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及其艺术特色

来源:华拓网

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

我们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而古老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这笔遗产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我们不想在这里一一列举,我们要说的只是这笔雄厚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它的精华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作品。谈到古代的诗歌艺术,大家都熟知“诗言志”这三个字(《虞书•舜典》)用我们现在的话,“诗言志”精确地指明了诗歌艺术的思想意义。我们在这里借用“诗言志”是说古典诗歌艺术之所以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中国民族,炎黄子孙优于世界其他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壮志。恰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一样,一提起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那是必然要大讲古典诗歌艺术的。

我们所以说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是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的精华,另一方面是指它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占的位置之重要,影响之大,渗透之广,是其他的文化艺术不能比拟的。从最早的历史时期,即五万年以前,也就是相传的神农氏,黄帝,尧、舜等时代,来看我们的智慧而聪明的祖先已经在生产劳动中创作了诗歌、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绘画等,这时候的诗歌,似乎并不见得怎样,只是“杭育,杭育”派,但是,在反映生产劳动,抒发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已经显示出它的特别的作用,特别在鼓舞人心,激发精神方面有其特长。以后的历史,即从产生《诗经》三百篇的时代开始诗歌艺术,这只“丑小鸭”就逐渐变成了一只光彩夺目的白天鹅。事实正是这样,古典诗歌不独其源远而且流长,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朝代,就像我们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一样浩浩荡荡,从我们伟大祖国的西部一直向东流入海洋,其壮阔,雄伟,波涛汹涌之势是世界闻名的。它的许多高峰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鲜明标志,比如:提到屈原,就可以想到他所处的战国时期;唐诗是以代表历史上强盛的唐王朝等。就文学史而言,唐宋以前的文学,几乎就是一部诗歌史,主要是讲诗歌,最高成就只有诗歌,所以说古典诗歌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就是古典诗歌艺术的思想内容,我认为要比现代诗的内容广泛的多,丰富的多。在我国古代社会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明了诗歌艺术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广泛性。我们古人的生产、劳动、政治、经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在诗歌中得到反映和寄托。无怪乎一部《诗经》在封建社会中成为一切受教育者的必读之书,直到现在,不仅学习诗的人研究它,探讨它,就是搞历史学,考古学的人也需要它,就是因为这些诗中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从以上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约略地看到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当之无愧的精华

二、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中

古典诗歌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意义是这样重要,那么,在世界文学史中,怎么样呢?记得前几年有篇文章曾陈述了这样一个看法,意思是说,就文学而言,我国要是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最有资格的,不是喜剧,也不是小说,而只能是诗歌。古典诗歌,实际上事实正是如此。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学中的第一,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是那样鲜明和突出,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世界上几个比较古老的国家和几个较大的国家简单谈谈,比如说:希腊最早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我们且不说到现在这两部史诗的形成,还存在着争论,这两部史诗的成就确实是很卓越的,但在古希腊也是仅此而已,它的影响远远地越过了国界;可是很快地就被以后的古代希腊悲剧超过了,在诗的艺术方面是源远而未能流长,而史诗是不可重现的。再说印度,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国界之一,它拥有世界上一部最长的史诗叫《摩柯婆罗多》,据说比荷马的两部史诗加起来还要长八倍多,即大约有十万个双行,就说是很伟大吧,但也只能是凤毛麟角了,毕竟只是一部吗!其他英、法、德、俄等国的文学史的演变,发展都经过几个时期,诗歌和其他的文学种类也都有过强盛时期,可是,能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诗歌声称于世呢?说诗歌可以代表他的国家,那还没有,我想在这方面,我们还不至于犯常识性的错误,对于诗歌艺术的学习,在多年的探索中,也就格外地使我们留心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样独夸我国古典诗歌艺术,那就是“狂言”,或者说是名副其实的夜朗自大了。

真的,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源远流长,光辉而灿烂,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在文学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时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的诗人,杰作,除去极个别的时候之外,几乎是成群而立,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唐朝,宋朝,不必细说了,魏晋南北朝,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早有定论,就说清朝吧,自来在我们的印象中,诗歌艺术的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了,但是,据文学研究动态,最近一份材料表明,诗歌到清朝,就诗人和作品的数量以及艺术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的人说稍逊于唐宋,成为鼎足而三,甚至有人还认为超过了唐宋时代,不论那一种看法都好,总之,不能低估。不过这也足以说明,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是有始有终的,一脉相承的,在历史中形成了世界其他国家文学史上不可比拟的波澜壮阔而宏伟博大的局面。可以说在古典诗歌艺术的天空有太阳,有月亮,有大星座,还有很多银河系的群星璀璨。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诗人们组成了世界文学史上最雄壮的阵容,其名篇佳作,读不胜读,百读不厌,流传至今,名扬中外,经久不衰。试问这样的诗歌艺术除了我们古老的中华还有其他国家吗?

