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尘归尘、土归土、

来源:华拓网

马原课上、老师谈起了黄教主和屠哟哟女士的问题、不得不再把这篇文章拿出来了、

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和迎娶娇妻的黄晓明男士,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因为一篇《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强行扯到了一起,展开了PK。

如此的文章,看似三观很正,气势汹汹地为科学家抱不平,辛苦一生,推动人类进步的屠呦呦女士只能拿到92万美金的奖金,而一个“戏子”却骄奢淫逸,挥金如土,花费两亿人民币办一场婚礼,这样下去,科学家还不如卖唱的,中国梦还实现不实现了,我们的民族太虚荣了,国将不国啊。

看似在为“屠呦呦”们抱不平,其实是在践踏科研工作者的尊严。它的荒谬之处,在于把世间的一切人,分成了成功和不成功两种,更粗暴的把成功等同于金钱和曝光度,这正是我国市面流行的垃圾“成功学”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来衡量黄晓明和屠呦呦,自然怎么看屠呦呦都是输,自然是价值观崩溃,国将不国。

2、

让文章作者失望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顶级娱乐明星的曝光度和腰包都要超过科学家,全世界人民都这么低俗,都这么虚荣,要按照他的逻辑,何止是国将不国,简直球将不球?

但是这世界好好的,太阳照常升起,科学照样进步,人们也照样娱乐。

何也?这世界本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追逐权力,成为了将军,有人追逐关注度,成为了明星,有人追逐金钱,成为了商人,有人追逐真理,成为了科学家。

以黄晓明为代表的娱乐明星真的比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更成功吗?

权力有三大基石,暴力,学术,金钱。我想,尽管张万年的关注度远没有姚贝娜高,但没有人认为姚贝娜,黄晓明比张万年更成功,同样的道理,为何会以为国内的一二线明星会比站在学术界顶端屠呦呦更成功,而要发出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感叹呢?

在单一的价值观里,人被异化,曾经只有考上进士才是成功,或者成功学的语境里,只有有钱才是成功,其实是抹煞了人的价值。而只有多元的价值观,人的价值才能以多种形式体现,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多元的价值观下,黄晓明是成功者,屠呦呦更是成功者,很多闷声发大财的无名之辈也是成功者,当一个国家能够让想成为明星的成为明星,想成为科学家的成为科学家,何愁国家梦不能实现?

至于这个国家十个里面是9个想成为明星,还是9个想成为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3、

至于黄教主的婚礼,不偷不抢,不管是商业赞助也好,自掏腰包也罢,花费两亿举办婚礼,高调是够高调,作者自己红眼病犯了,也就算了,何苦要把屠呦呦女士抬出来?

在一个山头唱一个山头的歌,换言之,如果屠女士去做追求高曝光度,黄教主研究科学追求真理,世上大概只是多了两个庸庸碌碌的人,而少了各自行业的一个佼佼者。

至于国家的未来,惯于抢占舆论和道德制高点的人本来就不关心,而能少一些抱着功利心进入学术界的人,未尝不是科学的幸事。

戏子和学子本不同道、为何要有交集

让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