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出口退税案例篇1:日前,、国家税务总局挂牌督办的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7。18案”成功告破,案件涉案金额达12。8亿元,涉案税款达1。8亿元,刑事拘留23人。8月1日,去年告破的“闪电一号”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将在深圳市中级人民第二次开庭,涉案金额高达24亿元人民币...
案件背景涉及一个复杂的外贸欺诈案例。2009年11月至2014年4月期间,被告人张某等人操控六家外贸公司的名义,实施了大量虚假出口业务。他们的行为包括将不符合退税条件的货物伪报为自营出口,并购买了海关出口的保管单据,同时虚开了大量的专用。这些伪造的单据和共涉及2437票货物,总报关金额高达...
一、骗取出口退税五类无罪案例汇总观察 (一)鄂随县检一部刑不诉[2021]Z86号不起诉决定书:单位一般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为,不具有可责性 (二)(2016)粤01刑初472号刑事判决书(德览公司案):“四自三不见”允许他人挂靠出口属行政违法,但不能推断具有骗税的主观故意 (三)凌检公诉刑不诉[...
这表明,骗取出口退税罪中,除了骗取税款数额巨大的情况外,严重的犯罪情节也可以作为量刑标准。具体而言,如果骗取的税款数额巨大,对应的量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熊某的犯罪情节被判定为严重,因此在原有量刑基础上上调一档,最终判决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骗取出口退税罪不仅涉及骗取税款...
骗税:《征管法》第六十六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例:一位做生意并不成功的义乌小商人,在安徽省宣城市虚报注册资本,成立一家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采取伪造单据、...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认定标准 1、认定骗取出口退税罪,主体要件中,单位主要是具有出口经营权的单位。因为出口退税实质上是国家为了鼓励产品出口而给予的财政性资助,不具有出口经营权的单位不可能享受这种优惠。2、认定骗取出口退税罪,要注意行为人采取了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来骗取出口退税。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
具体案例中,某公司缴纳税款100万元后,利用假报出口的方式,又骗取了100万元的退税款。根据法律规定,该公司首先应当按照逃税罪定罪处罚,对于其已经缴纳的100万元税款。而针对其通过虚假出口手段获取的额外100万元退税款,应当按照骗取出口退税罪进行处罚。这种双重定罪机制,既体现了法律对于逃税行为的严厉...
企业数量:自4月1日至6月29日,全国税务稽察部门已查实骗取留抵退税企业15户。税款挽回:成功挽回留抵退税款20.34亿元人民币,并挽回其他税款损失14.33亿元人民币。典型案例分析:安徽案例:涉及一个骗取留抵退税及出口退税的团伙,通过设立空壳公司并利用即征即退,为团伙内下游企业虚开增值...
常见的骗取出口退税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合同、单据和,利用虚假的进出口交易;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退税凭证,例如偷盗或诈骗获得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虚开,冒用他人名义申请退税;以及其他任何虚构出口事实的行为。这些手段的共同目的是为了非法获取国家出口退税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管理...
那么,以此类推,征管法第六十五条关于“逃避追缴欠税”的规定、第六十六条关于“骗取出口退税”的规定,以及第六十七条关于“抗税”的规定,相关条文均没有“纳税人出于故意”或者纳税人“故意”等字眼;税务机关是否可以由此推论,上述违法行为,与刑法关于“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及“抗税罪”的规定,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