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革命时期的爱情 — 读王小波

来源:华拓网

最近在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面就讲到,如果你多了解那些你喜欢的作家、导演和演员的人生,你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人生,是互为影子的。

特别是那些最打动人心的角色和作品,其中最出彩的,必定很像是创作者自己的自传,而它之所以会打动人,则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故事。每一位作家最感人至深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像是他的传记。

所以,一旦你知道,一个演员、导演和小说家最出彩的故事,常常就是他们的自传是,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譬如影星周星驰,他所有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小人物被人践踏,被人瞧不起,后来经过奋斗,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这还只是比较表面的东西,更深一点的人生脚本,在影片《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里可以看到:男主角一直在逃避并刻薄地对待他最爱的女人,直到这个女人用死证明自己的爱,男主角才悲痛成神。

这是戏剧脚本,而在真实的生命剧本中,星爷也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同时也孤独至极,一谈起婚姻来,他就自卑得不得了,觉得自己不可能有婚姻了。

并且很有意思的是,记者柴静采访周星驰的时候,提炼出了星爷的人生脚本,但他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很多部重要的作品中,都重复着同一个模式。

这说明,周星驰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构建了这样的戏剧剧本。他之所以会成为华人圈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那也是因为,他从潜意识中构建出的剧本,也是我们很多人共同的人生脚本。很多影迷如此热衷于他的电影,也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事。

就拿我读王小波来说吧,凑巧的地方是,我读王小波是从《爱你就像爱生命》开始的,而这本书主要是以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还有和晓阳的书信的形式来讲的,这也使我对王小波的生平有所了解。而后读王小波的的时候,就发现小说当中描述的部分就有与其生平相重合的部分。从某方面也可以说王小波的作品也是在他的人生剧本的潜意识下驱动的。

然后再说一下这本书,这虽是一本被一致认为是关于性爱的书,但是作者对性的描写仅限于词面意义,任何实质性的描写几乎没有。他对于性的描写纯净如水,“就像一颗不含杂质的水晶”。因为作者在写它的时候,内心是真诚的,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向你讲述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不是粗俗不堪的黄色小说。他只是想证明,在最愚昧的岁月里,人不仅可以活着,还可以活的很好,而且还能活得这么清醒。读王小波,读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