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收藏12篇)

来源:华拓网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1

今天冬至,放学后,妈妈带我回家。做完作业后,我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妈妈往盆子里倒了一碗面粉,和一些水调好,然后搓在一起。过了一会儿,一碗面粉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面球。我忍不住开始了几次。我妈看着我一直揉,就说:“好了,别揉了,盖上,让它醒过来。让我们准备食物!”

我妈拿出一个白色的大萝卜,洗干净,用橡皮擦搓成丝。我看着我妈擦了几下,然后就像削尖的铅笔一样换了。我决定试一试,但我不能剪。我好不容易才剪下来的。过了四五次,就没力气了。我把橡皮擦拿走,看了看,啊!不是丝,是结局,我白白花了那么多心血!妈妈说:“没关系,反正你也得剁了,只因为你力气小!”我妈妈把抛光的丝绸放在锅里煮。当我妈妈取出肉时,我把肉放在盆里。在妈妈的指挥下,我放了三勺盐,一勺鸡精,倒了点伟达美酱油,放了点香油,开始用筷子搅拌。我妈让我往一个方向搅,说这样拌的馅好吃。我搅拌好,我妈把萝卜切碎。我把肉和萝卜放进锅里,开始向一个方向搅拌,直到搅拌均匀。搅完了,觉得手臂酸痛,只好休息。

拌好馅后,我把好的面拿出来,在面板上揉了揉。我把它们揉成一条“小蛇”。我妈拿起刀,把面条切成小块。我也试过几次。啊,刀真重。我费了好大劲才把所有的“小蛇”都切了。我们把小块搓成一个圆筒。但是是长的,然后卷成六边形,五边形,小花边,但是不圆,妈妈卷的'皮又细又圆,我觉得卷起来太难了!我们把馅料放在皮的中间,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放在中间,然后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成了。我捏的饺子扁扁的,馅少了一点;我妈挤着包饺子,饺子鼓鼓的。我们一边包着我妈一边对我说:“你知道吗?”冬至是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日子越来越长。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这一天,大家几乎都包饺子。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不当行饺子碗,冻耳不关谁的事”,以此来纪念“医圣”张仲景对大众的恩情。

包饺子。我们把饺子放进锅里,开始做饭。我妈说加三次冷水就熟了。很快,好吃又辣的饺子出锅了!

饺子味道好极了,还是自己做的好!也可能是我饿了。我吃了一大盘!好香!完了,感觉胳膊有点酸!很累!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2

不知不觉,大如年的冬至迈着稳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日子短暂,太阳匆匆出来,又匆匆离去,夜晚悠长。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一直是把冬至当做另一个新年来过,更是留下了隽永的诗篇。宋代诗人陆游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可以看出,那时冬至之际有多少人在祈望添福增寿啊!杜甫的《小至》中也有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它让人们休养生息,孕育精力,时刻准备着去奏响新一年的激昂乐章,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冬至后,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进九”。民间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我国民谚就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的说法。

记得小时候,到了冬至那天,母亲总会包核桃饺子给我们吃,老家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和“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母亲说,只有吃了冬至的饺子,耳朵才不会冻伤。记忆中,母亲将捣碎的核桃和着白菜,再加上大葱、蒜苗的点缀,放上各种美味调料,那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大功告成了。低眉之间,冒着腾腾热气的饺子就在眼前。屋子里的炉火正好,一座土炕也像烙饼似的烫人。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说着笑着,感受着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最温馨的幸福。

冬至是季节的一个片段,季节是人生的一个画面。冬至到了,他乡的游子,背上行囊回家,在寒冷的日子里,和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给父母亲斟上一杯老酒。这种冬日里的温暖,足以让我们珍藏一辈子。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3

当你真正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这样无法用语言代替的感觉,我却只有过一次,就在今年冬至。

她的名字就叫冬至,一个没有生命的人偶。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一样没有生命的东西,怎样让我这么痴迷?同样地,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的感受,冬至带给了我一个崭新的世界,不是她,我又怎么会知道这世上还有像SD娃娃这样绝美不可方物的存在呢。

至少,我想我能做到。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4

古人常说:"冬至不端饺子碗,耳朵冻了没人管。"今天就让我告诉你我是怎么过冬至的吧!