三、中国古代的诗和歌

我觉得有必要讲讲诗和歌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古典诗歌艺术范围总的风貌,如果是现代或者对一些外国文学中的诗和歌,确实是应当区分开的,起码在理论上要有个清楚的认识,概念上不能含糊。即如我国现代,虽然人们依然习惯称呼诗歌,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沿袭古来已有的叫法,似乎顺口一些,其实歌都是谱曲能唱的,有着能够飞入人心灵的翅膀,诗就不一样了,大多不一定能谱成曲,虽然诗也有“摇荡性情”的特长,但它不靠唱来实现效果。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按鲁迅的说法,即供人读得诗和听的歌,从实质上说有的诗不宜谱曲,而有的歌词却可能有浓厚的诗意。我们学习古典诗歌遗产,可以不必纠缠这个问题。因为,就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来看,诗和歌是名副其实的统一体。尽管其他艺术比如绘画和音乐和诗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但是,要比起诗与歌来就要差一些。如果说,就是在劳动和生活中孕育而产生的一对关系最亲密的同胞姊妹,有时简直是一回事,特别是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中,诗与歌相映成辉,光彩夺目,这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如果有人愿意考察诗和歌,诗与音乐的关系做为学术问题来进行研究的话,那将在中国文学史中能够找到最确凿,最令人心服口服的证据,毫不夸张地说,直到我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为止,诗和歌都是一回事,虽然,数以万计的古代诗都不可能是为了演唱也写作的,但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却具备着可以歌的特性,是极容易被谱曲的。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中,诗歌的发展越是往古,便越是能唱的,在汉朝以前,政府设有专门採诗的官员,所以,有一种诗叫“乐府”,其影响极广,直到唐代,写作这种诗体的诗人还很多,而且形成了“古乐府运动”。魏晋南北朝的民歌以其显著的不同特点,在文学发展中占有不同的位置,至于宋词,元曲本身就以谱添词能唱,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事实。现在,我们说朗诵诗,我对朗诵倒产生了点疑问,我怀疑这是外来的,起码是为了适应于诗,而专门为读诗而出现的,这在我们的老一辈念诗,也可以说传统的念诗方法都是要把诗的四声,平仄表达出来。那抑扬顿挫,错落有致之声,实在是如同唱歌一样。可惜,这种念法在我们的古典诗歌的教授中正在逐渐消失,在我们今天念古典诗和读现代诗几乎是没有差别的。

以上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古典诗歌艺术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它的影响和渗透性是强大的,我们不应,也切不可用现代诗的含意去套古典诗歌艺术,如果那样就很可能野蛮地肢解了我们的十分宝贵的古典诗歌遗产,把这宏伟而完整的瑰宝,搞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现在我们可以明确一下古典诗歌的范围了,这里包括我国历代那丰富的,生动的民歌,歌谣,包括各个时代文人创作的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以及唐代所谓的格律比较不严的古体诗,包括宋词和元代的散曲,套曲,小令,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元代产生的一些杂剧,比如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那些戏文一段一段的恰似一节又一节的诗,其语言又都有着诗的意义和特点,究其实,我国的古典戏曲实际就好似现代所谓的歌剧形式,而歌剧历来不正是诗人创作的题材范围吗?最后是楚辞,汉赋,历来多被划归到散文中去,它们和诗的血缘关系是很明显的,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松散,表现方法比较自由的叙事诗,总之这都说明,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这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学遗产。另外,当人们研究古代诗歌,提到古典诗歌,往往都是唐诗,宋词,其实这也难怪,因为,我国的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到唐宋,那是极其辉煌的顶峰,它是有代表性的,它充分的显示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美!这一点是大家应当明确的,古典诗歌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诗的不可脱离的根基。

