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
“当然会呀”
如果把每天说出的话定义为你只是会发音,你有意见吗?如果有,请问你遇见过下边的情况吗?
“大家听明白了吧。”
“没有”
“那我换种方式再给大家说一遍”
情况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会说话,第一次说就应该让大家听明白,不是吗?之所以要说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都没有说明白,你还觉得会说话吗?可能这还不足以说服大家,让大家承认不会说话这件事。那接下来的一个简单问题,可能就可以让你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了。
试着给自己三分钟,介绍一下自己。看自己是不是能做到?随即抽查得出的结论是残酷的。“80%的人说不到一分钟,就突然发现不知道该说什么了?10%的人说够了三分钟,但是,他已经忘了自己说过的是什么了。”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话题,你真的会说话吗?不会说话真的正常吗?笔者的结论是正常,回想我们走过的岁月,想想我们求学的经历,你学过说话吗?这个世界上有教你说话的课堂吗?既然没有学过,不会说话再正常不过了,不是吗?
这难道不是你一直觉得会的事情吗?扪心自问真的会吗?
以上过程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如下的逻辑怪圈了。
“明明不是天赋使然,也没有学过,为什么觉得会呢”
“因为大家都会呀,所以我总不至于说不会吧”
“那OK,会了,为什么一到需要表现的时候又不会了呢?”那基于逻辑的结论出来了“觉得会是不太会,或者叫真的不会。”
基于思想交流功能的说话是这样,兼具思想交流和思想记录功能的的写作也是这样。只是觉得会,那思想的偏差会有多大呢?笔者不禁要问。
最大的错误是压根就不认为是错误。当年的项羽压根就没感觉到自己刚愎自用,最终刎剑乌江,付出了生命。当年的苏联压根就没有重视“和平演变”的威力,痛失江山,我们自己呢,每天又多少次“自以为是”地、“随行就市”地把本身存在的不足与失误,当成了“理所应当。”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呢?
真的没有准确的数字可以借鉴,也没有规范的形态加以衡量,但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男人走出校门拿着父母的钱开公司的多了,女人喊着“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人多了,剜门倒洞找关系的人多了,我们渐渐地发现,认真踏实的人被别人说成了傻子,安贫乐道的人被说成了不思进取。。。。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得会”勾勒出你现在以及以后的样子和格局。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回又一回自己“觉得会”,别人要真的会的重复之旅,外表虚伪的展示着自己的大度与平和,内心残酷的计划着如何搞定这个自己看来“不完美”的世界。
由简单的说话说到思想,由思想说到具体面临的环境,由面临的环境说到价值观的扭曲。寥寥千言,难述其全貌,谨以此小文,说与众看官,秉同见者共往之,有高论者盼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