冬至这天,我在作文班里吃我自己包的饺子,什么什么?吃饭都是在自己家里或饭店里吃,怎么在作文班里吃?哈哈,就让我告诉你一个小时前的事儿吧!

我听说要包饺子,既兴奋又奇怪,橙子老师难道吃错药啦?还是糊涂啦?虽然橙子老师给我们意外惊喜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可是我还是吓了一跳。不过包饺子and吃饺子,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呀!

为了这节课,我特别用心准备:碗,是我最喜欢的;筷子和勺子也都是我最喜欢的。准备工作刚做完,时间就到了,可惜的是妈妈的电动车电量不足了,如蜗牛一般慢行到目的地,同学们已经开始包第二个饺子了。

我火速包了两个(都是小花,因为我只会包花饺子)。我一边包,一边想:肯定是我包的饺子得第一名!果然,我的花饺子引来了大家的围观,一个同学问我:“你是怎么包的?教教我呗!”我马上变身为包饺子大师:“你看,先把羊肉馅儿放在皮上,然后沿着边捏四五个角,再使劲儿往中间一合,就把它们合到了一起,最后用五根手指调整一下就好了。”转眼间,一朵玫瑰花出现在眼前。再看同学们包的饺子,各种各样的都有,包饺子原来这样有趣啊!

这时,老师说:"开始下饺子喽。"我听到我的花饺子发出细小的声音说:"我可不想这么年轻就死啊!"哈哈,这可由不得你了!一艘艘大小不一的饺子,"扑通扑通"地像青蛙一样跳到热水中,没多久,饺子那诱人的香味就飘了过来。

饺子终于熟了,老师变成了勤劳的蜜蜂,开始给我们分饺子,啊,真好吃,我们一边吃着奇形怪状的饺子,一边讨论:"这是谁包的呀?怎么只有皮儿,馅跑谁的碗里了?”

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听老师讲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医圣张仲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到老百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很心痛,就在冬至这天,煮了一些驱寒汤给大家喝,并且用面把羊肉包起来,煮熟了让大家吃。大家吃得很暖和,耳朵也好啦!老面姓们非常感动,所以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来纪念医圣张仲景。

原来吃饺子还有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今年耳朵就不会冻烂了。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5

今天下午在放学路上,妈妈告诉我:“明天是冬至,今晚我们一起要搓汤圆。”我立刻欢呼起来:“太好了,我喜欢!”顿时引来了旁人惊奇的目光,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安静了下来,可心里早已迫不及待地盼着那刻的到来。

冬至要数我们莆田的风俗最有趣了。吃过晚饭,我就和妈妈就急忙动手开始准备。先将糯米粉和上适量的水,揉成团,置于簸箕中央,同时摆上桔子,一束红筷子,一排老姜,一支用彩色纸剪贴成的“早春”纸花。其中,纸花造型最为别致,中间是一对用纸剪成的“小孩儿”。“小孩儿”的头上有伞盖,下方为隆起的半球,象征“财丁贵”俱全。接着一家人围坐在簸箕旁开始搓汤圆,祈求全家人“团团圆圆”。