四、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为什么古典诗歌艺术能在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占有领先地位?为什么古典诗歌能在世界文学史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呢?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讲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美。但是,古典诗歌艺术有些什么艺术特色呢?美在何处呢?历来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多得不计其数,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凡是谈起古典诗歌艺术无不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这说明,我国古典诗歌艺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它的艺术的显著特色,它的艺术的美的力量能够征服每一个有起码的审美感的人,更能使一些对诗歌艺术怀抱兴趣和有志于诗歌艺术理论的人终生在这块艺术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去探索和揭示艺术的奥秘,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辛勤劳动,大量的诗话,词话,论著都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揭开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特色,展示了古典诗歌艺术的美。从而也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义和本质的重大问题。任何时代和它的人物与生活都必将成为历史,但艺术却是永恒的,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所以,对于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泛泛而谈,往往使人不得要领,过于艰深,又令人望而生畏。在许多论述古典诗歌艺术的著作中,我觉得都犯有一个通病,即包罗万象,普遍涉及古典诗歌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段,炼字炼意等等,我以为,这些固然和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并非是艺术的本质方面,而恰恰是造成诗歌艺术特色的手段。而艺术特色,或者说是艺术的美,应该是指艺术的更为高级的一些方面,是指作品的实质和内涵。

正如前面所说,古典诗歌艺术特色是一个 理论性很强的课题,读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我们都能感到它的美,但很难说明它美在何处?也就是很难说出这十几个字或者几十个字是怎么感动我们的。这就表明,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有时候确实是一个令人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问题。但终归又不是无迹可求的,千百年来人们毕竟揭开了古典诗歌艺术的奥秘。我们在这里讲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不想贪多,也尽量避免繁琐的弊病,想抓住几个主要的方面,但不知抓住没有,其实主要是自己长期以来探索古典诗歌艺术的一些感觉和理解。

1.严谨、精美的语言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诗歌是语言艺术的艺术,这倒

需要对诗歌有个正确而透彻的理解才能信服。艺术是包括许多方面的,比如,绘画,音乐,戏剧等等都是很高妙和生动的,其中有些艺术和诗歌称为姊妹艺术,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文艺理论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诗与画,诗与音乐,孰优孰劣的问题发表了许多高见,而判下来总是诗歌艺术胜它们一筹,不仅如此,即便在文学领域中比较起来,戏剧,小说,散文,电影等都不能和诗歌艺术同日而语,一概而论。看不清这一点,就说明对文学缺乏最起码的常识,任何文学体裁都有着它对语言的艺术要求和语言表现的特长,如小说,散文的语言是不同的,戏剧和报告文学的语言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不仅有其他文学体裁的一切特点,还有着高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特点,有着其他文学体裁所没有的特点和长处。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同样的生活画面,同样的思想感情,都用语言艺术描绘和表达,那么最准确,最凝练最生动,最富于艺术美的,还是首推诗歌艺术。而正是诗歌艺术,也只有诗歌才能是最大限度地用各种手段去发挥语言艺术的能量,去获得特殊的,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我国的古典诗歌艺术在语言方面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我们没有深入研究过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的诗歌发展,但是,到此为止所有翻译过来的最优秀的外国诗歌作品,还没有看到能在语言的严谨,精美,凝练和生动上胜过我国的古典诗歌作品。我们倒听说我国的古典诗歌是最难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字,就是我们用现代语言去翻译难度很大,这正好也说明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大家都很熟悉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不难理解。一个人老年回到自己的故乡,虽乡音依旧但已是白发苍苍,演出了一场和儿童相见而不相识的喜剧。这的确是人之所见,人之所闻,人有所感的平常事。当时,诗人的感情肯定是相当复杂,充满着归乡的喜悦,又混杂着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然而,这种感情,这种情景,只用二十八个字,又是多么平淡,自然的二十八个字啊,却分明使我们看到一副生动的有景有人物,生动活泼的归乡图,两鬓苍苍的老者,天真幼稚的儿童就好像站在眼前,这二十八个字就是一个整体,不能再增加一个字,也不能再减少一个字,而这诗也极富于弦外音,味外味,令人意远神驰,浮想联翩。所以,它的在语言上的严谨和精美的艺术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像这样百读不厌,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为数甚多。

