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班主任管理的心得体会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受益匪浅。它,理论与实践、过程与方法并存,用事例说话。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性的建议更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来更好地处理问题。现就读这本书,谈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一、班主任是多角色者。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面对着学生,他充当的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而要做的还有很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要成功地做好班主任这一工作,必须均衡地做好每一项。
二、批评需要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从本书中,我体会到批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会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对某个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地。
三、让学生有体验的过程。
让孩子有个体验的过程,即使是要求遵守的纪律,也要让学生有所体验,即“纪律体验”,这是王晓春老师在本书中所倡导的。
教育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某个时期孩子的特性。像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好玩,而且往往是不顾一切,只要自己开心就行,要是他们的纪律表现的好,那只是存在于表面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直抱有立竿见影的态度,那么受打击的只能是自己。对于他们,要给足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怕他们犯错,让他们有了一定的体验以后,相信他们会慢慢地了解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其次,让学生将纪律条例内化为一种守纪律的需要。遵守纪律是学生必须要做到的,既然我们不能将纪律强加给他们,那么就让学生把守纪律作为一种需要来做,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真正的纪律意识,再加以强化,使其根深蒂固。
四、施爱要有效。
作老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那么如何去爱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爱学生呢?王晓春老师将学生分成品德型、认知型、心理型、习惯型几种类别。这种分类不但清晰,而且还可以让老师清楚的认识到学生属于哪种类型,便于对症下药。
总之,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唯有下苦功,动脑筋,多学习,才能越做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