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下这个标题,我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王石,一个抛弃发妻、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田朴珺,一个四线小演员,靠傍大款上位的无耻“小三”——你居然说他们之间有“爱情”?
王石,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扫地出门,气急败坏地发朋友圈感叹:遮羞布全撕去了,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说什么?——这样一个资本市场上的失败者,你居然认为他是英雄?
一开始,我也和不少人一样,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看万科、华润、宝能,以及王石、傅育宁、姚振华之争,并且认为王石的最终出局纯属咎由自取。
不过,在仔细研读了众多关于王石和田朴珺的资料之后,我改变了看法。
鲁迅先生说过: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英雄虽然出局,依然是英雄!
英雄、官僚、商人,这就是我对王石、傅育宁、姚振华三人的评价,当然,这其中不含任何褒贬和道德判断。
在这场举国瞩目并且注定将写入经济史的大战中,只有棋逢对手、君子坦荡荡,没有腹黑宫心、小人长戚戚。
【02】
对王石的MBTI性格类型进行分析和判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方面因为他已年近七旬、性格趋于圆融;另一方面,多年创业担任CEO的经历,又不可避免地在他身上打上了“霸道总裁”的烙印。
网上搜了一下,几乎所有对王石性格类型的推断,都是ENTJ统帅型。这个类型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喜欢指挥和领导别人;他们非常擅长战略思考和全局思维,高瞻远瞩;他们表达能力很强,能够强有力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乍一看,确实很像王石。
然而,作为超级实用主义的类型之一,ENTJ无法解释王石身上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理想主义精神。
1988年,万科进行股份化改造,当时的规划是,以4100万元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然而,王石放弃了自己拥有的股权,致力于做一个纯粹的、高洁的职业经理人——这个超然的选择,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散发出一股理想主义的光芒。
此举直接导致了28年后的今天,王石被“野蛮人”进犯、控制权旁落他人。
之所以放弃股权,王石自己的解释是:
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
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更多依据个人的主观价值观,而不是现实利益和客观后果做选择,这是情感F型人的典型表现。
王石身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标杆:不行贿。对此,他说:“我认为在中国的转型当中,我很自豪,就是把不行贿作为我的一个标签。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哀……因为不行贿是一个人的底线。”
因为坚持“不行贿”,所以万科早年只能以较高价格在比较偏远的城郊地带搞开发,被人调侃是“城乡结合部开发商”。
——在当时泥沙俱下的现实环境中坚持“不行贿”,王石此举,依然表现出典型的情感F型特点。
“烈火炼真金”,重大关头的关键选择,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性格,因此,我很怀疑王石是CEO中少见的F型人。
2009年1月7日,王石在北京中金公司演讲,现场有人问王石为什么要登山,王石回答:“因为我不喜欢做生意,不喜欢当生意人;我赚钱,是为了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还是情感F表现。
网上搜到一条王石的花边新闻,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
许多年前,郑州,一次行业聚会,胡葆森、卢铿、冯仑、孙宏斌都在。晚上闲来无事玩杀人游戏,卢铿说,前几天和王石也玩杀人游戏。大家都笑了,说每次玩杀人游戏,无论杀人或被杀,第一个出局的都是王石,因为不管拿到一张什么牌,那个最藏不住掖不住的就是王石。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一个人最真实、最自如、最自发的表现,才是他真正的偏好。
——玩杀人游戏时“藏不住掖不住”,这正是情感F型人的典型特点。
综合以上,王石是一个少见的F型“非霸”总裁。
成功企业家中,王石为什么总是显得那么独特、另类?
现在你明白了吧?
【03】
作为企业家,王石经常需要抛头露面;在放弃股权成为“当工仔”之后,热心慈善的他需要通过拍广告、做代言来筹集经费。因此,王石一度给人的印象非常积极、活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外向(E)的人。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王石最真实、最经常、最自如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田朴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老王(王石)这个性格,他很难很快和人熟起来,一些朋友反而因为我才慢慢和他熟起来。
田朴珺坦言对王石的最初印象并不好,“因为他不太爱说话,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不是很高傲的一个人,熟悉后你会发现其实他只是很害羞,不会跟陌生人交流,他更像大学老师”。
田朴珺还讲过两个有关王石的趣事:
之一:吃饭
一次王石回北京,发现没有晚饭吃,就给在上海的田朴珺打电话。
田朴珺告诉了他家附近餐厅的订餐电话,结果一会儿王石又打电话问:“人家今天不送外卖了,该怎么办?”