我最喜欢搓汤圆了。可不知怎么了,和好的糯米粉和红糖像是在“捉弄”我似的,很不听话。我拿起糯米粉搓成圆形,用手指在上面戳了个洞,放红糖时一不小心放多了,口一直封不上,就拿出一些来,又感觉太少了,只好把红糖全部倒出,把洞捏大,放进红糖封好口,在手上搓成圆形,搓好后我发现汤圆又破了,我急忙拿了一些糯米粉把洞补上,弄的我手忙脚乱。慢慢地一个两个三四个,我搓得越来越有经验,并且还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我最喜欢学着外公捏元宝、杵臼、狗、喜鹊等小玩意。要说,平时做手工可是我的强项啊!我照着外公的样子,捏完小狗再用黑芝麻点上眼睛,看起来栩栩如生的,可爱极了!外公还告诉我,元宝象征财富;杵臼是舂米的工具;狗能守门防盗,希望来年平安无事;喜鹊会报喜,能给人带来好运气。接着我们还有搓成桂元般大小的圆仔。

终于大功告成了,妈妈说明天一早就能吃了,望着自己的“作品”,我忍不住直咽口水。心里琢磨着明天我要先吃这个还有那个,再吃……

这个冬至前夜真有趣,真令我难忘!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6

每年的12月22日俗称为冬至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长线面的习惯。

今年的冬至节又到了,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去年在导员家过的冬至节。去年的冬至节也是那么冷的天,刚好那天我们休息,导员就邀请我们几个家在外地的同学去她家过节吃饭,一起窢敞促缎讵等存劝担滑过节。我去到导员家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左右。一进门,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全身也感觉暖和了不少。轻车熟路,换好鞋子,班长在厨房忙碌中,小张已经在辅导导员的儿子写作业了。我跟导员说:“刘姐,我来了,今天做什么好菜?”刘导员在灶台上忙乎着,不见回头只见声音:“把青菜洗了,各种配菜、配料弄好,其他不用管,等着吃饭就行。”“好的,很快完成任务。”话我还没有说完就麻利的去干我的活了。配菜还蛮多的,葱姜蒜,香菇,茄子,菜花。不一会我就把要洗的菜洗好,整齐归类,放一边给班长备用。我站在厨房门口,还没有吃口水都被一阵阵的“香气”勾引出来了。我们刘姐的厨艺不是吹的,今晚有口福啦。

六点整,准备开饭,人马也到齐了,有豆,小张,小文……好多同学,以及导员和她儿子,还有我,整整一桌人。各位食友,现在有我揭晓今晚有什么丰富的菜肴:首先来一锅金华火腿排骨红枣汤,滋补又暖暖胃;之后是梅菜丁扣肉,香气逼人,肥而不腻;接着红油肚丝,好看又好吃;跟着青椒掌中宝,又辣又脆口;不要以为就这几样已经让你垂涎三尺了,还有茄子煲、卤猪脚、清蒸鲈鱼、酸梅姜丝鸭、手撕牛肉、白切鸡、青龙过江——爆炒菜花。可以说是集天上飞的(鸡鸭),水里游的(鲈鱼),陆上跑的(猪牛)和地上种的(茄子、菜花),水陆空三军都有了,每一样菜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满满一桌菜,光是看就馋死人了。就坐完毕,导员举杯说“大家举杯,共度冬至啊!随意吃。”“刘姐辛苦了,大家一起吃!”碰杯完,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了。美味面前,谁能无动于衷?吃了再说!

我要吃猪肚丝,真可口;我要吃鲈鱼,真甜美;我要吃扣肉,真爽!就在我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导员的儿子小朱大声说:“大家看廖哥哥吃都满嘴都是油,嘴角还有颗米饭呢!”大家看着他的吃相哈哈大笑起来。得在美味面前,还是要注意吃形象的。不过,这菜真好吃!

这个冬至让我们吃得开心,回味无穷。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7

你知道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吗?

