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德育效用

来源:华拓网
%枣木第31卷第4期 V01.31 No.4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11年8月 Aug.2011 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德育效用 于(绥化市第一中学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晶 黑龙江绥化152000) 文章编号:2095—0438(2011)04—0176—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 美的体验。从广阔的人文视野来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音乐 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 本身就属于文化修养范畴。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一个重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 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从浅层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 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学校有效 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 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 自发的观赏兴趣引发到深层的内心体验,然后升华为一定的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 理性发现。一、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理解 现行的音乐鉴赏课教材所入选的歌曲,乐曲都带有浓郁 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 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思想性。音乐课本的编著是一种美的创 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 造,它涵盖了音乐文化的各个部分。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通 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 过教师的二度创造,挖掘、分析、调整教材内容,借助于不同的 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音乐体裁,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中直接体验到音乐作品 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 丰富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鲜明的形象感 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 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品 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鉴赏教材为例:格里格作品《培尔・金特》组曲(--)中《索尔 宁静、柔和、优美的乐曲,继而明朗、热情、活泼。让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 维格之歌》首先引导学生听赏这两段体乐曲,教师从旋律人 侵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 手一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 感受作曲家描述的音乐形象。再从作者生平、成就。作品的时 形态,主要表现为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本质,则更多 代背景,借助于音乐文化知识的贯串,师生一起分析探讨作品 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 的风格特色、艺术价值,使学生充分感受格里格在整个组曲中 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文化内涵的产生乃是音 最美妙,最富有诗意的杰作所产生的艺术美感。 乐的复杂情感。即言为心声,乐亦为心声。据《吕氏春秋》记载 伯牙鼓琴,樵夫钟子期听之。子期能倾听出伯牙琴音,其志在 二、提高人文修养、陶冶情操 通过作品鉴赏,审美心理获得满足,培养了对艺术兴趣爱 高山流水。后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瑟。此音乐故 事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 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获得音乐 好,使精神情操得以陶冶。另方面把鉴赏作为手段,拓宽学生 ¥【收稿日期】2011-03-21 }}【作者简介1于晶(1975一),绥化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176 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这两方面有区别又密切联 的中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反应灵活,追求个性张扬,对富 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交织在一起。 音乐表现中存在的鉴 有冲击力的现代派流行艺术很崇尚。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们不 赏内涵和艺术技能技巧、音乐常识,尤其是对音乐文化背景的 排斥通俗音乐作品进入课堂,而要下功夫做好的是师生间“需 理解,对音乐美的因素的感知。首先,教师要运用艺术的语言, 求”与“导向”工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 精心设计鉴赏课引人人胜的导入,以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进 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 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鉴赏过程中,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 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有符合要求的智力的发 让学生积极参与鉴赏活动,启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启 展。”“创造力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都是极其重要 动起日常文化知识记忆积累的“储存器”,畅所欲言,在集体探 的,而音乐与人的创造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音 讨中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充分感受艺术美。最后,设计耐人 乐时,要进行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就 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留下美好的记忆,使学 促进了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乃至创造力的全面发 生对艺术的探求,继续向课外作有机的延伸。 展。不少学生把掌握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其他类型的校园艺术 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不同见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 活动中。比如他们自选乐曲在体育课编健美体操。在语文课 能力。当师生共同参与练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终曲《怒吼 上,根据文学剧本,自己选音乐编排配乐诗朗诵,表演课本剧。 吧黄河》时,课堂气氛热烈。音响中气势磅礴的交响性配器营 学生还把几部世界名著的故事巧妙串连起来,创编成多幕童 造的音乐氛围,铿锵激昂的旋律,激发学生朗诵歌唱的的热 话歌舞剧,有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他们还为每个角色都配了 情,使师生共同经受着一种悲壮的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情感 富有个性的主题音乐,使音乐与表演配合相当成功。他们还自 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热情,增强 选服装、自行设计道具布景。学生还选择不同地区、不同风格 了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热点的主动性。所以说,音乐教学是一种 的乐曲自编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还学习表演外国代表性舞 完整的审美教育。在审美活动中,通过音乐形象来理解和体察 蹈,在校班会、校艺术节举行多场表演比赛,音乐活动使学生 作品所包含的客观世界,丰富积累感性认识。同时,审美活动 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的很多创造发明都 又是一种高尚情趣的培养过程,是一种自主鉴赏美的活动。当 来自音乐的启发,音乐给他带来无限的灵感。 学生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赞赏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 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由此达彼的桥 四、 音乐对人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多元化的 梁。教师以音乐文化理念渗透贯串于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 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现有知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得到锻炼提 识的积累,在兴趣的支持下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追求,也就是 高。音乐训练和表演还有助于学生自制力、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通过文化的熏陶,完成审美过程,进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 的培养,特别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表现手 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良好效果,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真正 段,所构成音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积淀着人类的审美理 的“艺术化”,在欢乐的气氛中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新 想,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 局面。 音乐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高雅的音 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振奋人们的 三、提高时代意识。激发创造活力 精神,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 的任务,我们要遵循音乐教育的本体规律,以音乐与文化的密 我们说,审美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以美感人,以情 切关系为切入点,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具有广阔 动人。审美是人的生命活动向精神领域的延伸。从生动多彩的 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使音乐教学活动 感能、感受开始,经过感性体验,想象与联想,得到精神升华。 成为一种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使音乐课堂成为培养学生 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音响、 人格精神的文化乐园,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将为之不懈地努 DVD碟片、幻灯投影,电脑、电视等,从声、形、色全方位的信息 力奋斗。 接受,提高教学效率,并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以生动、形象的 【责任编辑郑丽娟】 语言表述作品鲜明的个性、特色,吸引学生注意力。当今时代 1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