之二:退货
有一次在纽约,(二人)为了装修房子,添置了很多东西,有些不合适要退掉。王石对熟人可以say no,对陌生人却说不出口,死活不愿意去退。
于是,田朴珺只好拉着他去退货。
回到店里,田朴珺和店员一番说明,王石安静地站在一边,一言不发。
成功退货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王石不停地夸奖田:“太利索了,太利索了……”
——害羞,不爱说话,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典型的内向I型人表现。
无论是前妻王江穗,还是田朴珺,还是子女情况,王石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一向守口如瓶。我们现在知道的关于“王田恋”的所有情节,几乎都是出自田朴珺之口。
——注重隐私,不晒感情不晒娃,也是内向I型人的特点。
综合以上,王石是内向I,田朴珺是外向E。
【04】
王石的直觉N和判断J偏好非常明显,这一点不仅大家公认,田朴珺也多次提到过。
2013年9月,王石入围“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50)评选。组委会对王石的评价是:特立独行的王石所带来的贡献是为中国现代商业打造了一个理性、开放、公平、透明的职业经理人文化。王石的企业实践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实践的权威。
——思想家、特立独行、打造文化,这些,都是直觉N型人的常见标签。
1999年,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此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王石一年中有近1/3的时间在外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等。
他认为,作为董事长,只干三件事:战略、用人和担当。
——注重宏观、战略,抓大放小,还是典型的直觉N型人作派。
田朴珺谈王石:
可以说他内心非常强大,他的一个朋友评价他说:“王石是非常有远见的人,也是一个有着可怕毅力的人。”我觉得,他不是那个百米冲刺跑最快的人,但如果比赛路程拉长到一万米,他肯定是最先到达的人,因为他一直在跑。
在外人看来他只是爬珠峰,但在我看来,他早就爬了很多次峰:60岁的人开始学英语,开始出国留学,一切从头开始……这些都是爬山,爬这些山比物理意义的珠峰难多了。那么多年他坚持每天读书,每天学习,每天自虐似地追求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在爬山。
两人在美国的那段期间,因为课程的关系,王石每个礼拜五下课后,都会风雨无阻地从波士顿搭5个小时火车到纽约找田朴珺,礼拜日再风尘仆仆地回到波士顿。
田朴珺强调,这个行程不曾因为任何理由取消,也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延长,而影响到他们的课程——足见王石对守时的重视。
冯仑谈王石:
同样是爬山,我发现,王石跟我们的行动很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管得住自己。每次爬山前他都非常认真地做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两层,他一定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
爬山过程中,在作息上,我们很不规律,累的时候早早就睡了,聊得高兴的时候可能要八九点才睡。他不一样,说几点进帐篷,到点肯定进帐篷,无论聊得多高兴,因为他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然第二天体力不够,可能爬不了。
曾经有一个原来一起做生意的朋友,在北京拿了个批文,想让王石做,但王石已经决定公司不做这种业务了,这个人最后竟然给王石跪下,说就这么一次。都是男子汉,都是“老江湖”,到了这个地步,王石还是坚决不做,由此可见他坚持原则到什么程度。
——坚持、守时、自律、作息规律、坚持原则……所有这些,都是判断J型人的典型特点。
综上所述,王石是INFJ博爱型人。
【05】
INFJ型人在人群中非常少见,仅占1%左右,在CEO中就更为罕见了,仅占0.2%。(数据来源:《赢在性格》一书)
INFJ型人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深沉、神秘、执拗、富于使命感,是16种性格类型中最有使命感的类型,没有之一。
INFJ型人坚持道德操守,厌恶人性堕落,深具“献身精神”和“救世情怀”——个人觉得这八个字,是INFJ型人最鲜明的特征。
INFJ思想和情感深邃,又比较害羞、矜持,因此显得非常神秘。他们十分复杂,经常让人感到难以捉摸和理解。
INFJ型人非常执拗,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通情达理,甚至很少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其实心里往往有非常坚定的价值判断,并且不会因为任何外界压力而妥协。
他们的执拗如果失控就会变成固执,将自己内心的信念神圣化,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以上每一条,可以说都是王石的真实写照。
【06】
不过,关于王石的性格,我还有一个疑问:
由于INFJ型人具有强大的直觉能力,十分渴望为他人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乐于指引身边的人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因此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会对宗教感兴趣。
个人认为三大宗教领袖,佛祖、耶酥和穆罕默德,都是INFJ型人。
王石对宗教是否感兴趣呢?