在文学创作中,不论任何体裁,都要描写生活画面,都要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如果说实实在在的生活画面,还比较容易用文字语言来描绘的话,那么表达感情却不是那么容易。人的感情,简单说来是喜、怒、哀、乐,更不要说什么七情六欲了,本身就是复杂微妙的难以捉摸,要用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来,去感动人,引起人的共鸣,就很不简单。前面说的《回乡偶书》28个字还是多的。古典诗的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其流传万古的诗作,差不多的小学生都能背诵好几首。当然,古典诗歌也有长篇的比如《离骚》堪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他几乎写了屈原大半生的思想和遭遇,表达了他自己宏伟的意愿和宽阔的胸怀,它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感情深厚而缠绵,这一切倘若放到现在足可以写一部多则十几万字,少则几万字的传记,但是《离骚》总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

我们都熟悉许多古代诗人在写诗中练字的故事,比如:唐代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对“推”和“敲”二字的选择;宋朝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经几次修改,最后选择用一“绿”字的故事。还有什么“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所有这些故事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诗人在写作中的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诗歌在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和精练的特性,以及音韵和色调的功能发挥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所达到的程度。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文学中不以说是无与伦匹。对于古典诗歌艺术严谨的形式,特定的格律和语言的要求,我们今天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历史的评价,而不要轻易地去否定,更不应无故扬弃。一定的艺术形式是为一定的内容和艺术的表现服务的,同时,也是在历史中,由无数艺术家的实践努力而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我们不再提倡用古典诗的形式和格律,以及语言的模式去进行诗的创作,但当我们谈到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的时候却不能不明确指出,它在语言艺术上,给诗歌带来的特定的艺术和美,那是一种历经锤炼,去芜存精,凝聚而成的固体美,使我国的古典诗歌具有善歌能吟,无论老幼皆能易诵易记的特点,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许多的佳作名篇代代相传,而其艺术的魅力历经多少朝代而不减,其艺术生命才能永不泯灭。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学所具有的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因素,我国古典诗歌严谨,精美的语言特色,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结晶体,它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增添了无限的光和色。

2.完美而深邃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一向为诗家所重视,而津津乐道,历来对此论述颇多。最特殊的,最出色的应推著名诗词理论家王国维,他在这方面成一家之说,而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王士祯的“神韵”说,袁牧之的“性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相并存。实际上,上述各家之说对诗歌艺术来说所触及的都是某一个方面,而“境界”则涉及到古典诗歌艺术的一个共同的地方。但是,许多理论家在谈到这方面的时候,有时又是“境界”和“意境”不加区分,视为同一概念,不过王国维老先生却是始终坚持“境界”之说的,他在论述“境界”的时候,已经触及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实际上“意境”和“境界”是有差别的,我们没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和社会属性来加以解释,还是就古典诗歌的艺术来理解比较妥切。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是通过各种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为人们创造一个美的艺术的天地,让人们能够深切地去感受真、善、美。所谓“意境”,“意”,应当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生活真实;而“境”则是艺术所达到的程度。我们为什么说“意境”和“境界”有差别呢?这是因为“境界”只含有后者这一层意思,不包括前者,深入地理解王国维所论述的“境界”实在不过如此。他的一句名言“有境界自成高格”就诗的“境”来说完全正确,而对古典诗歌艺术来说,则嫌得有点偏狭,又易落纯艺术之嫌,明确地所“境界”是包括一方面,而“意境”则把境界包括进来。

文学的其他体裁有时候也讲“意境”,但最有资格讲意境的还是诗歌艺术,现在如此,讲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一首诗的创作意义和价值,以及艺术生命力如何,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意境如何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就诗歌创作而论,意境和诗的构思,语言表达,修辞手段不一样,不属于艺术的表现技巧,而是上述各种艺术手法联合起来,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目的达到,达不到,达到的程度如何决定着一首诗的存在价值和艺术生命,如果我们胆大妄为地将王国维的名言改一字说“诗有意境自成高格”这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意境仍是一首诗艺术生命的支柱。

一首诗的意境,就是诗人为我们所创造,所开辟的一块艺术天地,在这片艺术天地里,我们能够真切地看到现实的生活,大自然的景,能够深刻体察到人的丰富的感情。这不仅仅是艺术美的享受,而且能够陶冶性情,获得生活的启迪。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创造诗的意境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从而意境成为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

