个时候你具备了较高的判断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有的内容是你原来没有考虑到的、或者忽略掉或者理解不够深的,这些事你需要下功夫再去研究的在每个步骤上,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方法错了,再努力也没用。

就像现在的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无法聚焦,学再多领域也都是入门水平。今天学这明天学那。

看似忙碌,其实都是低水平的勤奋而已。

因为没有掌握一个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核心体系,盲目追求快,到最后才发现欠缺太多,像没有打好地基的大厦,一定是没有办法建成真正的高楼。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高手的指点:

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告诉你方向,在你出现错误时能及时纠偏,在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能让你知道只不过是刚刚起步。

最后请一定记住:

只有当你专精于一个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积累的足够深,实践的足够多时;

那这个领域的公认大V,也就真正属于你。

END


想改变,请行动,只要行动,你的梦想才能生动!

距2018还有:8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