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的闺蜜JOY推荐的,她推荐我读这本书的举动让我很震惊,因为她是个理科女。对我能一天饭也不吃地钻进书里,头都拔不起来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的她,居然对我说平身第一次完完全全,不跳行地看完了这本书。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题目,我下意识地以为是某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籍作家写的,因为在中国,“宗教”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遥远陌生的。
我在读大学时,宿舍里就住着一位回回,她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和我们同吃同住,但逢聚餐时,都会照顾一下她,哦,她是回族,不吃猪肉的。有时候她坚持要去清真食堂吃饭,我们就跟她分开了。在这本书里,读到关于韩新月在北大校园里,近乎白描似的写她宿舍生活,那些小女生的小自私情怀,不禁又勾起了八年前一起住宿舍的回忆,哦!都过了这么久啊!
巧的是,八年后的现在我又到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虽然华人在这里大都信奉佛教,但对穆斯林却也是绝对的尊重。他们也一样,不同种族之间友好相处,他们也看华人的电影,学煮华人的食物,还学华人的语言,连腔调都一样一样。有一次在露天广场,有人甚至唱着粤语歌。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团结,它引人为善,追寻人性中至真至美。
我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一次一个穆斯林家族的历史,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命里。而无论是婚礼还是葬礼,繁多的礼节后是穆斯林高度的自省自律自爱,不由得心生敬佩。想来想去,古人说的“慎独”两字大概能形容这些意境了。
再说写这本书的作者,霍达,她是一个穆斯林,出生珠玉世家,书中对玉深入细微的诉说,其独特的情怀也不足为奇了。作家,在外人眼里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其实要我说,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布局全局的军事家和阴谋家。是的,就是阴谋家,她是一个善于埋下伏笔的高手!她铺下的路曲曲折折,可是路途中都逻辑缜密,暗中做好记号,前后呼应。她又另辟一条主道,同时行军。一条是父辈韩子奇的生活轨迹,另外一条则是子辈韩新月的生活轨迹,两条轨迹并驾齐驱,让读者产生一种空间穿越的神奇效果。
原来以为这是一本纯碎说教的书,一定是讳莫如深的,是科教剧,可是沉进去后发现原来是一部爱情剧。而且中西合璧,有中国古代的悲情剧《梁上波与祝英台》,又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那首《梁祝》如泣如诉,诉说着一个雪一样纯净的爱情,只是原著的人物背景,男扮女装,而这部,是一部悲惨的师生恋,中间夹杂着几重门,阶级,宗教信仰,生与死。而故事的结尾却是《哈姆雷特》式的,楚雁潮为韩新月立碑,他是她的守墓人。
作者不仅是阴谋家还是雕刻家,一笔一画雕刻着人物的性情。个性分明,鲜活动人。可是就算韩子奇如何忍辱负重重振家族威望,他的妻子梁君壁如何勤劳势利持家,他妻子的妹妹梁冰玉如何清高自负追求自由,他的女儿韩新月如何坚强自知想要挣脱命运的束缚,他的儿子如何隐忍那夭折了的爱情,最终都难逃命运的一纸安排。
人赤条条的来,又赤条条的走。尘归尘,土归土。成为了享誉中外的“玉王”又怎样,最终抓不住女儿的手,等不到心爱的冰玉,而留下深深的遗憾。在时间的长河里,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人生如梦,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有生之年,敬天爱人,做生命中有意义的事,并且要乐在其中,除去外在的枷锁,活出真实自在的自己。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看完这本书,明天就是开斋节了。一月的斋期已满,在这一个月里,回族等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对于穆斯林来说,这是他们一年里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我推荐你读这本书,正如书的广告语宣传的那样: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