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里哪来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择

来源:华拓网
生活里哪来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择

1

我买房了,我不是在炫富,我是想有个自己的地方住。一个小公寓,足以。

第一次看房子,我去的售楼处。漂亮的售楼小姐自信的拿出一张涂满了各种标记的楼层表,用笔比划着告诉我这些、那些都是已经卖了的,现在小户型的就只有这三套 。

其中一套前面视野是半堵墙,但是比其他两套便宜五千。另一套楼层稍微矮一点儿,闲杂人多,跟高层一个价钱。高层有一套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有别人打了招呼要买,我想买的话需要赶紧定。

看了样板间和售楼小姐说的那三套房,确实像她说的那样,我好像只有最后那套可以选择。

那一刻我的心里仿佛就已经锁定了那套房,售楼小姐告诉我价格也是一口价,不讲。

中午吃饭聊天,忽然想到一个朋友也在那个小区买的房子,顺便问了一下。

一问才恍然大悟,那个小区根本没有卖的那么快,更不是只有那几户可以选。

找朋友联系了其他的售楼员,果不其然,每个人都只报出几套,且所报门牌都不同。排除利弊,可供顾客选择的只有一至两套。

在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之后,我终于选定了自己心仪的一套。

真庆幸我没有被第一个售楼小姐的有限选择给套路了。

2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选择恐惧症”,无论是日常买东西这样的小事还是在大事决定面前,人们通常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选择恐惧,给出的选项越多,选择起来越难。

售楼处应该是从反面利用了这个理论,给出较少的选项,让人误以为只有少数备选答案,权衡利弊后很快就能做出选择,他们也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卖出房子。

生活中我们不仅会被别人套路,也经常不知不觉的被自己套路。

很多大学生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圈在专业领域内。如果发现自己的专业可选择的公司很少,就变得很焦灼,认为自己前途无望了。

其实除去那些极少的特殊专业需要从事特定的工作之外,我们更多的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

每个学科都是逐渐分化来的,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致。无论怎么细致的划分,都是以基础学科为母本做出的分化。

所以只要具备学习基础学科的能力,加上不断的学习,人是可以从事很多专业领域外的工作的。

社会协作系统既需要专业学科知识,也需要人文、社会、心理等学科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能力。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不同水平上的“灰色”职业地带。

即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的能力。

3

一个妹妹要参加高考了,有些惆怅。

妹妹成绩一般,她告诉我要是考个好学校以后就能衣食无忧,要是考不上好学校以后就没有出路了。

我不知道是老师对孩子们的鞭策和鼓励还是在给孩子灌输这样非黑即白的思维。基于我的上学经验,我猜应该是前一种,但是这无形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后一种。

让孩子们觉得好学校等于好前途,差学校等于没前途。但凡走向社会的人都知道这是个伪命题,不用细说。当然这也推测不出好学校等于没前途,差学校等于有前途的反命题。

知识在社会协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并不能说学不好就一定没前途。这里有教育领域弊端的原因,更有社会发展的原因,姑且不论。

那么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他们会拼命往前赶,带着无形的巨大压力,在看不到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就会起反作用,自暴自弃。

要是中等成绩的孩子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不带有对未来太大的恐惧,那我真感到庆幸。

只想告诉孩子们:未来没有非黑即白的“前途”,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就好。

4

我们总是为自己不确定的未来担忧,为孩子的成绩担忧,为职业发展担忧,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担忧。

仿佛如果不达到预计的好结果,就会怎样怎样。

又能怎样呢?

生活的路这么长,难道到不了想要的预期就不能好好活着了吗?

在宇宙中看,人类很小,时间很短。但从人类和时间轴本身看,生活很长,时间还有。

不要被别人套路的给予有限的选择,更要警惕自己给自己套路出狭隘的选项。

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择,不要过度忧虑,全力以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