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加价率管制
来源:华拓网
取消药品加价率管制 药品采购者既不是付费者、也不是消费者,但却能强制付费者买单、强制消费者消费。 这样的格局能否有效控制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价格,令人怀疑。 文/顾昕余晖冯立果 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存在着严 重的用药不合理问题。相当一部分患者 2008年l0月,中国的 基本药物目录》 已经出了4版了。可是,同中国的许多 保障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通览国际经验,我们发现,基本药 物制度中的供应体系共有4种:垄断性 的公共供应模式,或称统购统销模式, 即公共部门垄断基本药物的生产、采 购和配送;政府集中采购模式,指政府 不仅用药过多,而且使用了过多价格昂 贵、但疗效不一定很高的药物。医疗机构 也普遍存在着“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问 题,在药品消费上具体体现为多开药、开 贵药。最终导致药价虚高,成为“看病贵” 的重要因素之一。 “看病贵”不仅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且也增加了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医疗保 障体系的财务负担。因此,建立基本药物 制度无疑是必要的,应该成为新医改的 一制度一样,基本药物制度基本上是一 纸空文,而《基本药物目录》无论如何 更新,均被束之高阁。大量的基本药物 不被医疗机构使用,因此也就没有制 药企业愿意生产,更谈不上配送。 定期进行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然后 将配送外包给公立或民营的机构;市 场化集中采购,指使用基本药物的医 疗机构基于市场竞争,自发选择各种 集中采购配送模式,这其中不排除自 主化、法人化的公立医药物流公司通 过市场竞争争取到集中配送合同的情 形;分散采购模式,指医疗机构根据目 录自行采购基本药物,并组织配送。 第一种模式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 当然,有一部分基本药物由于政 府定价过低,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利润 空间,导致没有企业愿意生产。还有一 部分基本药物在任何一个地区内的使 用人群规模都不大,因此其生产无法 个重要领域。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在缺乏有效的集 中采购模式以及政府定价过低的情况 青睐统购统销模式 其实,中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已 经多年了,世界卫生组织也把中国列 下,自然也没有企业愿意生产。 鉴于这种情况,如何让基本药物 制度真正运作起来,便成为新医改的 一下盛行,今天只残存在极少数国家,在 众多英文国际文献中几乎根本不会被 为早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家。到 项重要工作。于是,基本药物的供应 74・中固医院院长l CHINA HOSPITAL CEO 基层聚焦 Prilnary Care 提及。 措几乎在任何领域部从来没有产生过应 有的效果,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问题, 尤其会为掌握考核大权的相关人士开辟 “寻租”的空间。俗话讲,这样的游戏规则 害人不浅,终会造成“潜规则”盛行。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还是 样的格局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基本药物 的质量和价格,令人怀疑。因此,在中 国的制度背景下,哪怕是采用政府集 中采购模式,也是必须慎重的,更不必 说统购统销模式了。 实际上,无论世界卫生组织的建 然而,恰恰在中国,以统购统销模 式为基础重建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路, 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青睐。这种思 路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基本药物的遴 选、生产和销售环节,力图通过理顺这 几个环节来重整基本药物制度。 国际经验,都没有为统购统销模式提 议还是国际的经验都表明,充分利用 供任何支持。当然,不少国家的确实行 强制手段令潜规则盛行 政府集中采购的基本药物政策,尤其 表面上看,中国的基本药物制度 是公立医疗机构的采购,大多采用这 思路能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文献中 种模式,至少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政府 找到不少根据。国外有关政府集中采 预算开支的部分如此。相当一部分文 购的实践,往往被用来支持统购统销 献均把论述的重点放在总结这类实践 模式的思路。但是,稍微了解一些国情 的教训上,以期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的人都应该明白,基本药物制度在中 无疑,政府集中采购要取得成功, 国未能运作起来的根源,固然有很多 无论采购的东西是什么,均必须满足 因素,但主要在于医疗卫生体制中缺 如下几个要素:政府(或者公共部门) 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占据大部分 本身是采购对象的消费者;集中采购 药品消费市场终端的公立医疗机构不 必须具有竞争性;集中采购必须高度 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如果我们稍微分 透明。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公费医疗 析一下中国的国情就能明白,生搬硬 制度,公立医疗机构所开出的大宗基 套国外文献中的众多说法,实际上只 本药物由政府付账,因此由政府支持 会把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国变为废纸。 集中采购顺理成章。在另外一些国家, 在现有的体制下,公立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推进基本药物的 使用,也没有动力推进各种药物的合理使用。 况且,国际上流行的政府集中采购模 公立医疗保险机构,出于费用控制的 式并不等于统购统销模式。 考量,也组织集中采购,为医保定点的 当然,统购统销的思路并非没有 医疗机构提供价格低廉的药品。 注意到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制度扭曲的 问题,而是主张政府通过强制的手段,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竞争 迫使公立医疗机构大幅度增大基本药 在中国,民众看病吃药的付费者, 物使用的比例。毫无疑问,之所以要采 一来是自己,二来是医保机构,而除了 用强制的手段,还是因为在现有的体 新农合之外,医保机构并不归卫生行 制下,公立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 政部门管辖。一旦实行由卫生行政部 推进基本药物的使用,也没有动力推 门主导的基本药物统购统销模式,便 进各种药物的合理使用。 会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即药品采购者 强制手段的实施必然伴随着自上 既不是付费者、也不是消费者,但却能 而下、没完没了的考核、评比,而这类举 强制付费者买单、强制消费者消费。这 市场机制和民营部门,鼓励医药生产 和流通领域的竞争,对于实现基本药 物的供应保障,没有任何害处。在中 国,鼓励市场竞争的条件并非不成熟; 事实上,在药品生产和流通这两个领 域,现有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毫无疑问,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 扭曲,导致药品消费的最大终端—— 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极大的扭曲行 为,从而导致医药生产和流通的各个 环节均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 在并不应该导致我们选择回归计划体 制,以垄断来代替竞争。 正确的改革思路是理顺医疗卫生 体制,走向有管理的市场竞争,医药生 产和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自然会迎刃 而解。具体的改革措施也很简单:政府 只要取消对医疗机构药品(无论基本 与否)加价率的管制,代之以对药品最 高零售价的管制,同时辅之以医保机 构付费机制的改革,那么医疗机构自 然会关注所采购药品的性价比。一旦 如此,各种多元化的、基于市场竞争的 集中采购模式将会应运而生,基本药 物的价格自然会下降。与此同时,中国 普药生产和流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在 市场竞争的洗礼下自然提高,从而推 进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固 顾听单位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余晖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冯立果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本文编辑/王风 CHINA HOSPITAL CEO I中田医院院长-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