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裙装男卖卫生巾说开去

来源:华拓网

最近媒体报道一男子为救自己患病的家人不惜穿上女装卖卫生巾,最新消息是已经获捐赠41万余元。这是一件很暖的事情,让我们意识到这个社会其实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渣滓遍地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但也就在近期,一则某老美痛骂在其家门口乞讨的老太太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因为这个每天接受他救助的老太太居然开着开着比他自己的车还要好的汽车,这让他感到自己的善良受到利用。乍一看,似乎这两件事没有关联,但仔细一想,却也并非毫无干系。

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会发现类似裙装男卖卫生巾这类暖心故事和一些“职业乞丐”白天乞讨晚上奢侈消费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出这么几起(其中还包括秦火火之流的一些恶意炒作)。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所在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过街天桥地下道、商场公园门口、市政广场等地方,会发现很多伤残人士、盲人、弄丢学费的学生、与家人朋友失去联系没钱吃饭的人、被小偷偷去钱包的妇女、没有零钱买车票的外地人、来打工没找到工作钱花完了的所谓外地人......(此处省略N字)......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的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曾经给过他们援助,然后发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几个月后这些人继续“丢学费”“没钱回家”“没钱吃饭”,然后就不给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这些人中真的有落难的秦叔宝、离家的秦香莲,有遭人陷害的苏乞儿、有吃了败仗的徐向前,但因为身边的这些李鬼们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和道义,他们可能就遇不到单雄信、展护卫、白小姐和革命老区的善良群众。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相信你我都有耳闻。我在郑州火车站见过一个老太太坐在进站口的栅栏里呼天抢地啪啪扇自己的耳光懊恼自己丢了钱却得不到帮助,然后有熟悉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老太太有4个儿子个个条件都不错——“她干这个都习惯了,每天不出来弄点钱浑身都不得劲儿。”我也见过一个女孩子很羞赧对我说差几块钱买不到回商丘的车票,我给了她二十块钱,然后一周后又遇到了她,她还没说话我先问她:“还没凑够钱么?”她一扭头走了,走向另一位大叔。后来,除了有些看着实在可怜的老年夫妻我会给一些钱,平时对于出没于热闹场所的这些人我都视若无睹了。当然,那些在进站口和候车室内拿个碗什么话也不说在你身边驻足、走过的,以及非要说几句拜年话让你丢几块钱的,我更是非常厌恶。可能一般人不大觉得,经常出差的人会对此深有体会:这都不是利用善良的问题了,简直就是在强奸我的智商。

我担心的是,类似的剧情会在网络上上演——事实上也已经上演很久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讲故事听故事的时代。事情的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苦情、可以悲情、可以亲情、可以伤情、可以无情、可以绝情,但惟独不可以是实情——当然如果你长着一张韩剧女星的脸还有着琼瑶小说里女猪脚的命,也可以例外。在一些相亲节目、选秀节目里,不仅可以看到评委们说相声演小品般的胡闹,还可以听到选手们偶像剧一般的催人尿下的表演:父母一定是贫穷的/单亲的/早逝的,成长的环境一定是严酷的、暗黑的、与世界为敌的,自己对幸福(理想/音乐/事业)的追求一定是执着的、卓绝的,理想/音乐/事业对于自己一定是生活里唯一的、生命里最重要的、唯一能够指望的(为了不恶心到自己也不恶心到各位看官,此处省略N字,各位可以在看节目时自己体味)。不是说这些人说的全是假的,但因为有一些假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一些真的也成了假的,这就像:听惯了娱乐圈女星陪睡的新闻,就算是看到高圆圆也会琢磨一下她会开多少钱。在这种环境下,势必会有一些妄图不劳而获的人给自己编织一个凄惨、凄婉、惨绝人寰的故事,来博取人们情感上的怜悯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而由于网络的虚幻性,这种真伪更加难以查证。前不久曝光的一个号称为自己绝症女儿募捐的男人却把钱用在买房(修房?记不太准确了)上激起众怒的事儿就是鲜活的“乞丐白天行乞晚上奢侈消费”的网络版。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会对裙装男如此关注并慷慨解囊吗(对不起,我没有给他捐款,此处需要声明,以免引人误解)?

幸福的人们大都一样,悲惨的人们各不相同,这句话很实在。我丝毫不否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命运坎坷、身世悲惨的人需要我们救助,也不怀疑这个世上真的有很多人确实被逼无奈、委屈求全只为了能生存下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募捐其实也应该受到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也应该有一个机构(志愿者自发组成或者NGO都行)对受捐者的真实情况、善款运用情况有所了解和监督,去伪存真,让邪恶匿迹,让良善繁生。这既是对大家善心用得其所的鼓励,也是对某些坏人利用公众良知的惩罚。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我们在路过人流密集额场所时对于求助人员的漠视和冷淡,才不会出现和那个老美一样义愤填膺、心灰意冷。

或许有人会嘲笑我的想法,认为红十字会的善款做监督了吗?政府官员的腐败根治了吗?大事都管不了,怎么就盯上网络善举这种满满的正能量的事儿了呢?我对这种观点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拿一个大的错误去原谅一个小的错误,也不能拿一个大的善良去鄙视一个小的善良。正因为网络善举这朵小花儿刚刚盛开,我们才要小心呵护,不要让它成为庸脂俗粉们的无耻秀场和渣滓垃圾们的敛财工具。

曾经,我也相信在完美的社会救助制度下,其实不太需要人们自发的善举,我还认为这是救助制度的失败。但后来我明白了,再好的制度,再完备的法律,其实都需要人们的道德、良知、怜悯、互助来补充。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老吾老,幼吾幼,世人小康,天下大同”。填满各种制度的框架,并让这个社会和谐运转、人类不断进化繁衍的东西,并不是先进的科技、进步的理念,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对于喜怒哀乐、生离死别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叫做:感同身受

最后,祝福裙装男的亲人早日康复——如果他说的是真的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