传说医圣张仲景回家乡时,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等煮好了,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人们吃了张仲景的“娇耳”和怯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模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饺子。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俗话说得好:“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今天是冬至,林老师给我们发了"九九消寒图"。上面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上有九朵花瓣,每天要涂一瓣,涂完后,春天就来了。

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手洗干净,开始包饺子了。我先把饺子皮放在机器上,机器由两个半圆形组成,每个半圆形都有一个“财”。我把饺子皮放在机器上,放上馅,在饺子皮的边缘涂上水,再使劲一压,饺子就做好了。爸爸把开水烧开,在锅里放上饺子,就开始烧了。

烧好后,我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早上,我还在梦中飞檐走壁,忽然,传来妈妈的一声:“快起床,去外婆家吃冬至圆喽!”我一听到有好吃的,一骨碌爬出被窝。吃了早饭,我和妈妈开车来到外婆家。

刚走进外婆家,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已经口水直流。外婆已经在包冬至圆了,她给我一个小面团,让我也亲手做一个。我先把面团搓成一个小球,再用小拇指戳一个小洞,顺着这个小洞捏,捏成一个“小花苞”,接着往里面装肉,最后封口。我捧着这个“小桃子”满心欢喜,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蒸笼里,把盖子盖好。

“ 小桃子”在蒸笼里一点一点长胖,过了十分钟,冬至圆就可以吃了。我咬着软软的皮,香喷喷的肉,乐开了花。外婆说:“吃了一个冬至圆,就大了一岁。”

“十月一,冬至到,我们来吃冬至圆。冬至圆,圆又圆,家家户户幸福又团圆。”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8

苏州人的冬至节 文/仇子萱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但独独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对于我们苏州本地人来讲,冬至几乎就像过年一样重要,因此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苏州冬至习俗也十分多样:拜冬、吃冬至夜饭、吃馄饨、喝冬酿酒……今年的冬至虽然过得匆忙,但是我们家也是准备得非常齐全。

记得今年冬至夜,老妈刚下班,我们就往曾祖母家跑,因为今晚可是要吃团圆饭的。 刚踏入门,一阵阵冬酿酒特有的桂花香便向我们袭来,原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弟弟妹妹们都在等我们了,他们已经为我们倒上了冬酿酒。坐下后,我们便聊起了桌上的冬酿酒。外婆说,我们每年都会去百年老店“元大昌”购买桂花冬酿酒,这个桂花冬酿酒就属民俗产品,它的稀有就在于一年只酿造一次,且只在冬至前一周销售,不到冬至就全部销售完了,想再喝只能等下一年。我拿起酒瓶端详,发现它的成分有糯米、桂花、栀子、水,酒体金黄,酒水中还有一些细细的小桂花在里面上下浮动,让人未喝就先醉了。

说着,舅公公把一样样让人垂涎欲滴的冷盘、热菜一一端上来了:卤鸭舌,叉烧、羊羔、酱鸭、海蜇、红香肠、还有炒虾仁、雪菜冬笋、鸡汤…听大人说,我们家的卤菜都是在“杜三珍”买的,其中最受老苏州欢迎的就是酱鸭跟叉烧。酱鸭的肉质很紧致,汤汁的味道都收到肉里边去了,味道很鲜甜,是苏州人喜欢的口味。店里另一必买招牌精瘦而入味的叉烧,吃过的都觉得鲜嫩香甜。每次过冬至,卤菜店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老苏州们都会去“轧闹猛”买上点卤菜准备冬至夜饭。

等到吃得差不多后,舅婆婆就把全家人一起包的馄饨端了上来。我和弟弟都是“食肉动物”,吃的是纯肉的,大人和老人们都吃了芹菜和荠菜馅儿的。所有人整碗都干光的时候,曾祖母叫了一声:“冬至团来了!”我们激动得搓搓手。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样子与“大汤团”相似。苏州人会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用来祭祀祖先,并互相赠送。曾祖母说,吃了冬至团,今年这个冬至节才算过得圆满了。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又聊了好一会天,妈妈说今年的冬至下雨,过年一定是好天气!我问为什么?妈妈告诉我,苏州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民谚,是指冬至前后逢雨雪,除夕天晴;如果冬至晴,则除夕有雨雪、道路泥泞。

怎么样,我们苏州的冬至是不是很有味道!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9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心得体会大全】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赶紧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过冬哦。哈哈哈哈!!!!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10

