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熙与红楼梦

来源:华拓网

张爱玲所言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因为鲥鱼纵然鲜嫩美味,却无奈因多刺而无法尽兴品尝,此其一恨。海棠花虽然娇艳美丽,却没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红楼梦》陪伴了张爱玲后半生,珍爱之至。而可叹《红楼梦》只是一篇残稿,八十回后已“迷失无稿”。更怒者高鹗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红楼梦》未完,岂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怅恨久之,此三恨也。

殊不知,《红楼梦》与康熙还有一段渊源。

康熙对唐诗极为热爱,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流传下来的各种唐诗集很不满意,我泱泱大国之瑰宝,怎能如此草率!康熙决定拿出家里的全部唐诗文集,在《唐音统签》的基础上,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最好的《全唐诗》!

这么浩大繁杂、流芳百世的重担,就落在了曹雪芹的祖父、康熙的宠臣、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身上。于是,曹寅带领一众翰林院士,开始了纷繁复杂的编辑工作。一年后,一部浩繁的《全唐诗》放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臣,幸不辱命。”

《全唐诗(全15册)》共九百卷,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也许正是曹寅对唐诗的贡献,影响了年幼的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才惊天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