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所环境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解析
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是决定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规模效应的角度看,如果科学技术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总量的增加,必然要求更多的资源投入,这样就会使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排放量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从结构效应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所消耗的资源和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程度不同,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果产业结构向污染较轻的方向转变,就会逐渐减少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果产业结构向污染加重的方向转变,就有可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剧环境污染。因此,产业结构也是决定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各国在经历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都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而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来改善环境质量。由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传导作用,会对投资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正、负方面影响。这种影响作用则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产业或行业分布、技术水平、产品结构等因素。
FDI的规模越大,就会刺激经济规模的扩张,就越有可能加剧污染。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如果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污染产业转移到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 导致FDI投资于污染密集型的产业或行业比重过大,就会促进污染排放量的增加,造成东道国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如果外商直接投资污染密集程度低于东道国内部产业结构的污染密集程度,那么外商直接投资还是有利于东道国的环境保护的。与国内企业相比,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东道国促进国内企业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单位经济活动的污染排放。从产品结构方面看,FDI投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污染密集型产品的数量越多相应造成的污染排放量就会越多。当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增长,加速经济的发展,使其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同
时,又可以提高东道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有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防止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更大程度的破坏环境,使人们更多的关注环境质量,对环境形成有效需求,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既然利用外资对生态环境既存在正面影响又存在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通过采取经济手段或环境政策来积极的发挥其正面影响,而避免其负面影响,努力做到多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少引进污染。
二、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关于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环境规制对FDI流入量影响的研究上,很少有关于环境规制对FDI所发挥的环境效应的影响的研究。例如:John &Catherine(2000)运用条件对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1986—1993年美国各州域层次的环境规制对各州吸收FDI的影响, 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严格化会减少该地FDI的流入,而当John(2001)把研究对象转到县域层次,采用一个修正的两步计数模型对县域层次的环境规制与FDI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却发现严格化的县域层次的环境规制对的流入没有负面影响。
吴玉鸣(2007)根据1988年~2004年 的相关数据对我国FDI 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每加强(增加)1个百分点,可使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减少0.15—0.23个百分点,虽然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引进外资呈现为负效应,但这种负面作用非常小,近期不会影响外资利用。 熊鹰,徐翔(2007)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我国环境管 制宽松,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但它并不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成本等才是关键所在。放松环境管制会导致外资产业结构向污染型方向发展,因此我国仍然需要加强
环境管制。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环境的影响
考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角度有很多,本文将从污染物排放量这一角度来研究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徽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了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工业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选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来进行分析。根据1984年~2006年安徽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984年~199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持续增长。1984年安徽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60万美元,而到1995年已经高达78061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0.4%。FDI规模的扩大,引起经济规模的扩张,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不断增加,但其增长率却远远低于FDI的年均增长率。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为8.11%,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65%。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在这一时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98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05368万吨和74万吨,而到1995年则分别下降为82825万吨和37万吨,下降率为21.4%和50%。
1995年~2002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的环境质量影响比较明显,突出特点是污染物排放量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都先后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且在利用外资比较多的年份,比如1997年和1998年,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多。外商在主要废气排放密集型行业,比如电力、蒸汽及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矿加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行业在1995年~1998年投资额分别为9904.75、29719.66、47593.43、75542万美元,相应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也呈增长趋势,而到了1999年外商在这些行业的投资减少,投
资额比1998年减少了13900万美元,因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也随之下降。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生态环境影响的统计分析
比上一年减少了354.51亿标立方米。在利用外资较多的1997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烟尘排放量也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点,分别为116033万吨、11603.3亿标立方米、125.19万吨和79.62万吨;1998年是这一时期吸引FDI最多的一年,相应的工业固体产生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在1998年也是最多的,分别为7438.2万吨和100.69万吨。 3.2003年以来为第三阶段。2003年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安徽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2006年全省GDP达到了11660.43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92.75%。在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吸引外资也大幅度增长,2002年引进FDI为82445万美元,2006年则上升到了201434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6%。在这一时期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也持续增长,从2002年的106772万吨上升到了2006年的130340万吨,增长了22.07%,2006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相当于2002年的3倍还多,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006年比2002年增加了27.23万吨。工业固体产生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随FDI规模的扩大开始有所增加,但2005年后又有所回落。
总体来讲,当FDI规模呈现扩大或减小的趋势时,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发生相同趋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年份,相应污染物排放量也多,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的环境质量。
一国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一、二、三产业,具有高污染性的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最大。在经济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污染排放水平不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产业结构的传导作用影响
安徽省的环境质量。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分布来看,以1995~2006年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 FDI在第二产业累计投资为1358849万美元,占全省累计总投资额比重为85.65%,而在第二产业中,污染密集程度高的制造业累计投资1113725万美元,占累计总投资额比重为70.2%,相应地,工业累计投资额为1293287万美元,占全省累计投资总额的81.51%。采掘业和建筑业比重过小。FDI在第一产业的投资额比较少,1995~2006年累计投资额只有24106万美元,占全省利用FDI累计投资总额的1.52%。第三产业投资主要以房地产业为主,该产业的累计投资额为203629万美元,所占比重为12.83%,投资增长针对全国的水平来说相对缓慢。
2006年安徽省利用FDI在第二产业的投资额占当年FDI总额的比重高达90.76%,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总投资的比重为97.36%。1995年~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最小的为77.23%,即使在制造业投资额所占比重最小的1999年,对制造业的投资也超过了投资总额的一半,当年制造业的投资额占全省总投资额比重为50.87%,占总投资额比重最高的一年为2006年的88.36%。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导致所引进的外商直 接投资也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其比重远大于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由于消费结构升级,致使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又再次呈现重化工业的特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居民对于汽车和住房等产品的需求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强大的需求力,中国又将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安徽的产业结构也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主要以劳动密集程度高、资金和技术含量较低的成本竞争型传统行业和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行业为主,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集中于高耗能、
高污染的密集型行业。如表3-6所示,煤炭开采和选洗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等污染型行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非常大,在2005年达到最高比重72.48%,最低比重也达到了43.1%,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的情况下,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投资偏高,就会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对安徽省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1995年~2006年间安徽省FDI主要投资于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又以制造业为主,所以安徽省在这几年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在第二产业的投资总额、在制造业的投资额以及在污染密集型行业总投资额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都先后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也保持了相同的增长态势。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在2002年后将这一趋势体现的较为明显,排放量随着投资额的增加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在1995年~2004年间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在1998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极大值点7438.20万吨和16764.88万吨。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行业和成本竞争型传统行业为主,因此利用FDI也主要投资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这种产业、行业分布加速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
五、安徽省利用FDI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尾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来反映安徽省的环境污染状况, Y代表工业“三废”排放情况,其中Y1表示安徽省各年度工业废水排放总量,Y2代表各年度工业废气排放总量,Y3代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用变量X代表历年外商直接投资额,用于反映安徽省利用外资的变化情况,选取1984~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以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例,首先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三废”之间因果关系估计结果的四种可能情况:
⑴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安徽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⑶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了安徽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同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⑷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互不影响,即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