今天,我们班要做汤圆、吃汤圆,而且汤圆还是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噢!还没等第一节上课,同学们就兴高采烈地聊这个话题:“今天第二节是做汤圆吃!”“耶!”一些不知情的同学高声喊到,我也不例外,期待着第二节课的到来。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第一节紧张的数学考试过后,我心里激动地默念着:“第二节课立马就要开始了!”叮铃铃!叮铃铃!上“汤圆”课了,周一慧妈妈、全辰轩妈妈、还有王舒言妈妈一起正在做准备工作,材料有芝麻馅儿、糯米团、盘子、勺子、锅、一次性杯子。家长们给大家分配好就开始制作汤圆了。

最先把糯米团摘下大小适中的一团放在手心上,然后按压出一个“馅儿洞”,接着把芝麻馅儿放在里面,再把“馅儿洞”的口封住,这样汤圆就做完了。大家的汤圆形状也各不相同:圆形、长方形、星型、扇形等等,其中许多形状是我做的。饺子型,虽然看上去馅儿是咸的,实际吃上去是甜的噢!扇形,你一定不知道这里的“小秘密”吧,现在我告诉你,吃了这个汤圆,可以清热解毒,还可以让你更凉快呢!剑型,能让你看起来像古代的大将军,如刘备、关羽、张飞……

现在终于开始煮汤圆了。我们吃完汤圆,想到老师还没有吃呢!我和一些同学刚走出门口,就看到徐老师从这里走过,我们齐声喊:“徐老师,快来吃汤圆吧!”徐老师说:“我等一下再来吃啊,谢谢你们!”我立马想到弃老师也没有吃呢,然后,我排着队,举起杯子,递给全辰轩的妈妈,她给我盛了几个汤圆,我拿了个勺子,飞快地向操场上跑去。我四处寻找,可哪有弃老师的背影?我去问郑老师,郑老师说:“弃老师今天不在,”然后我想:“弃老师不在,那就拿给郑老师吃吧。”郑老师说:“我不吃了,我吃过了,谢谢你啊!”我又想:“哎!真可惜呀,我晚了一步!后来,我又拿给一位不知名的老师,这位老师十秒不到就吃完了,吃得可真快呀!”最后,我才想起了我们的杨老师。我急忙跑回教室向全辰轩妈妈盛了一杯汤圆给杨老师,可杨老师已经吃过了,让我给全辰轩妈妈,她已经忙了半天了,我就把汤圆给了她。

冬至的做汤圆、吃汤圆、送汤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真期待下一年的冬至快点来到!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11

今天下午,我在悦作文过了一个特别的冬至。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包饺子,而且还吃到了非常好吃的饺子。

一进教室,刘老师说今天要教我们包饺子。她先让我们把手冼干净,然后来到包饺子的课室。只看到刘老师把课桌摆放在一起,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桌子。桌子的中间放着两个小盆,盆里盛着饺子馅,一盆是瘦肉红萝卜香菇,一盆是瘦肉香菇玉米。惹得大家的口水都快流了下来。

刘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双一次性手套,我们戴上手套,坐到长方形桌子前开始包饺子。刘老师拿出一沓饺子皮,然后教我们怎么包饺子。只见她右手拿起饺子皮,放在左手掌心,右手再拿起筷子夹一些馅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把饺子皮对折,在中间捏一下,使两层皮粘到一起,再捏捏饺子皮的一个角,最后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两边饺子皮使劲捏两下,让饺子皮粘紧,一个新鲜的饺子就这样包好了。如果顺着饺子角边依次捏下去,还可以做出美丽的花纹来,这样看起来很好看,用筷子夹起来也不会滑落了。同学们很快学会了,都在认真包饺子,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肚大有的肚小。但是看着自己的杰作,无一不是满满的自豪。我们一连包了三个,一个比一个好。

