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uaibe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
Vol.40No.3Sep.2019
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研究
秦明昆1,郁娜娜2
摘
①
(1.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素质培养中心,安徽芜湖241000;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要: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观,提高大学生体育行为能力、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运
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组织方式多样化,男生倾向于性,女生则倾向于合作集体性;项目选择多元化,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则喜爱散步与跑步项目;场所选择呈分散趋势,校内成为主要参与场所;参与动机发生偏转,更多地重视精神需求而忽视物质需求;参与时间、强度以及次数不容乐观,符合体育人口条件的人数太少;参与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年级、学校性质以及学校地域差异.提出相应建议: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把毎天锻炼1h落到实处,定期测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改变性别观念,因“性别”施教;针对年级差异,实施分级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特征;建议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91(2019)03-0060-09
0引言
大学生是经济时代的代表者,不仅要掌握高深的专业理论、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高尚的思想素质,同
时也要使他们具有为祖国健康工作的身体素质,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以满足和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教育、文化、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1],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我国南部的湖南湘潭大学、东部的上海师范大学、北部的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大学、位于中部安徽的淮北师范大学5所高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大学为“211”“985”高校,其他3所为普通高校,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不同区域高校间、同区域不同性质高校之间的对比,帮助作者宏观把握当代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设计后呈交5位体育学专家审核并进行修改.于2017年9月10日运用再测法随机选取50名淮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测试,间隔15d后再对此50名被试者进行测试,2次测量的结果相关系数为r=0.862,p=0.01,符合统计学的相关数据.5所高校各发放问卷500份,共计2500份.回收问卷2398份,回收率为95.9%,剔除无效问卷82份后,有效问卷份数为2316份,有效率为92.6%.在有效问卷中男生总数为1146人,女生总数为1170人.5所大学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年级人数分布如表2所示.
收稿日期:2018-08-21
作者简介:秦明昆(1990—),男,安徽安庆人,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行为、体育教学.
第3期秦明昆等: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研究
表1
学校名称男生女生各校男女生总数湘潭大学230237467221230451表2
年级男生女生年级总人数大一301309610大二2943015955所学校男女生分布情况
上师大228231459年级人数分布情况
大三280292572大四271268539合计114611702316北师大2242304淮师大243242485合计11461170231661山东大学1.2.2专家访谈法
以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为中心,具体访谈维度分为:现有研究维度、区域、结论、不足,目前现状的观点、优劣势以及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等.1.2.3文献资料法
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大学生体育”、“体育参与”、“体育行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7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13篇、博士论文2篇,并利用淮北师范大学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查找、阅读相关著作.
1.2.4实地观察法
为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本人亲自前往部分学校,实地、实时观察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
1.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与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组织方式分析
表3
项目体育课与同学、朋友
个人学院组织社团组织社会组织俱乐部其他合计
注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组织方式分析
女排序21573468
频数100611484913747373002534414105
22.811.116.76.85.71002.48.526%排序21453678
频数1922819047297296271262190
合计22.826.210.414.58.47.11002.28.4%排序21453578
男频数1133413355522937442978598322.926.49.68.39.98.71002.012.2%8711本数据为多项选择
根据表3可以看出:大学体育参与行为的组织方式为体育课、与同学朋友一起、个人、学院组织、社团组织、社会组织、俱乐部以及其他等.其中体育课作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厚非地成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组织方式的首选,其频数在男生方面达到983次,占男生总频数的22.9%,在女生方面达到1006次,占总频数的22.8%,但是在组织方式的多项方式中只能排名第二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
62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部分院校大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安排体育课.与朋友、同学一起参与的组织方式,男女生分别占总频数的
26.4%和26%,均排名第一,男女生差异不明显,此结果与赵一平[2]的调查结果有所出入.在社团组织方面,女生的频数要大幅度地超过男生,为女生16.7%、男生12.2%;在学院组织方面男女生差别不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女生大多一方面认为学校的组织形式较为安全,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组织方式大多是围绕着身心健康发展方向,放眼于长远且较易于和同学之间形成竞争,增加交流机会,增进感情.而俱乐部形式的参与频数就显得很少,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大多是一方面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而作为学生针对这一点就显得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俱乐部并非那种正式的经营方式,这点却与其他国家相悖.由此可见,需要在除体育课之外,努力发展学校、社团、社会以及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让更多的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
2.2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项目选择分析
江志鸿[3]、王华倬等[4]、杨培基等[5]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行为的项目选择上种类多样,呈多样化趋势,但以篮球最受欢迎.总体选择上呈现地区、年级和性别差异.但经过7、8年的转变,加之的大力扶持,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在项目选择上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这就需要针对其调查研究.