让我们随便来举一首诗为例。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是古典诗歌作品中广为传诵的佳作之一,这首五言绝句文字简练,内容浅显易懂,但为什么能够如此的为人所喜爱呢?我认识最主要的是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而动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所写的是十分常见的情景,静静的夜里,明月当空,月色如银,诗人漫游在外,客居异乡,辗转不寝的夜里,忽然抬头看到月儿又一次圆了,顿时想念起久别的故乡。景是常见之景,情是人之常情,而诗人通过语言艺术创造了一种完美的意境,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却是强烈的艺术气氛再加上语音凝练,自然,音韵铿锵,生动舒坦就特别令人喜欢吟诵。像这样意境完美而深邃的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真是何其多也。一首诗有一首诗的意境,不同的意境又表现出诗人不同艺术风格,而善于独创的诗人在自己的每一首诗中总是创造新颖不同的意境。古典诗歌之所以呈现出一种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景象是和诗所具有意境分不开的。这里我倒想起一个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是不提倡写古体诗的,其实写古体诗的大有人在,而优秀的古体诗,除了像毛主席的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属于一种特殊的现象外几乎没有什么广为传诵的,现代人写的古体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令人费解,但是,我认为有一点却是主要的,就是可以说所有的诗的意境都已为古人所创造。今人运用古典形式,很难写出新的意境。而用古典形式写诗,不能写出新的意境,徒有形式,就意味着失败,这也正好说明意境,对古典诗歌艺术是何等的重要。

3.浓郁而深沉的抒情性

文学史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不仅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而且会在艺术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来,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也是这样,但也有它的特殊的地方。它在中国文学史中是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文学体裁,而且在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很强,在文学领域里是我国古典最富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因而除了在某一个时代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艺术特色外,还形成了一些各个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像前面所述,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创作。都是,还有第三个共同的艺术特色就是:浓郁而深沉的抒情性。

从古典文艺理论来看,对诗歌的抒情性古人始终都是主张一致的,在较早的《毛诗序》中就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子夏《诗序》也所谓“诗,发乎性,情止于礼仪”的理论。文子中曰:“诗者,民之性情也”,著名的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家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直到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最后一个诗歌理论家王国维也说:“诗歌之题目,皆以描写自己之感情为主,其写景物也,亦必以自己深邃之感情为素地而始得于特别之境遇中,用特别之眼观之”。由此可知,我们的古人早已在理论上肯定了“情”在诗歌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也就是说抒情是诗歌艺术的主旨所在,这是不容怀疑的。而事实上我国的古典诗歌作品,从最初起就是这样。

清朝有一个诗歌理论家叫沈德潜,他是提倡格调的,诗写的不怎么样,他编选了几本诗集,风行一时,其中有一本《古诗源》这部选集编选范围比较广泛,除了《诗经》,《楚辞》之外先秦至隋的著名诗篇都选,还煞费苦心地搜集了许多民谚,歌谣,极为丰富,从而也可以使我们窥视到古典诗歌雏形。在《古诗源》中编选的第一首诗就是《击壤歌》,传说是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抒情诗了吧,其抒情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最早的一本诗集《诗经》中,虽然其中有不少记事性的诗,但抒情诗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像著名的《小雅·采薇》的最后一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写人还乡之情,声情凄婉,感慨往复,浓重的抒情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人们称为最好的抒情诗。再下来就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诗中诗人那崇高的思想和炙热的感情,迸发出异常灿烂的光辉,成为千古绝唱。《诗经》和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巍然矗立的高峰,其所谓“风”和“骚”牢固地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基础,以至于成为千古不变,为所有诗人遵循的标准,形成连绵数千年而又不断创新的优秀传统,其中就包括那浓郁而深邃的抒情性在内。

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诗歌理论家叫叶燮,他的著作《原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名,他在论到杜甫的时候说:“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这一段话,虽然是称颂杜甫作诗之高妙的,实际也完全适合予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具有抒情性这个艺术特点。“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概括了我国古典诗歌抒情性的特点。其优秀的代表作品何止盈千累万!除前面说的还有像《古诗十九首》,曹家父子,建安七子,陶渊明,所谓大谢小谢的谢灵运和谢朓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人。至于五万首唐诗,二万首宋词,四千首元曲,其优秀作品无不具备着浓郁而深沉的抒情性这一艺术特色。虽然,从总体上看古典诗歌具有言志,达意,明理几个方面的意义。在古人诗中不乏以理趣取胜的“似楼高一层,令人视通万里之作”也有其志趣“如号角长鸣,令人激昂感奋之品”,但尽管如此抒情性却是主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最鲜明,最突出的,它是诗歌艺术的内在属性。正是抒情性使我国古典诗歌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古典诗歌艺术生命经久不衰的主要因素。我们中华民族是重感情的,其感情又是极其丰富的,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正是以自己的特长,把这种丰富的感情,哪怕是极其隐秘而细微的感情都做了淋漓尽致的抒发,有的委婉曲折,含蓄,有的坦白直爽,有都是形象而生动的即古人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总之,抒情性是理解和鉴赏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一点,也是我们现代诗应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属性。

