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讲座记录 | 隋富唐强 大国梦与人文精神

来源:华拓网
这是听蒙曼老师的讲堂时记录的,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现在讲盛世说的都是大唐盛世,那隋唐是否应该分开?我们讲汉武、大唐、康乾三大盛世 ,这其中唯一没有争议的就是大唐盛世。那为什么不带着隋?隋和唐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我们对隋唐的印象与事实有没有差距?我们遗忘了什么?为什么隋不能强而唐强了?我们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一、印象与事实

印象:唐治隋乱。

在历朝历代的心目中都觉得唐朝好,下面这三幅图是大多数人种的唐朝印象。

步辇图

这幅图讲的是唐太宗见松赞干布的使者,为什么可以证明唐朝好?

1、唐太宗开启了贞观之治,治世(和平昌盛之世)是最有希望的时候,而盛世是最鼎盛的时候。贞观之治的时候君明臣直,有很好的政治氛围,所以给人希望。

2.民族和政治外交的问题。很多人一想唐太宗就会想到「天可汗」,这是可汉之上的可汗 。这显示了民族政策搞得好,因为妥协、不迷信武器。一个强国有这样的胸怀才叫做强国,正如个头大的狗不一定会用咬的方式来解决所有问题。唐朝正是邦交好,不恃强凌弱。

龙门石窟

一个只允许一种思想的时代可能是一个缺乏创新的时代,但唐朝兼容并蓄,很多种类的宗教在中国都能拥有它的信众。玄奘西行取的是佛经,鉴真东渡传的也是佛经,中国就是这样用佛教来整合亚洲社会。

另外龙门石窟的是武则天捐出自己的脂粉钱来塑的,这是唐朝好的另一个方面:女性可以当领导,证明这是一个有弹性的时代。我们讲「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虽然原则是不赞同女性执政的,但却讲究长幼有序。这种原则的弹性越大,表明文化的张力越大、越不僵化。

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镶金兽首玛瑙杯,是 64 件永远不许出国展览的国宝之一。它代表了当时很高的物质水准,这是唐玄宗时代的玩意儿,是开元盛世,是中国俏色玉的代表。那什么是俏色玉?

对待一块玉上面的瑕疵有三种做法:一是挖掉瑕疵,二是无所谓,第三种就是俏色玉的做法,利用瑕疵把玉变得更加的完美。这镶金兽首玛瑙杯在琥珀色的原材料上有一块白一块黑,虽然两块颜色不同,但却把玉显得更灵动。

它除了代表了物质水准,还代表当时发达的路线交通,玛瑙杯的器型来源于国外,从希腊-西亚-中亚-东亚传到了中国,它恰好很好的代表了这条路,代表了那个时代不同文化间可能产生的碰撞与交融。

那么隋朝呢?人们心里的隋朝印象又是什么样的?

大运河:龙舟、龙船,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修运河是为了什么?交通 or 下江南看琼花?大多数人对大运河的印象是隋炀帝去江南寻找花一样的姑娘。

隋唐英雄:普遍的印象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隋唐英雄。

但事实上,唐朝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辉煌,隋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事实1、隋朝真的很有钱,很强

隋朝强到什么程度?《文献通考》里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是元朝的典籍,所说的「古今」指的是秦朝到元朝。当时衡量经济最重要的指数不是钱而是粮食,隋朝的储粮量之惊人可以从回洛仓看出来,一个粮仓的面积是 50 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整个储粮量是 3.55 亿斤。对比今天的数据,2015年的小麦 4 千万吨,而隋朝人口 5 千万。唐太宗曾说,隋朝储存的粮食,就算国家不收税,可以供新政府再支撑 5、60 年。你们感受一下。

事实2、唐承隋治

政治

政治上大一统。隋唐之前是南北朝,再之前是三国,隋文帝杨坚在北周当官的时候不叫杨坚叫那罗延,语言、生活方式、人种不同的分裂持续了三四百年,而隋朝统一了它。

制度

一个制度是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沿用,皇帝集权、宰相分权。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六部执行,再做细致的规划和方案来执行。这样的程序分工可以避免拍脑袋的决定,利于皇帝集权(皇帝来做最后的权衡)。当我们说一个制度好的时候,肯定是说比之前的朝代好,而隋的制度就比之前的汉朝制度好,汉朝宰相的责任大,且容易和皇帝产生冲突,关系紧张,而隋朝的六部制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另一个制度是科举,保证了当官的是天子门生,以前是忠孝不两全时舍忠全孝可行,而这时一个人的一生的是皇帝而不是背景,变成了舍孝全忠可也 。

工程

大兴城(后来的长安城)有 84 平方公里,跟明清紫禁城比是其 1.4 倍,是罗马的 7 倍,不止有规模,还有规划——北边是宫城:皇帝生活区,往南是政府办公区,外围是外郭城:老百姓生活的城市,除了生活的地方之外,还有西市、东市:商品集中的区域,芙蓉园(曲江):居民的风景名胜区。

一个城市真正要被人记住不能仅靠规模、规划,有很多地方是有规划缺人气,这并不够,还应该做到的是有文化,这点长安城做到了。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有好几次,是因为那里离皇帝住的地方近。那为什么皇坐落在北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时信仰这样的一种文化理念,一个城市用规划来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并且成功了。正因为这样的文化内涵让当时的人认可,所以这个位置才能做了好几百年的皇宫。