表4
项目跑步散步三大球四小球健身操器械跳绳游泳登山攀岩太极合计
注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项目选择分析
女排序3214756810119
频数101631066356624723366119222122522.124.215.813.55.95.63.11.60.41000.57.4%排序2153467810119
频数1719911313122071063438424715761568537合计20.723.315.48.37.44.52.91.80.71000.714.3%排序2143567810119
男频数839100355714438715111991434534975
19.322.423.112.83.38.93.52.72.11.01000.8%此表选项为多选项;(四小球分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门球)
根据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在项目选择上,排名前五位的依次分别是:散步、跑步、四小
球、三大球以及健身操.从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看,男女生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排序第一的项目散步方面,男、女生分别占男生总频次的22.4%和24.2%;在跑步方面:男生占总频次的19.3%,女生占总频数的22.1%;在四小球方面,女生又比男生占据多数,女生频次为663次,所占比例为15.8%,比男生多3个百分点;在健身操方面:男生的频次只有144次,占男生总频次的3.3%,而女生的频次为566次,所占比例为13.5%,是男生的4倍还要多;从三大球方面来看:男、女生数据发生逆转,男生频次达到1003次,所占比例为23.1%,而女生的频次只有310次,所占比例为7.4%.另外,从其他6个项目所得数据来看:在器械、登山、攀岩和太极4个项目中,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在跳绳、游泳这两个项目中,女生数据要高于男生;从总体所得数据来看,以上所有项目中,有55%的项目所得数据是女生高于男生.从项目性质方面来看:男生在项目的选择上,大多选择运动量大,具有对抗性质的项目,而女生大多以运动量小、运动节奏较慢、对抗性偏弱、对于瘦身形体有帮助的项目.从项目选择的排名来看:散步、跑步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位,分析其缘由是跑步、散步不受场地、时间的,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且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容易掌握;三大球、四小球排名第三、第四位,分析其原因是三大球、四小球属于传统项目,有很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接触,并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加上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足球运动又得到的大力扶持等造成在三大球、四小球项目的选择上人数较多.相反,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例如:登山、攀岩
第3期秦明昆等: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研究
63则人数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登山、攀岩项目的发展时间较短,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再加上这两个
项目均属于技术型项目,特别是攀岩;另外,对于登山、攀岩来说,场地要求较为严格,有的学校并不具备相关的条件.在以上项目排名最后的太极项目,归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属于年轻、有活力的团体,大多数认为太极是属于年纪大的中老年人锻炼项目,从而很少有大学生参加太极项目锻炼.2.3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场所选择分析
江志鸿[3]、王华倬等[4]以及王胜超[6]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场所选择多以学校场地为主,且呈现出年级、性别差异,但彼此之间又存在不同观点,这就为本文提供切入点.
表5
场所校内收费场馆马路两侧公园、广场小区自家庭院合计
注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场所选择分析
女排序134256
频数1114267121376133207463
53.712.918.16.43.11005.8%排序135246
频数21914962336692293923105
合计55.912.617.15.82.71005.9%排序134256
男频数107722911229392184958.212.415.85.22.31006.1%此表选项为多选项.
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在场所选择方面着重点分别是:校内、公园广场、收费场馆、马路两侧、小区以及自家庭院.在校内场所方面:男、女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8.2%、53.7%,均超过总数的一半,合计排序第一名.在公园、广场方面:男、女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15.8%、18.1%,合计排序第二名.在收费场馆方面:男、女生所选频数合计排序第三名.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作为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都是寄宿于学校,所以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其他活动,主要活动地点就是在校内;作为公园、广场等地点,因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是人们散步、跑步的好地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外在的景色,表4中数据表明散步和跑步分别位于大学生参与行为的项目选择中第一、第二,从而也就造成选择公园、广场锻炼的人数较多;收费场馆作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项目选择的第三选择,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经历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活动地点基本上就局限于学校内部,没有多少学生真正的体验过收费性的场馆.同样的,在这种心境之下,去收费性场馆进行锻炼,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锻炼者的兴趣,再者学校无法做到考虑各个方面的事情,做到面面俱到,或多或少的不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于是学生就会寻找能够替代的场所.作为排名4、5、6的马路两侧、小区、自家庭院场所.在某种方面和以上论述相冲突从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发生,例如:大学生绝大多数寄宿学校,很少有时间回家,或者说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只会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距离学校近而早晚回家.从总体情况来看:在以上场所的选择中,除马路两侧外,女生的人数以及所占比例均超过男生,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作为女生,可以说非常在乎其身体形态,并愿意为此花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在2.2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项目选择中也提到,女生主要参与瘦身形体有关的项目,从而造成女生愿意花钱去收费场馆(例如:健身房)进行锻炼;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讲比较感性,对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作为环境舒适、空气清新的公园,就成了女生的偏爱.2.4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运动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动力[7].陈华等[8]认为动机是指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