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之所以能够流传万古而为所喜爱传诵,固然,由于它语言严谨,精美,具有完美深邃的意境和足以摇荡性情的抒情性,但是,这一切又是怎样展示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古典诗歌艺术的又一个特色,即:

4.高超卓绝的表现方法

任何称为艺术的东西,不论它是以什么为媒介的,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表现方法。否则就不成其为艺术,虽然,一定的表现方法服从于一定的艺术的规律和审美要求,但没有表现方法就没有艺术。而表现方法如何,决定着一种艺术的存在和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依赖于高超的表现方法,拙劣的失败的艺术作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表现方法也是其主要的原因。简单的例子,可以举雕塑,如果没有美术家天才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再好的泥和再好的石头,也只能是一堆和一块而已。永远不会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文学艺术也是这样,现实生活,不管有多么丰富多彩,其事,其人,其景不管有多么动人,在平常人看来也不过仅仅如此而已,可是他一旦被诗人和作家观察到,就会产生出艺术作品,这就是因为诗人和作家掌握了一定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写作技巧。历史的风云,现实的生活,人,自然的风景,只有在诗人和作家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的时候,才能获得能存在和流传的艺术生命力。愈是高超的,单纯的艺术表现方法,就愈是能使所要反映的,所要描绘的,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了高度的艺术性,其生命也就愈持久。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就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文学史上的任何文学形式都不像诗歌艺术这样使文人骚客们倾心,古人们在诗歌创作上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也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的。古典诗人们在艺术技巧上个个都是争相出奇,标新立异,以至于有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改诗的故事,都说明了古人在诗的表现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呈现出手法精绝,变化繁多的局面。虽然,古典诗歌一般要求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但具体说古典诗歌的表现方法就很多了。一般人们总是从比兴赋说起,讲夸张,比拟含蓄,讲静与动,虚与实,形和神,情和景,还有什么内小见大,缩龙成寸等方面。近几年来在探讨古典诗歌的表现方法,又有了新的进展。前段时期人们对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手法比较欣赏,感到新鲜,有的人甚至模而仿之写出一些好似特色较新的诗歌作品,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所谓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方法比如:抽象变形,自由联想,意象暗示,迭加,隐喻通感,曲折暗示,省略跳跃,多层次结构,脱节句法,思想知觉化或者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味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创造出来等等,原理这一切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就是说,所以这些方法,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都是司空见惯,早已加以运用的,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确是高超而卓绝的。

其实,不论是我国中国的习惯叫法,还是外国现代派的提法,都可以看出要像一般的讲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方法是很难说明问题的。就比如诗的开头吧,就有多种写法“或是即景抒情,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铺叙委婉;或比喻象征,引起题意,也有的入手擒题,笼盖全篇,其势有的如石破天惊,狂涛裂岸,有的忧似渔阳颦鼓动地而来” 等。就诗的内容而言,许多诗的内容,几乎是同样的,或是丈夫远戌,妻子思归,或是身在异乡怀念故人,或是登高怀古,思绪悠悠。可就是这些相同的内容,诗人们却都是出手不凡,各显身手,写出的作品无论意境,风格各不相同,在艺术上各有千秋。举个例子,比如写音乐的诗,最著名的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笆行》,有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当然,三个人物写的是三件不同的乐器,但用艺术语言来写音乐的感受这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这方面显示出每个诗人在表现方法上的不同。韩愈的诗具有想象丰富,气势宏伟,魅力清峻的特点,其表现方法是比喻丰富,多变化。而白居易的表现方法是不用抽象的比喻,只选择人们比较熟悉的意象来描写,使人感到自然,亲切,印象难忘。李贺和他们两人完全不同,其特点是带有极其鲜明的,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声拟声,以情态喻声,多选用一些神话中的物象来描绘。这就是在写作同一题材上所展示的不同的表现方法,又比如表现的内容抒情吧,是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有一种方法,一种情调来表现呢?不是的,这里的表现方法极多,其情和义,情和景,往往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千变万化,形神不一,但无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就像清代刘熙载所说“诗或寓意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景愈深”等等,就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说在古典诗歌艺术中那真是艳丽多姿,高超单纯。

