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雨淅沥沥下个不停,屋外不停的有摊贩的叫卖声,我窝在被窝里默默刷着手机,“叮叮”手机弹出了两条消息,熟练的拉下屏,“停止歧视同性恋”,“同性恋不是病”。
想了想我点进去里面都是一些挺同志反歧视的说辞,也知道了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人无意或故意歧视同性恋,认为那是一类精神疾病。并且还有觉大多数人把艾滋和同性恋挂钩。
如果我没有记错,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以投票的方式将同性恋剔除出了精神疾病的行列,而且艾滋的患病者统计概率里,异性占绝大部分,但在某些人眼中,就紧紧盯着那一小部分人。
《同性恋:每个人都有选择真爱的权利》02.
就像这次新浪微博全面封禁同性恋内容,而且还把“它”和暴力,涉黄等内容放在一起。
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反对同性恋,在古代甚至比西方更为宽容,同性恋与婚育也没有矛盾。
孔子是儒学代表,在他眼里同性恋很正常,连孟子都曾对同性表达过赞美。
在古希腊还有专门的同性恋军队,由彼此相爱的男子组成,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彼此相爱的人才能得到最紧密的结合,提高战斗力。
而在反同这一道路上,基督教圣经清楚地指出,同性性行为并不合乎神的心意,是一种性罪,而我觉得它所反对的不是同性恋本身,而是一些不合理的同性性行为(如娈童和滥交)。
而反同是因为基督教认为在独身、禁欲的条件下,修士和修士、修女和修女很容易发生同性恋,如果不对同性恋严厉镇压,就危及教会自身的生存。
04.
在高中时期,观看纪录片《看见》时,柴静写道:“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把生育当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
这也就扯出来两个东西,一个是性取向,性取向是先天的,无法被矫正的,这是一种选择,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因为社会压力也就出现了同妻。
另一个就是生育,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可劳动人口增长越来越慢。所以在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反同,我就想知道千百年来同性恋都是存在的,人口密度也没见减少,反而到近代来说是因为少数人的关系人类会灭绝?
喜欢生孩子的人,计划生育也堵不住她想生孩子的想法。
《同性恋:每个人都有选择真爱的权利》《同性恋:每个人都有选择真爱的权利》
05.
我怕是等不到同性恋合法那天了。
《同性恋:每个人都有选择真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