通过调查得到(如表6)所示: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主要有强身健体、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磨练意志以及其它7项.在男生方面:动机排序依次为调节情绪、休闲娱乐、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人际交往、磨练意志以及其它.在女生方面:动机排序依次为调节情绪、休闲娱乐、强身健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体、缓解压力、人际交往、其它以及磨练意志.在男女生整体方面来看,排名第一的是调节情绪,其频数达
到2221次,占总频数的23.8%;排序第二的是休闲娱乐,其频数为2100次,占总频数的22.5%,排序第三的是强身健体,其频数为1837次,所占比例为19.7%;排序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的分别是缓解压力、人际交往、其它以及磨练意志,其频数分别为1752、966、269以及201次,所占比例分别为18.7%、10.3%、2.8%以及2.2%.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从以前的侧重于强身健体过渡到侧重于调节情绪与休闲娱乐方面,而强身健体在男生方面排序第四,女生方面排序第三,合计为第三.从这两点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动机发生偏转,更多地重视精神需求而忽视物质需求,此发现与王胜超[6],乔培基等[9]研究所得结论有所出入.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当代社会的竞争愈发激烈,大部分学生因为考虑到毕业后的工作从而准备考取研究生、教师编制、公务员或者寻求其他的发展道路,加上学校社团的参与、校外兼职等造成学生精神压力较大,急需寻求精神释放与慰藉.
表6
动机强身健体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磨练意志其它合计
注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
女生
排序4312567
人数10191147107160617785856
20.517.323.121.612.21.73.6100%排序3412576
人数18371752222121009662019346269
合计19.718.723.822.510.32.22.8100%排序3412576
男生
人数8181074102936011385926
18.720.424.523.58.22.61002.1%4961此表选项为多选项.
2.5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参与程度分析
潘志贤等[10]、姚丽琴等[11]、王胜超[6]及杨培基等[5]通过研究,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每周体育参与次数不足、参与时间短以及参与强度弱等问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进行调查研究,以作及时了解和跟进.
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周参与次数方面来看(如表7):不定期参加的人数排序占据第一名,男女生总人数为1432人,占总人数的61.8%,远远超过总人数的一半.男女生所占人数、比例差别不明显,所占比例分别为61.2%和62.5%;每周参加1-2次的男女生人数总和为576人,所占比例为24.9%,排序第二名,男女生所占比例差别不明显;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男女生人数总和为308人,所占比例为13.3%,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14.9%,女生所占比例为11.7%,男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与每周不定期参加以及每周参加1-2次的所占人数与比例有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对于生活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划和安排,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业余时间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系统地安排时间,从而导致运动锻炼时间不稳定;对于大学生来说,脱离高中枯燥的学习生活从而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例如:参加学生会,义务支教以及为了赚取生活费做兼职等等,从而使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时间有限.
表7
次数不定期参加3次及以上1-2次
男
人数70127417161.223.914.9%排序123人数731302137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周参与次数
女62.525.811.7%排序123人数1432576308合计61.824.913.3%排序123第3期秦明昆等: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研究
65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次参与时长来看(如表8):男生方面,无固定时长人数为499人,占男生
总人数的43.5%,接近男生总人数的一半,排序第一名;在30min以内的人数为309人,所占比例为27%,排序第三;在30min以上的人数为338人,所占比例为29.5%,排序第二.女生方面,在无固定时长方面人数为356人,所占比例为30.4%,排序第三名,人数及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生;在30min以内人数达到438人,占女生总人数的37.5%,排序第一名,人数及比例要明显高于男生;在30min以上的人数为376人,所占比例32.1%,在人数和比例方面与男生没有明显差别;在每次参与时长男女生总人数方面,在时长为无固定中,总人数为855人,排序第一;在时长为30min以内中,总人数为747人,排序第二;在时长为30min以上中,总人数为714人,排序第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规划,参与体育行为的时间不能保证,而女生在生活细节处理方面要优于男生,以至于在无固定时长方面,女生的人数以及比例要明显低于男生;女生大多喜欢选择散步、跑步以及四小球方面,他们的主要动机在于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加之大部分女生均在意自身的精神风貌而不喜欢大汗淋漓,所以造成女生在参与时长为30min以内的人数及比例要明显高于男生.