5.艳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文学风格,作品风格,作家诗人的风格,这是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理论性问题,要想全面地,深刻地,去认识一个诗人,作家,一部作品,一个文学流派,还非得涉及到风格问题,所以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据个人所知,在我国古典文论和诗话,词话中是不见“风格”这个词的,但没有这个词并不是所就没有对风格的研究学问,反而,对于文学风格的研究,以风格来评论诗人,作家及其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却是由来已久的,比如在比较著名的曹丕《典论·论文》中,在陆机的《文赋》中都谈到了风格,至于在我国最系统的一部文学评论专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更是有专门的篇章来论述。此后在兴起的诗话,词话中对风格的阐述更是常见。论述诗人风格的有钟嵘的《诗品》,论述作品风格的有司空图的《二十四品》,只是在所有的这些作品中,古人对风格的叫法不一样,在《文心雕龙》中《体性》、《风骨》篇是专门讲风格的,也有的叫风神,格调等。在现代文论中对风格的概念就比较明确,那么什么是文学风格呢?我们常听人说:“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现代文学理论家告诉我们所谓的文学风格“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中,作家的许多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总和就构成他的独特的风格。风格是作家的思想性格和艺术创造性的体现”,对于风格我们基本上可以做以上这样的理解。文学风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或者说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即和诗人,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有关,也和诗人,作家的思想,意识,感情和个性特点,文学修养有关。还离不开诗人,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的方式,想象的程度,驾驭语言的技巧,构思的角度等等方面。但我觉得构成一个诗人或作家风格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个性,是他在文学创作的学习和实践中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同其它人的那一点。所以,纵观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史我们有理由认定,魅力多彩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第五个特色,而我们在这里要根据自己学习我国古典诗歌的体会指明什么是诗的风格,那正如对叶燮的《原诗》中所说“诗之性情、诗之才调、诗之胸怀、诗之见解”这四个方面。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告诉我们,不论任何朝代,任何时期的文学如果拥有大批的风格独特,富于个性的诗人,作家,那么,毫无疑问,它这个时代的文学成就也最高,最富有特色,反之,就是渺小,暗淡无色。对于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也是这样,他的整个创作,他的作品愈是具有独特的风格,愈是富于个性色彩,毫无疑问他的创作成就,创作意义就愈大。同样的,我们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学,认识一个文学类型的成就和艺术特点也可以遵循此理。我们所以认为魅丽多彩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因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拥有大批的有独特风格,有富于个性的优秀诗人。