接下来,开始煮饺子了。刘老师拿过来两个电热锅,倒上水,插上电。一会儿水烧开了,刘老师让我们各自把自己包的饺子放进锅里,并交待我们,下饺子的时候,要在锅边慢慢地放下去,不要从高处放饺子,不然水溅出来,烫到了自己。煮饺子只要八分钟到十分钟,不能煮的时间太长,否则会太老。

煮饺子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准备醋和生抽,还有一次性的碗和筷子。我们拿着杯子,倒满可乐。饺子煮好了,老师用勺子把饺子盛到每个同学碗里,同学们开心地叫着:“吃饺子啦,吃饺子啦!”这场面,真像过年一样热闹。我们看着晶莹剔透,热气腾腾的饺子,馋得马上想吃到嘴里。看着碗里的饺子,有的同学一边喊“烫”一边叫“美”,张大嘴巴,一口一个,两分钟就把一碗饺子吃完了,有点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我夹起饺子,咬了一口,香气扑鼻,啊,好香,好好吃,太有幸福感了!有的同学吃到了两种馅的饺子,好有口福。饺子好吃,汤也好喝,放了小葱花,盐和香油,味道真的好极了。

今年的冬至可真特别,真是太开心了,我希望明年的冬至会更精彩。

以冬至为主题的征文800 篇12

今天是冬至,也是星期天。无霾晴冷,做完作业后,我无趣的不时来回在房间里跺着双脚取暖。奶奶说我们今天吃饺子,因为是星期天不用上学,我可以尝试下自己包饺子,我听了可兴奋了。

妈妈买菜回来,边择菜边对我说:“张一,你有没有听说这样一句俗语呀?”我急忙凑上前问道:“是什么俗语呀?”妈妈笑着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一个老传统了。

呵,这不,我要和奶奶一起去和面了。奶奶教我在面盆里放上面粉,倒上水把面和成团。可能是我力气小的原因老是揉不到一起,奶奶看着我急得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儿,笑着拉过面盆帮我收拾残局,面团在奶奶的手中三下五除二就光溜溜的成团了。奶奶说:“好了,让它醒一会。”该拌饺子馅了,只见妈妈先把韭菜、大葱、生姜等洗净一起切碎,再拌上绞好的肉馅,最后放上些调料、盐和麻油。我赶忙跑过去放到鼻子边嗅了嗅:啊,真香呀!接下来就是擀面皮了,由奶奶负责面皮的工作,妈妈和我负责包饺子。我用小勺挖上馅放到面皮上,在妈妈的指导下,沿边一点一点的把饺子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几个就会熟能生巧的。我和奶奶妈妈三个人分工合作,很快饺子就包完了。该下饺子了,奶奶在锅里添上了水,等着水烧开。奶奶说;“饺子下锅的时候,一定要慢哦,要不然一不留神就会被开水烫伤的,下到锅里的饺子,要用勺子轻轻的从锅底托起,以免粘到锅底,等开锅后倒上三次凉水,再开锅后,饺子就可以出锅了。”我一边答应着一边端起包好的饺子,掀开锅盖,小心翼翼的把一个个小饺子放进锅里,水开了小饺子们像小精灵一样,一个个调皮的浮出水面,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向锅里依次放了三次水后,饺子煮熟终于可以出锅了。盛在盘子里的饺子,个个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光是看看就非常诱人,吃到嘴里一定更香吧?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啊,太好吃了。妈妈端着一个调料小碗走过来说:“小馋猫,别急嘛,还可以加上这个哦,是蒜泥和醋、酱油混合成的作料,蘸着吃味道会更好呢!”。我夹起一个饺子放到调料碗里蘸了蘸,放到嘴里嚼了一下,果然是美味呀!

奶奶还说:冬至天里吃了饺子,这个冬天就不会被冻掉耳朵了。我听了开心的笑了。这话妈妈说过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的。其实我心里更在意的是这次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许多快乐,也感受到了大人们做饭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