据2014年12月30日《南方都市报》一篇题为《王石:我是既得利益者,不会移民》的文章报道:
哈佛游学之后,2013年,王石转战剑桥大学彭布鲁克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犹太宗教和文化。
犹太文化在中国人眼中略显冷僻。王石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他认为这是触及世界“本源”的问题。“了解西方文化,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哲学,二是宗教。我选择了从宗教入手。而选择宗教就不能离开犹太”。
一旦进入宗教话题,王石就很难被打断。他从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异同,一直会谈到宗教的起源、流派和演变。
看到这些,我不由会心一笑,更加确信王石是INFJ;对MBTI,也更为信服!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牛掰的识人、看人工具——你,值得学会!
【07】
与王石完全相反,田朴珺是一个典型的ESTP挑战者型人(关于田朴珺的性格类型分析,以后发文详述,敬请关注)。
与我们通常以为的相反,四个维度都不同的人相遇,并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彼此之间反而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根据心理学大师荣格的理论,每个人都拥有“显性”和“隐性”(或称“影子”)人格。任何一个人除了拥有表现出来的“显性人格”,还有一个刚好相反,潜藏在心底的“影子人格”。
造成情人间强烈吸引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追寻完整的自我,因为和拥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恋,能够促成我们自身人格的完整。
我们每一场长期的“自由恋爱”,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影子人格”的成长。爱情里的另一半,其实就是你的“影子人格”、被压抑了的另一半,我们在与对方的融合中,体验着完整的自己。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完整自我”的追寻。
因此,成功人士王石和小演员田朴珺的相恋,看似离经叛道、不可思议,从MBTI性格类型来分析,却又是顺理成章、见惯不怪。
回忆一下自己莫名其妙喜欢上的、有“感觉”的异性,尤其是初恋,你会发现,他(她)们多半是性格类型和你完全相反的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由恋爱=找虐!
所以,我认为“王田恋”也是一场“找虐”的自由恋爱——两人之间不仅有爱情,还很可能修成正果。
【08】
田朴珺在《因为你,更爱自己》一文中,这样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明显是基于色相的,不是爱; 明显是基于前途的,不是爱;明显是基于名气的,不是爱;明显是基于童话的,不是爱。
爱既可以存在,又可以持久,爱既可以模糊,又有明确边界,概括说来,我信奉的Modern Love是“相爱但不占有”。
我想,这应该也是王石对于爱情的理解。
王石前妻王江穗,很像是一个ISFJ照顾者型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
INFJ王石和ISFJ王江穗的结合,相处是没问题的,但那种石破天惊、惊心动魄、一见倾心、念兹在兹的激情,恐怕就难觅了。
钱钟书在《围城》里面说,老年人的爱情就像着了火的老房子,一旦势起,便火光冲天,不可遏制。
所以,INFJ王石一遇ESTP田朴珺,即使担尽天下骂名,依然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
至于两人今后的前景,男INFJ配女ESTP,虽然有些“阴阳失衡”(情感F男配思考T女),但由于王石大田朴珺三十多岁,性格已趋于圆融,多年创业历程中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思考T技能,身上又带着成功人士、珠峰征服者的光环,因此,因为性格不合“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情形,个人觉得不会出现在他们身上。
还是在《因为你,更爱自己》一文中,田朴珺写道:
幸运的是,他(王石)不仅是宽容的,还帮我形成了价值观:比如在创业过程中,他告诉我一切要为他人着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眼里要真正看得见对方,欣赏对方的独特,接受对方的不同,而不仅仅在对方身上找自己的影子。
慢慢地,我对他心悦诚服,我们可以谈天说地,可以一起在哈佛看裸奔,可以参加同志大游行,一起看电影,一起看演出,不见时总会想念,相见时总有喜悦。
想来,遇到他,给了我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一份陪伴一生的温暖,给了我完全的信任,最大的理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失了万科,赢了爱情,祝福王石,祝福小田!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宝万之战,王石虽然很可能最终出局,但失意的英雄,依然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