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01-06成功日记——单维竞争力是核心

来源:华拓网

1、微习惯:

跑步:100步,今天陪孩子去景山公园了,本来想在家码字,但孩子再三想让我陪她去,我还是觉得陪孩子一周出去玩一趟更重要,所以就陪她去了;

俯卧撑:20个,昨天做了30个,经过50来天的每天一个俯卧撑,终于又达到了我以前最好的水平;

文章:完成一篇1600余字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贴在本文的最后),刚开始写得时候也达到了20多分钟1000来字的速度,但修改的时候,又做了很多改动。

Option B:6页;

《从零开始学写作》:3-4页,弘单老师大作,真的是精品,对于想从小白开始写作的筒子们,非常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开始写作的时候,不要去读国内大佬的书,那些太高,不接地气,读两段可能就感觉写作这事太难,自己没戏;老外的书不建议读翻译过来的,很多都是拗口的翻译,读不下去。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训,仅供参考。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3-4页,本书作者是郝景芳和王立铭,我觉得这本书写得真的好,挺前沿的,对于培养孩子有许多启发,特别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能力培养有独到见解。

2、2岁4个月女儿的搞笑语录:

“爸爸,能给我一百块钱吗?”

“爸爸,我告诉你一件事啊”

我和她说:“小言,别闹了啊,奶奶累了啊!”结果她回答:“奶奶累了,我也没办法啊!”

3、微信公众号文章:

要辩证地看:注意力vs.时间vs.金钱,单维竞争力vs.多维竞争力

第一个想谈的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之前,我对价值观没有准确清晰的概念,当人们提到价值观的时候,我只是大概有个印象。

李笑来老师擅长打造清晰准确并具有实践意义的概念而著称,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对价值观给出了定义。

所谓“价值观”,就是不断分辨“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这概念足够简单直白,也具有操作性。

书中提高了一个价值观,就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我们先来看“时间>金钱”,这个相对好理解和认可,因为人们常说“生命是无价的”,而时间是组成生命的单位。按照这个价值观,那么应该是如果能花钱节约时间,就要花钱节约时间。这其实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你花钱节约出来的时间要投入到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如锻炼思考能力、练习写作技能、学习理财知识、锻炼身体,做这些事都能让我们较快的成长。而如果我们把时间用在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看电视、打游戏、闲逛,那我们的成长就很有限。下面说一下自己的践行,之前我为了找到折扣最低的店,总是要反复货比三家,有时候为了凑单,要花不少时间,现在我会给自己的时间限制来采购,比如15、20分钟,让自己能较快的完成整个购买过程。

注意力>时间,这个价值观可能许多人都不太熟悉,因为很多人对注意力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注意力就是你能集中精力的时间,这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唯一让你能有产出的武器。而时间是不可控的,同样是每个人一天24小时,每个人做成的事,取得的成就,差异极大,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内能否集中注意力就是关键的因素之一。比如说你现在有时间,想读点书长点见识,但你脑子中一直想着昨天和别人的争吵,此时你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很难记住读过的内容,这个状态就叫做有时间没有注意力

我的思考是:注意力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至少投入两小时的注意力在个人成长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花时间去理顺关系,比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如果关系有矛盾,通常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干事情,可能就会出现,坐在写字台前两个小时,实际脑子根本没在这,根本没在要读的书上、要写的文章上、要画的画上、要学的琴上。

另外,花钱买时间这个事上,确实需要我们多去做,不过这个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比如对于普通工薪族,目前没必要为了节约时间,出门就打车;没必要为了节约时间,一上来就下单正版原版书,不考虑可能一本书就上千块钱;没必要为了节约时间,买东西就不货比三家了,这其实是很必要的,要是买的东西不合适,后续的过程可能更花费你的时间。

第二个想谈的是多维度竞争。

书中笑来老师说:如果在能在一个维度上达到上流水平,不一定非得达到顶尖水平,此时如果扩展多个领域,就能达到立体的竞争力。如你是一个理财高手,可以在发展写作、演讲、ppt等能力,会让你的竞争力大大增加;如你是一个演讲高手,可以在发展自己管理、漫画等能力,也会使你的竞争力大大增家加。

我当时有个误区是,多维的能力相比于单维能力更重要,这是一个误区。王烁其实也有误导:在他的书《在耶鲁精进》封皮上就写着: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

我2018年这段时间也是什么都想学:学phthon、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学大数据、学演讲,等等。结果什么也没学精,很多也是学着学着,就不了了之了。

我的思考是:通才和专才要也是要看发展阶段的,其实如果是工作之前,也就是进入社会之前,尽可能全面的读书,扩展自己的认知,先成为通才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路径,可以为你之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到工作了,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练到较高水平,至少应该到领域内的前25%。

我们来举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俞敏洪前期也主要是打造自己的英语,成为顶尖的词汇专家。

李笑来之前是著名新东方名师,之后是比特币专家。

吴军也是一开始集中精力在计算力领域。

当然还能举出很多的例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或者是我们身边厉害的人物,但这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如果我们一个拿的出手的单维能力都没有,就不要盲目追求多维能力。新年的目标应该是找一个单维能力集中提升,这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