表8
时长无固定时间30min以内30min以上男人数49930933843.529.527%排序132人数3538376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次参与时长
女30.437.532.1%排序312人数855747714合计36.932.330.8%排序123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次参与强度来看(如表9):将体育参与行为的每次参与强度分为无感觉、喘气及发热、出汗、出大汗4个等级.在男生方面,在强度为无感觉中占总数比例的11.2%,排序第四名;在喘气及发热强度中,占总人数的38.2%,排序第一;在出汗强度中,所占比例为31.4%,排序第二;在出大汗强度中,所占比例为19.1%,排序第三.在女生方面,无感觉强度排序第三,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男生;在喘气及发热的强度中,所占比例为42.6%,将近占据女生总人数的一半,所占比例及人数均高于男生,排序第一;在出汗的强度,所占比例为28.7%,与男生无明显差异,排序第二;在出大汗强度中,所占比例为11.2%,人数及所占比例要明显低于男生,在排序中为第四名.从男女生总人数及所占比例来看,强度排序依次为:喘气及发热强度、出汗强度、出大汗强度、无感觉强度.其原因是,大学生多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调节情绪以及促进交往为主要动机,他们认为喘气、发热以及出汗已经能够达到自身所需要的强度标准,在这种强度下能够更好的释放压抑,缓解情绪,使自己身心愉悦而又不会因为大强度的运动负荷从而影响后面的诸多事宜.作为男生,天生就比女生活泼好动,在2.2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项目选择中了解到男生喜欢选择运动量大、具有强对抗性质的项目,而女生大多以运动量小、运动节奏较慢、对抗性偏弱、对于瘦身形体有帮助的项目,加之女生较男生注重仪容仪表及审美,所以在无感觉、喘气和发热这2种强度中女生参与人数及比例要高于男生,而在出大汗强度中女生人数及所占比例要明显低于男生.
表9
强度无感觉喘气微热出汗出大汗
男人数12843836022011.238.231.419.1%排序4123人数2098336131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每次参与强度
女17.2.628.711.2%排序3124人数333936696351合计14.440.430.115.1%排序4123根据文献[12]中对体育人口的界定,同时结合文献[13]中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界定,通过问卷调查及表7、8、9表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中,每周参与3次及3次以上的比例为13.3%,每次参与时间在30min以上的比例为30.8%,参与强度属于中等强度的比例为45.1%,按照体育人口的界定,同时满足三种条件,
66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该统计中大学生符合体育人口数量为308人,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符合体育人口条件的人数太少,
不符合正常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而很难养成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
2.6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年级间表现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各个年级在每一个维度的选择上,人数均具有很大差异.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中,各个年级学生之间的表现是否具有差异?每一份调查问卷针对其学生的选项赋值,运用SPSS20.0对所赋值的数据进行t检验.由表10可以看出,4个年级的总体均值为111.4673,4个年级中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均值高于总体均值,大一、大四年级均值低于总体均值.各年级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三年级、大二年级、大一年级、大四年级.4个年级的总体t值为22.145,p=0.000,说明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各年级间具有显著差异.
表10
年级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总体注
均值越大,表现越优.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年级间表现对比
标准差102.775695.7201.657978.9322.267722.1450.000tP均值106.68120.2857120.7262111.467398.20242.7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学校间表现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各个学校在每一个维度的选择上,人数均具有很大差异.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中,各个学校学生之间的表现是否具有差异?对每一份调查问卷针对其学生的选项赋值,运用SPSS20.0对所赋值的数据进行t检验.如表11所示,5所大学的总体均值为178.4286,其中上海师范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均值均超过总体均值,而其他3所高校的均值均低于总体均值,说明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方面要优于其他3所高校.经过t检验发现,5所高校间的差异性分析t=18.735,p值为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说明5所高校在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还推翻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学校性质好,就会在方方面面优于其他性质的学校,但事实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也为学校的教育敲响警钟.
表11
大学名称湘潭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总体注
均值越大,表现越优.
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学校间表现对比均值175.2381176.3095181.9286183.8571174.8095178.4286标准差140.9201139.0414136.9921135.7991143.6055138.010718.7350.000tp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组织方式多样化,主要集中在与朋友和同学一起、体育课以及社团组织这3个维度,但男生倾向于性,女生则倾向于合作集体性;项目选择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散步、跑步、3大球以及4小球项目,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则喜爱散步与跑步项目;场所选择呈分散趋势,校内成为主要参与场所;参与动机发生偏转,更多的重视精神需求而忽视物质需求;参与时间、强度以及次数不容乐
第3期秦明昆等: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现状与特征研究
67观,符合体育人口条件的人数太少.