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给人的总的印象,我们可以借用著名的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纵观如波涛汹涌,后浪赶前浪,奔腾向前,横看则莽莽苍苍如群峰峙立,风格各不同,总之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以此论风格是比较复杂的,有一代诗歌艺术之风格,比如唐代吧,之所以被人称为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最高峰,黄金时代,其重要的一点就是风格多彩,请看古典诗论家谈唐代的诗歌艺术风格,叶燮说:“盛唐之诗,春花也:桃李之秾华,牡丹芍药之妍艳,其品华美贵重,略无寒瘦俭薄之态,固足美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再如明代诗评家谢榛所说更为形象了,他说初唐,盛唐诸家“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叠阁,古雅如瑶瑟硃弦,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从此可见唐诗的风格就是这样的宏伟多彩,其成就能不高吗?另外,从诗的风格而论,我认为宋朝诗的艺术特色,虽然因其“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为历来诗评家所贬抑,甚至成为千古公案,但是在宋朝也产生过像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著名的诗人,词家都是独具风格的,许多作品都很有名,特别是哲理诗,作为诗的一个门类,我以为发展到宋朝已经完全脱去六朝玄言诗和唐代禅诗的那种修仙学道的陈腐气,比如像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应当被看作是宋诗的主流,这些诗都达到了哲理和形象的结合,理和情的统一,在艺术上具有双重的意义,“其中的生活哲理新颖,隽永直到今天,还使人感到新鲜”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几乎成了现时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这难道不可以说明宋诗艺术特色吗?而且也是独具的一种风格啊,我们再来看流派风格,这在我国诗歌艺术中可以说是群星灿灿,相互辉映的。建安诗人的风格特点是“敦厚而淳朴,中正而达情”,不妨细读曹家父子诗,的确如此。著名的田园诗和隐逸诗派由陶渊明大开诗风,到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已是成就卓然,以其描乡村和隐居生活为内容写的自然,素朴,幽静明丽为特长;边塞派诗人以高适额岑参最为著名,写边塞风光和征程生活,激昂,慷慨,壮丽而奔放。在宋词中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等等各自具有风格,在诗歌艺术中都创造了一派文学之风格。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有一种现象,它有区别于流派,人数较少一般只有两人,但确实在诗歌艺术史上别开生面,独具特色,让后人刮目相看。比如唐代的元稹,白居易,人称元白,孟郊贾岛,留下“郊寒岛瘦”之说,还有大谢小谢,小李小杜之称等等都以其风格相近或相似而相提并论。最后,在我国诗歌史上风格最为壮观和最为多彩的还是以诗人而论,在这方面我国古代诗歌评论家把从屈原开始,直到清朝的诗人都从风格方面做了形象,生动,精彩的评价,比如在《瓯北诗话》中评李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勤之势”,这对于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来说,是何等的具体而确切啊。赵翼的《瓯北诗话》是比较有名的,他对诗人的评价都比较忠恳而符合事实。谁都承认白居易是诗歌大家,可以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却被一些人所轻蔑,认为轻俗,但赵翼认为白居易的诗“多触景生情,因事而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之见好之意,而妙趣横生”,这对白居易来说真是最正确的评价了。我们也都熟悉苏东坡,不论他的诗,词,还是文章,流传的佳作不少,对他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历来评价较高,但比较形象,准确的我看还是叶燮他评苏东坡的诗歌是“无处不见其凌空如天马,游戏如飞仙,风流儒雅,无入不得,好善而乐与,嬉笑怒骂,四时之气皆备”,这就是苏东坡的诗歌之风格,另外,像屈原的奇丽奔放,陶渊明的质朴,清淡;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特别是以富于个性见长,风格不俗的李贺,他的诗历来为人重视,就因为他的诗歌“如空谷幽兰,不傍门户,自立一宗,独放异彩”,其构思奇特,意境近与怪诞,情调迷离恍惚,变幻莫测,练丽,绚烂而凄婉。李贺的诗歌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史上就风格而论是一面旗帜,其位不在李白,杜甫之下,李贺地诗歌异常鲜明地,突出地说明了我国古典诗歌魅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这一艺术特色。正因为有了这一艺术特色,才使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显得群星灿烂,相互映照。在我国这个东方古代的文艺百花苑中奇花异葩,争夺斗艳。呈现出一幅蔚然雄丽的世界上最壮丽的图景。

五、古典诗歌艺术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五个方面简略地谈了一下,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其实也不过是浮光掠影而已。曹家父子中的文学理论家曹丕在其著名的《典论·论文》中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说的是文章,而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艺术是不朽的,是万古长青的,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生命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遗产,当然不是为了藏之名山,我觉得古典诗歌艺术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依然有它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古典诗歌艺术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古代社会的人民,生活和其思想,感情,精神风貌,我们的古人在诗歌艺术中寄托着自己的壮志,抒发了自己丰富的感情,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像屈原的诗,像一些边塞诗,辛弃疾,岳飞,张孝祥,陆游等人的诗词等都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第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特色,也就是艺术的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材料,它的美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审美观念,可以陶冶我们的民族情操。在古典诗歌中有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我们民众对世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的感情,直到今天仍然有它一定的意义。而对于广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爱好诗歌,以诗歌艺术为其终生之志的同志而言,这是一笔得天独厚的瑰宝,研究它,继承它,发扬它是件极其高尚的事业,我们的新诗要出成就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但是,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艺术遗产,汲取其精华是其首要的。最后愈是历史悠久的,其精华愈是丰富的,我们的古典诗歌艺术就是这样。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表明,也使我们坚信,就诗的发展,现代诗歌的创作,不论其他条件人们如何争论,古典诗歌艺术却是其最坚实的基础,离开它的优秀的艺术传统,任何艺术创新都可能失去中华民族的固有特色,我们相信,只有那些强有力的脚踏着祖国文学遗产基础上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文学巨人。正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诗人,他也只能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摇篮中诞生,让我们无比珍重我们的最可宝贵的古典诗歌遗产吧!

(本文为一次诗歌学习演讲而作)

1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