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迷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过度执迷地相信。
《百科释义》对迷信是这么解释的:迷信,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就是迷信。
对迷信做了更进一步的具体诠释,迷信,具体指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迷信的危害很多,比如,愚民,会让某些人非法敛财,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等等。
对于想提高认知的人来说,迷信当然是不好的。迷信是不假思索、想当然地去作判断,是一种坏东西、是一种毒。
难道迷信真的是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好处吗?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迷信”是有用的呢?
当你的认知趋于不可遏制的复杂化的时候,迷信这种简单、粗暴、非理性的认知,就能起到紧急刹车的功能。
比如你认为你穿红袜子就能赢球,“红袜子=赢球”显然是一种非理性的迷信判断,但在球赛一开始,对方两分钟就进球的情况下,你的认知和行为处于慌乱状态,这双红袜子就展现了一个神奇的功能:让你不去管现在的结果,甚至会提示你“对方两分钟进球可能是你赢球的一个先决条件”。
人们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就是生活在巨大的复杂性中。我们必须依靠一些没有理由的相信,来屏蔽掉那些复杂性,其实,这就是迷信。
比如,我们大概率地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同时也大概率地相信陌生人的驾驶技术,还相信大多数人会遵守交通规则,这才会开车上路。
你想,如果没有这种其实是迷信的相信,人和人之间很容易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猜疑和消耗中,就会造成复杂性的灾难。
所以说,这就是迷信的一个最大好处,那就是迷信可以屏蔽掉一些复杂性,这是人们减少能量消耗的一种策略,也是对待不确定性的乐观思维方式。
站在这个角度看迷信,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但凡做成一点事的人,其实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相信,甚至是笃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和某个结果有关系,有关联。他画出了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的从努力通向结果的狭窄的因果通道。他用这个信念,屏蔽掉了复杂性陷阱。
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着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