2)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年级、学校性质及学校地域差异.3.2建议
1)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学校应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观念贯穿整个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面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性,建议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倍注意,依据性别差异安排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切实可行地采取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如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在不断尝试兴趣班教学法,培养其体育兴趣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去练习而不是被迫去练习.
2)把毎天锻炼1h落到实处,定期测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学校要对学生每天锻炼1h给予充分重视,只有积累一定的量变才可以逐渐实现质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重视起来并将此落到实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新的实施方案.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大概一个月或者定时定期对学生们的体质与健康进行测量,定会有新的发现,把这个结果作为实验结果,日积月累就会看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3)改变性别观念,因“性别”施教.性别观念是一个很长久的话题,男女在本身的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做造成的心理发展程度的不同,还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和规范的不同,导致所表现的参与行为的不同,学习行为的不同.在大学生体育课堂上,对男生和女生所达到的体育成绩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是基于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的特点而制定的,男性身体骨骼更加强壮,肌肉较女生更发达,运动能力和执行能力就更加明显,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上要比女生快.在心理特点上,女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的更为羞怯,而男生则比较大胆,敢于尝试和担当.在上课的注意力方面,男生的注意力控制比较弱,尤其是体育课堂大部分都是在室外的,由于室外环境的开放性和特殊性,男生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容易心不在焉,走神、偷懒、上课积极性不高;对于女生来讲,女生的心理素质较差,体育教师的一些消极的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对女生来说是很难承受的,针对这一点,体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女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对于体育教师自身来讲,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激励女生参加到体育小组合作中.
4)针对年级差异,实施分级管理.研究发现,不同的年级在体育学习行为和体育参与行为中的表现具有很大差异,而体育课程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区别对待,根据年级的不同,进行不同管理方式.参考文献:
[1]李江霞.山西省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7.[2]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7-9.[3]江志鸿.对浙江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34-536.[4]王华倬,刘玫瑾,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90.
[5]杨培基,周学兵,于晓东.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91-92.[6]王胜超.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107-108.[7]薛锋.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43-47.
[8]陈华,毛志雄.CUBA大学生运动动机的结构及量表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21-26.[9]乔培基,王力男,石磊.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69.
[10]潘志贤,孙明兴,李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1]姚丽琴,左新荣.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2):36.[1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85.
[13]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33-36.
[14]黄柳倩,,温宗林,等.影响广西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1):42-47.[15]刘一民,刘翔.现代本体论视界中的体育本体探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19-22.
[16]刘志,董高峰.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实践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1):[17]胡晓飞,练碧贞,陈新.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
88-92.1636-1637.
68(5):658-666.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18]张丽君,苏庆永.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91-93.[19]郑家鲲.培养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的目标与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66-70.
ResearchontheStatusQuoandCharacteristicsofContemporary
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PhysicalEducation
(1.AnhuiInstitut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QualityTrainingCenter,241000,Wuhu,Anhui,China;2.CollegeofKinesiologyandPhysicalEducationNanjingNormalUniversity,210046,Nanjing,Jiangsu,China)
QINMingkun1,YUNana2
Abstract:Inordertocultivatecollegestudents′correctbehavioralviewofsports,improvetheirphysical
abilityandphysicalfitness,andpromotetheirhealthydevelopment,thispaperstudiesthestatusquoandcharacteristics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behaviorbymeansofliterature,expertinterviews,questionnaires,andfieldobservations.Theresultsshowthat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oninsportsbehaviorsisdiversified.Boystendtobeindependent,andgirlstendtocooperatecollectively;projectselectionisdiversified.Boysloveballgames,whilegirlspreferwalkingandrunningprojects;Theschoolhasbecomethemainvenueforparticipation;thepurposeofparticipationhasbeendeflected,andmoreemphasishasbeenplacedonspiritualneedswhileneglectingmaterialneeds;Theparticipationtime,intensityandfrequencyarenotoptimistic,andthenumberofpeoplewhomeetthesportspopulationconditionsistoosmall;theparticipationbehaviorshowsobviousgrades,schoolnatureandschoolgeographicaldifferences.Correspondingsuggestionsareproposedasfollows:graspingtheguidingideologyof“healthfirst”;paying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portsinterest;takingadayofexerciseandpracticeitforonehour;measuringthephysicalfitnessandhealthofstudentsregularly;changingtheconceptofgender,teachingby“gender”;implementinghierarchicalmanagementwithgradedifferences.Keywords:collegestudents′sports;participationbehavior;statusquo;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