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如果在在你的眼前有两份工作,码代码和卖煎饼,后者的收入要比前者高很多,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说这还用想,上班不都是为了赚钱吗,肯定去卖煎饼咯。
他和说,他毕业以后去了中关村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想辞职,我问他要辞职呢,钱太少?他说是典型的“钱多活少死的早”,精神压力太大,每次在新闻看到有人因为加班猝死的消息他都特别的恐惧,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像是得了癌症似的,坐立不安,满大脑都是,万一哪天我也倒在了键盘更上再也叫不醒了,那我爸妈怎么办?在北京收入再高就算每天不吃不喝,攒够首付也得至少五年以上,那还得在五环开外。后来他想好了,辞果断辞职回家卖煎饼。
在他递交辞职报告的第二天坐着火车赶回了家,去就置办卖煎饼用的用具,然后在一所大学门口租了一辆小黄车,开始了自己的煎饼生涯,早晨三点多就得先去早市上买新鲜的蔬菜,再回到家里和面,然后摘菜,再蹬着在二手市场淘来的小三轮去小黄车做煎饼卖煎饼,几乎每天早晨他摘菜和面的时候都困得睁不开眼,只有手在和面盆里胡乱的搅动。
卖煎饼那段日子,他每天都是早晨三点开始做准备工作到晚上十点收摊回去,简单的收拾后倒头就睡,偶尔有不去卖煎饼的日子,他心里也惦记着小黄车一天得好几十块钱租金,第二天又得多买十几个煎饼才能补回来一天的损失。过了两个月他发现每天所有的时间都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占据,大脑里记得最多的都是,哪家的菜既便宜口感又好,和面的时候放多少水做出来的煎饼又酥又脆,他每天被这些琐碎的无聊的事情充斥着头脑。除此之外,他似乎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不是在菜市场买菜就是在家和面,别人在聚餐参加各种party的时候他要么蹬着小三轮在去回家的路上要么在清点当天的收入。买煎饼到第四个月,也就是大学都放假的时候,他决定不再去了,再次背上自己的工程包前往北京。
我问他,你不怕猝死了?
他说,就算死,猝死在办公司也要比累死在煎饼摊上更好看一点。
他说他一点也不后悔那四个月的煎饼生涯,至少以后不用再去纠结,以前要是去卖煎饼的话恐怕现在不用这么拼了吧。
我们从不会羡慕素不相识的人去当国家主席,但我们会嫉妒身边的朋友飞黄腾达。在很多时候我们活太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而落实于行动的少之又少,不对吗?
就算去死,也要死的好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