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姓名:
※ 第一单元 《植物》
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3.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按茎的结构不同,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木质茎)的植物;草本植物指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草质茎)的植物。
5.典型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枫树)等;典型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菱)(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主要不同点是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8、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生命过程。
9、可用(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
10.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方面。 11.植物的共同特点:生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养分)和(适应的生存环境),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制造养料),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 第二单元 《动物》
16.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17.蜗牛适合生活在(潮湿)(阴凉)的环境。
18.蜗牛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口。头上有(两对触角),长触角顶端长着(眼睛),用触角辨别和寻找食物。
②
19.蜗牛用来爬行的足叫(腹足)。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
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它能利用(腹足)在(玻璃)(细铁丝)等各种物体上爬行,并会留下(黏液)。
20.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被称为(齿舌),靠齿舌吃食,主要吃是(新鲜的菜叶)(黄瓜)(杂草)(瓜果皮)。
21.蜗牛用(气孔)呼吸,用(排泄孔)排泄废物。
2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蜗牛休眠时,可用(放入水中)唤醒正在睡觉的蜗牛。与蜗牛长得像的小动物有田螺、螺蛳等。
23.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疏松)的土壤中。
24.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是: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5.蚯蚓身体由许许多多(体节)组成。蚯蚓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环带在离(口)较近的那一端。
26.通过身体(伸缩爬行)。遇到危险时会(身体收缩)。
27.大雨过后,土壤中都是水,没有氧气,蚯蚓不能呼吸,所以钻到地面透气。 28.蚯蚓的食物主要是(落叶),它起(疏松土壤)(分解落叶)的作用,被人们称之为(“环保清洁工”)。
29.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1 对触角,胸部长有3 对足(六只脚)。蚂蚁、蝗虫、蜜蜂、蝴蝶、蚊子都叫(昆虫)。
30.蚂蚁靠(信息素)来传递信息,(爬行)前进,爱吃(小虫)(甜食)(面包屑)等。 31.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32.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33.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吞食(小虫)(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金鱼不断地喝水,不会胀破肚子,因为金鱼将水吞入口中,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水又通过鳃部排出。
• 将红墨水滴在金鱼的嘴前面,我们看到红墨水从金鱼鳃部排出,这个现象说明金鱼是用鱼鳃呼吸水利的氧气。
34.动物的共同特点: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由(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
③
35.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36.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等。 37.(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砖)是由(黏土)烧制而成;(陶器和瓷器)由(特殊的黏土)烧制而成,。
38.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硬度:金属>塑料>木头>纸 ) 39.(韧性)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弯曲程度越大,说明韧性越好 (韧 性:塑料>金属>木头>纸 ) (吸水性:纸>木头>塑料、金属) 40.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41.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光泽)(会传热)(能导电)(有延展性)(吸水性差)等。 42.塑料的特性:(不导电)(韧性好)(不耐热)(可塑性)(导热性差)(防水性)等。 43.纸是由(纤维)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容易吸水。 45.造纸术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
4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纸有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特点。
47.木头的特性:(能浮在水面)(能吸水)(较硬)(承重性)(易加工)(易燃烧)(表面有纹路)等。
48.砖、瓦的主要用途分别是(建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49.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金属、塑料、纸)
50.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 51.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经过人类加工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如(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④
5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会流动;(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会流动;(气体)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会流动。
53.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地球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71%)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地球是一个“气球”,因为地球表面上(100%)的面积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54.水是重要的物质,是生命的源泉,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之中。 5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56.水的特点: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透明液体。
57.水和食用油相比,(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不同,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58.液体的体积单位:毫升mL、升L。5毫升的水大约是一小勺。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59.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重量很轻。
60.把杯底装有一张纸的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不会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水进不去。
61.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所以充满气的篮球可以弹跳。 62.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重要(物质),地球上的(生物)都离不开它。没有空气就不能燃烧。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可被我们(感知)。
空气流动形成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