另一个工程是大运河。为什么说比元明清的运河好?因为拐弯。元明清顾及的是效率,而隋朝的运河好在平衡。运河经过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节点东都洛阳,从东北往西南走,运河勾连的是东南西北中。什么样的时代叫好时代?什么样的国家叫好国家?平衡。隋朝其实是一种交通的表达,把国家的各个地区尽量纳入同一个交通网中。

外交

前面说到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但大家不知道 是隋朝的皇帝被称作圣人可汗,这是天可汗的前身。也就是说唐朝良好的外交局面其实是隋朝打下了基础。

综合起来说,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一是有可传承性,它不仅是这一段时间好,而是可以用几百年;二是可传播性,不只是一个小地方可以用,在大的范围内还能用。所以隋朝建立了很多制度,唐朝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就达到了盛世。

隋从 581-618 年,唐从 618-907 年,为什么隋朝只活了 30 多年?为什么说唐朝没有想象那么好却能活将近 300 年?为什么隋朝看起来那么好却很快就完蛋了?为什么唐朝没有那么好,后代却都说好?

二、成败关键

为什么隋朝失败?

1.不仁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对统治者而言,爱老百姓是最基本的要求。隋文帝是如何不爱老百姓的?

在隋文帝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遇到了一次大旱,那时的传统是关中大旱,往关东跑。而隋文帝做的是,带着老百姓去逃荒,路不好走,要翻阅太行山,过程中发现老百姓太可怜了,隋文帝让卫士把老百姓的担子放到自己的马上,到了只能过一人一马的悬崖上,他让老百姓先走。

看起来他是个好皇帝?但大旱之时的情况是,「是时库房盈溢,竟不容赈给,乃令百姓逐粮」,他爱物胜过爱人。

而隋炀帝在他父亲的基础上变本加厉,「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4600万,被征发兵役、劳役的累积达到3000万人次」,除去老弱妇孺估计还剩下1000万人,平均一年三次,完全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使田地荒芜,路有饿殍,民不聊生。所以隋末全国都处于一种骚乱之中,这叫做「土崩」。

2.拒谏

隋文帝: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隋炀帝:「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什么意思呢?我生性最讨厌别人进谏,如果你已经当了大官了,居然还想靠进谏这种方式来求得美名,我尤其容不下你,当场就要杀了你。如果你是一个卑微之士来给我提意见的话,我可能稍微地宽待你几天,但是你放心,我终究不会让你长久地站在这个地面之上的,我终究是会干掉你的。你记住吧!

拒谏针对的是官员,普通的老百姓并没有机会提谏言,这第一个危害是错误得不到纠正,小错酿成大错,大错酿成不可饶恕的错;二是官员不会产生主人翁意识。主人的意义是有参与说话的分位的,这样每个人才会全心全意为这个家来奉献。但隋文帝只是把官员当成高级宠物,如果出了问题,坏大臣便开始东一块西一块的瓜分疆域,即是「瓦解」。

3.纵欲

中国古代所有社会分三个层级,君臣民,前两点丢了民和臣。第三点问题出在君上。

隋炀帝的目标是做「子孙万代,人莫能窥」的千古一帝,他想要超过之前的好时代,以后的人也赶不上他,作为建功立业最多的皇帝之一,他在前八年修洛阳、扬州、大运河,两次北巡、四次大规模的战争……用很短暂的时间做了这么多大事,说明他只争朝夕、全速奔跑。

但问题是会有人跑不动,会拖后腿,他就用严刑峻法来逼你跑,一旦死了,他觉得你死得活该,他觉得既然你赶不上我的速度,那么你有什么资格活在这个时代。他纵的是大欲,这种满足欲望的方式一定会倒向灾难。

唐太宗和隋炀帝很像,都很牛,都得位不正,都是把长子干掉之后自己做皇帝,都特别的雄心勃勃,有大欲。只是做皇帝的时间有先后。但唐朝建国的君臣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所以他们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隋朝那么强为什么会灭亡。所以唐朝纳谏、宽缓。

我们看每个朝代走到盛世用了多久?汉 70 年 ,清 70 年,唐 120 年,唐朝很慢,所以路走得扎实,看起来比别的盛世来得晚,但扎实。

三、鉴往知来

1.居安宜思危

隋炀帝因为底子太好,因此觉得多用一点没有关系,所以用着用着用过了。汉武盛世之前就经历过很糟糕的局面,但隋炀帝态势很好,没有危机感,所以掉下去了。

2.恃才勿傲物

隋炀帝是大才子,有才本身是好事,但是用坏了就成了坏事了。当时有个大诗人薛道衡写的诗很好,隋炀帝一次又一次的仿写,但始终没有写出来好的,最后把它杀了,问「尚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每个人的才华要是用这种形式发挥,就是大错特错。

真正的宏才大略是汉高祖刘邦那样,自称谋略不如子房,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我的能量就是让这三个人为我所用。能够容许别人有才能,并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并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这才是真正的宏才大略。

3.功业不是一切

明君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暴君)隋炀帝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昏君则是罪在当代,罪在千秋。暴君的眼里有一个很宏大的目标,后人都觉得暴君最有魅力,但是什么人在真正评价他、决定他是否能继续执政?是老百姓。隋有理想、制度、建设,却冷漠苛刻、有攻击力,所以最后土崩瓦解。

4.人民值得尊重。

唐朝保留了隋朝所有的好制度,只在精神上增加了一条,就学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孟子那个时代这句话是知识分子说的,但唐太宗这个时代是真的思考了,把这作为立国的重要原则来做。

隋刚、唐柔,隋朝是骨、唐朝是肉,刚柔并济、骨肉相连的时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大唐盛世才真正产生。


智不是一切,人文提供的是心的那一部分,只有两者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