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江阴市内的君山公园。君山历来是儒、道、释三教和谐并存之福地,梵宇琳宫雄伟壮观,千年庙宇香火鼎盛。南宋时工部员外郎高道素广收经论,首编刻制五百罗汉名号,并刻石建碑。自此,全国各地凡寺庙建500罗汉堂,列名、塑像等皆以此为本,因而有“五百罗汉名号”源处江阴一说。如今的“五百罗汉照壁”长60米,平均高度4米以上。这些罗汉大小有别、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千姿百态,为国内之最。君山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江阴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座落在江阴市革命烈士陵园内,地处风景秀美的黄山脚下,依傍山势,座北朝南。始建于1994年4月,建成开馆于1997年4月,占地3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这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群,庄重古朴,气势雄伟而肃穆,远远望去就象一艘扬帆远征,正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渡江战船,令人浮想联翩,展馆紧扣渡江这个主题,以准备……[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民俗风情馆的建立,是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张大烈故居南偏房辅房建立的。该房早年是张家的膳房,佣人住房、柴房、牲口房和粮仓等。民俗风情馆分为三大展示厅:民俗生活展示厅、民俗农作展示厅、民俗纺织展示厅,展示了长泾人民过去在生活习俗方面的部分用具。其中,不少民俗用具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今日重温,令人有沧桑感。有些民俗风情,恰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女,名均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 民国26年(1937年),其全家为了避战乱而到上海。韦均荦最初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大福蚕种场位于江阴长泾镇老街最东端,是由长泾镇民族资本家宋楚英、宋楚材两兄弟于国民十七年创办。民国十七年,宋楚材联合友人袁瑞甫、华孟英等集资法币38500元,以每千元为股,共计38.5股,在长泾南街东首野坟冈创办“大福蚕种繁殖场”。共建有蚕室两栋,簇室3栋,冷库1座及制种辅助用房等共104间,建筑总面积3559平方米。聘苏州浒墅关蚕桑专科学校教授姜白名为总技师,招收职工181人,年产优质杂交蚕种5……[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长泾明清街位于长泾镇区北部,南北走向,街长420米,北接云顾路,南临长泾河,东连长泾老街,占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是一座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业态为一体的明清商业街。由江阴市宏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按照长泾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筑、一流的品牌为目标,聘请国内享有盛誉的古建筑设计师设计、专业的古建筑队伍进行工程装……[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廉珉轩,位于泾水之滨中桥南堍一幢中西合璧的小木屋,现为长泾镇图书馆。楼名取得极好:廉者,廉洁奉公也;珉者,白净如玉也。此楼系社会贤达顾保廉先生所建。楼名即从他和其夫人宋钟珉女士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联名而成,可谓珠联璧合。 轩占地350多平方米,两层两进六间一过廊;2006年又扩建130平方米。并不大,然而雅极,美极! 廉珉轩之美,首先在于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小楼布局有方,构思巧妙,前有小小花园,四时吐……[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长泾镇河北石板街是目前江阴地区保留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走进长泾镇老街,一股江南水乡的特有的古朴扑面而来,幽静的小巷、沉默的井栏、深邃的庭院以及尤其斑驳的花格子窗棂,无不倾诉着数百年的沧桑岁月。 长泾古称东舜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长约一华里的长泾石板街就是长泾古代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街道相传始建于明代,是由当地的商户、贤德乡绅、大商号和民众发起而建,选用的都是坚硬防滑的江南……[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黄田港以东3200米的西山,大桥全线建设总里程为5.176公里,总投资36.25亿元。大桥全长3071米,索塔高197米,两根主缆直径为0.870米,桥面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宽33.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桥下通航净高为50米,可满足5万吨级轮船通航,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开工,1999年9月28日竣工通车,-同志为大桥题名,并为大桥开通剪……[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
-
长泾老街的出现,初始于明代咸化年间(1465―1487),由长泾大族夏氏从习礼村定居于泾里,疏通东泾河、西泾河、并市河,逐成三泾为一水的泾水河,泾水南北两岸逐渐形成街市。至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规模大定,民益庶繁,成为江阴东南一大市镇。清康熙二年(1663),泾里定名为长泾镇。为了方便南北两街之交通,从明代建市镇始,夏希明先建兴顺桥,其子夏良惠续建兴福桥,后有镇上贤达和政府陆续建有兴……[详细]
发布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