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里,这样唱到“越长大越孤单”,是说人越长大,反倒越不快乐了。的确,我们有很多不快乐的理由:早晨出门堵车,工作太忙,天气好冷,或者也说不出,忽然就觉得不开心。
直到,有了儿子,我才慢慢发现,快乐,有时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生活很累,犹如负重在身,或许只能归责于自己的思想太过复杂。考虑了上下,还怕照顾不了左右。不是患得患失,而是有的事情必须去面对和思考。也许,生活本就如此,不断的实践、思考、总结,再继续付诸实践,周而复始的循环,直至生命终止的那一刻,正所谓“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直到有一天,好似释迦摩尼顿悟了,开始厌倦了,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于是,想要跳出这圆周轨迹,想像孩子一样简单的生活了。
听过这样的说法,快乐指数等于行动除以欲望。
以此类推,欲望愈大,而行动上没法实现,那么人就不会快乐。小孩子的欲望很小,吃饱睡好,有的玩就好了,因此,看到他们时,常常就是笑嘻嘻的状态。
当然,小孩子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了,他们就大哭,释放出来,就又高兴起来了。
大人们却要复杂多了,他们有很多的欲望,事实上,却不能事事如愿,因此,快乐指数很低。不快乐了,又没法像小孩子那样,随时可以痛快哭一场,时间久了,情绪的积压,让我他们无法快乐起来。
那么,为何不知足长乐,少一点欲望,或者付诸实践,多一点行动,让自己开心一点呢?
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吃喝玩乐是他们无一例外的天性。饿了、痛了就哭,饱了、乐了就笑,不需要刻意的掩饰和表达,哭和笑是他们回应世间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
我们成人,绝少有孩子那般悠然自得,不会像孩子一样即兴而哭、率性而笑,我们的眼眸里常常聚满复杂、思虑和算计。
有时候,我们也在哭,但不一定是悲伤,可能眼泪的背后,掩藏着自己心中不为人知的阵阵窃喜。
有时候,我们在笑,但不一定是快乐,可能笑声的背后,抚慰着自己阴暗角落里,那一块无人触及的陈旧伤疤。
在成人的世界里,哭和笑已经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它可以扭曲,可以拉伸,已然变成了逢场作戏的道具。
快乐是会传染的。在孩子的周围,他们的快乐感染我们;同样的,我们的快乐也会传递给孩子。
快乐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性格。父母的快乐会让孩子拥有乐观豁达的性格,每一个父母,都要为了孩子,拥着这样快乐的能力。
孩子的心灵最为真诚,不会盲目的附庸世俗的洪流,也不会轻易溶掉自己的思想。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孩子总会坚守自己对真善美的判断标准,只用纯洁无暇的心灵去认识和表达,抛却了一切物欲流俗,成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成人的世界,虽说也有几许真诚,但却没有孩子般纯粹,有时甚至混沌不堪,因为其中夹杂了太多的私心杂念。
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围绕利益而旋转;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抛弃自己一切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原则,无论对与错,只因现实无情的摧残。
也许现实真的很残酷,但那不能成为我们抛弃真诚的借口,我们至少应当像孩子一样懂得坚守,不能让突来的一阵风雨把自己的纯洁和正直洗刷得一干二净。
生活很艰辛,需要我们去奋斗,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向鄙俚的世风屈膝,而应当像孩子一样在圣洁中前行。
岁月可以催老我们的身体,但不能风干我们应有的人格。面对人生无尽的风雨,我们不妨像孩子一样生活: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尔虞我诈;多几分纯洁,少几许世俗;多一分满足,少一些力不能及的奢望。卸掉生活的负累,让快乐在身体里流淌。
从现在开始,像孩子一样简单快乐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