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时代·命运·背叛·抗争·平凡——谁的芳华

来源:华拓网

想到哪说哪儿吧。

1、讲故事的人和故事中的人

严歌苓,华裔女作家,原坐标上海,现居美国,擅写中国的故事,当然美国故事也有,且故事主角大都是女性,伟大的女性。

从我个人的认识来看,知道她的名气很大,出名的作品很多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而自己读过的不多。《陆犯焉识》,以及刚刚读过的《芳华》。恰好这两个故事中都与作者本人关联密切,据说陆焉识的原型是其外祖父,而后者中的萧穗子原型则是作者本人,尤其她在15岁的年纪陷入狂热的爱恋,1个月内写150封情书的经历,更是作者亲身经历。

说起来,刚好这两篇故事的第一主角却都是男性呢。一个儒雅迂腐,另一个高尚平凡,却也是带着迂腐之气。

2、讲故事的方式

至于作者的叙述方式,个人更喜欢前者,记得当时是看完开头后就被深深吸引,语言文字鲜活生动,故事的画面感强,劳改陆犯挨饿、生病、逃跑(或者是别人逃跑)的情景如在眼前,一幕幕引得我放不下手机,狂刷不止。而《芳华》则是勉强看了两章就放下了,直到看完电影后意犹未尽才找来小说,花了3小时一刷到底。想来原因最主要还是叙述方式变了,语言变得凌乱,短句偏多,读来不再有酣畅淋漓的快感;而篇章结构也变了,故事间的连续性不强,不断的插叙、倒叙使得故事画面不断切换,很难吸引人深入故事的纵深处。

3、讲的故事是什么

好了,还是来聊聊故事到底讲了什么。说起来,故事的主要主角有5个,分别是雷又锋——刘锋、林丁丁、郝淑雯、萧穗子、何小曼(电影中改叫何小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是刘锋和何小曼。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她2爱他,他爱她1的故事,看似俗套的三角关系对吧?

故事跨度40年,开始于大变革前夕的西南军区文工团,所有的角色登场并结下了战友情。而这段复杂的感情也随着主角的人生经历而缓缓展开。

触摸事件明确了刘锋对林丁丁的感情,也把善良的神性、超脱的属性,与丑恶但真实的人性第一次对立起来。这次对立,也引出了何小曼的故事,只有她,能够识别刘锋的善良,而且接受他的真实。

故事的冲突当然层叠不断,故事主人公的命运也随着冲突而不断流动着,这背后当然是时代的大背景。刘锋因触摸事件下放野战连,参战负伤失去右臂,转业复员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的经历自是因为他善良、执拗、不知变通甚至是迂腐性格的必然结果,在文工团放弃唯一的进修名额说是为了等待林丁丁,看似是他对感情的痴守,实则在这份守候里更多的也是利他之心,所以才和何小曼最后有着柏拉图爱侣般的相守。而何小曼,作者花费大量笔墨详细描述了她的家庭出身,精彩程度足以拍出一个番外篇《少女小曼》,她的那种隐忍使得她极能够被刘锋的善良光辉所照耀,而一生的意义就此定格。至于她短暂的婚姻,正如刘锋的婚姻一般,不过是悲剧人物常有的属性罢了。无论是天灾人祸,这个小小变故,无非是给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再添一抹刻印罢了。何小曼因刘锋的抚触和拯救而心存感怀,却因触摸事件认识到刘锋真实的善良,从而和刘锋走向同样的命运方向。

因为对其他人的深深寒心而选择彻底放弃,却又出于对被关怀的需要导出了精彩的发烧表演,下放野战医院。却因性格无法承担虚假的伟光正而精神崩溃,恢复后过着清贫的生活。当然,林丁丁、郝淑雯的生活则要精彩得多,红尘中打滚,活得物质而实际。按照电影中的说法,所有人中活得最恬淡满足的却是刘锋和何小曼。

故事虽然最终是以刘锋的离世为终结,追悼会上,文工团旧友中,除了何小曼和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萧穗子,并无他人。他是个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结尾,放佛又回到了小曼和刘锋初识的场景,如果一切重来,他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K1于绍兴GYSP/2018.3.16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