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68・ 吉林医学2006年1月第27卷第1期 提高临床医学生的Q)]7-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刘文书 ,吴学礼t,伦志军:(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1) f关键词1医学生;口腔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412(2006)0l一68-02 不能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不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 教学体制下,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形式,变教师中心角色为引导 面对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 医学教育的需求.满足卫生事业对高级技术人材的素质要求,是 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面l临的问题。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 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三大部分。其中教育思 想观念改革是前提.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 学的改革包括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材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结 构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改革。口腔科学是非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生的 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特殊性。一方面它与l临床各 科知识紧密联系如口腔系统可间接反映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病 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口腔系统独特的检查、处理 和研究方法.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 性。另外.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没有对一些具体操作的实践 机会.虽然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获得了一些基本知识但缺乏感性 认识.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创新和 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革以往 旧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理 念、教学方法和课件准备做了一些调整和努力。 1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 口腔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教学中心必须把握学科的新进 展把最新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使教案每年都有更新,课堂内容常 讲常新。教师要悟透课程的内容和难点.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 面,教师要教好课先要悟透课程的内容,所说的悟透就是教师对 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要十分熟悉.有一定的深度.在认真研 究课堂内容后自己总结、归纳心得经过这样的准备。讲课才会十 分流利,逻辑性强。能够脱稿.不是简单重复教材的内容而是能 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能多角度讲解同一问题。同时讲课意图 明确,对重点、难点如何提出.如何切人需要选一些什么病历都 要考虑周全。二是要有深度。要将基础与前沿有机结合起来.避 免念讲稿,要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 会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接 触和认识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对强化知识的学习,加强理论课 的理解大有益处,使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在授课中,通 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和分类及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提高对 知识的理解程度,如牙齿的龋病一牙髓病一根尖病一骨髓间隙感 染一全身症状(发热寒战食欲不振等)。牙齿的疾病由刺激痛 到自发痛,由牙齿的疾病引起了邻近组织的疾病。由局部引起全 身的症状。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 为主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目模式[21,师生之问缺乏互动,学生 作者简介:刘文书(1964一),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 从事121腔医学工作。. 性、师生交往、合作、情感合谐、实施探究性提问、讨论等手段,使 师生互动、诱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思路,使学生始终保 持能动,活跃思维和积极探究状态,从已知到未知的发展学习探 究能力,启发积极的创造思维, 2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口腔科学领域所处的特殊的解剖位置使其解剖生理及疾病 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有其特殊往,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 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声具有空间想象力(形象立体思维)选择典型 的病历傲系统的讲述。有研究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有较大的 兴趣 ],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少,学生学习死记硬背,常出现临 床与基础脱节及高分低能的学生|4],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直 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 果和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现代化的 教学手段的利用如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教具、计算 机摸拟设备等能最直观、清晰、详细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集 声、光、影、像为一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直观,使过去难以 实地、实景、实体操作和无法示教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新的教 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与板书和挂图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教学的主宰、知 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 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构建的帮助者,多媒体的制作上,文字要求 精,有些课件几乎将书上的文字照搬上屏幕,内容多、费时费力 但效果不佳.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和讲解。因此课件制 作上要注意概括、总结、归纳,自制表格加以对比选择图片要精. 为学生准备图片要典型和清晰,能说明问题,图片资料要力求完 整,只有典型的图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动态的技术图像授课即生动又形象.大大 提高了教学质量。 3考试形式多样化 教学工作结束后。多采用理论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口 腔科学的掌握程度。理论内容覆盖全面.重点突出。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但是。我们觉得在考试时间上可以随时 测验记录分数,这种考试重在检验平时对知识的掌握而消除了 单单一次考试的偶然和片面性,在考试内容上出一些病历.主要 是一些与其他临床科室有关的疾病,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将 与口腔有关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如全身复合伤涉及口腔颌面部 要求会诊时.对颌面部伤情及牙齿及开闭口的描述等.能提高学 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素质,使学生不再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全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学习。 医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未来对医学专门人才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医学人才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医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纪巫皇稳 颗粒清 老,F映啦性 啦 56鲫 j 敢 搿 ・69・ 专门知识.更具有发现问题、斛决问题的能 ,具有适心 力和竞争意以,这就要求医学敦f『 r作者不断.t-I) ,鲥值 I2l 扬春梅,席巧f【『{,i粜槲 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甚础 [Ij-黑尼江高等教育研究,2004;(6):122, 一 , 索, 改进教学方法,刁 断攫高教学匝醚,为培养高求埙If。 贞献 4参考文献 :人材做 I3】 吴小勤.多媒体丰£术在外科教 : I 々应川¨-J - ll医科大 学学报。1998;19(增刊):73 [4】 黄岚.提高医学七年制临床敦学质世的一些没想[J]医 【11蔡海鸥.康复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 志,2000,15(5):3ti5 学与哲学,2000;5(5):55. [收稿日期:2005 08 O3编校:邛 善l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56例疗效观察 承义,吴庭瑞 (蛟河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吉林蛟河132500) l关键词l稳心颗粒;老年;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IK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412(2006)01—69—01 3讨论 心律失常多由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代谢发生变化、线粒 体氧化代谢减少,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局部心肌节 段时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导致心肌复极不均一而形成折返所 致…。心律平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为降低动作电位上升 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其发生率随 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因此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心律失常可影响血 流动力学效应,引起心脏停搏危及生命,正确认识和处理心律失 常具有主要临床意义,目前l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为化学制 剂,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 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药受到限制,稳心颗粒由中国L} 研究 】院研制,是专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家级巾成药,我科自 速度,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提高心肌闯电位, 明显减少自律性。副作用有头晕、头痛、恶心、低m压甚至出现新 2004年始应用稳心颗粒冶疔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白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老 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者禁 用 。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同时多伴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且 存在多系统疾病,在l临床用药上受到一定限制。稳心颗粒由党 年病科住院病人,均为缺血性心脏病合_并心律失常,符合世界卫 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按人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 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五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稳 心颗粒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输出 56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63例,女性2O例.平均年 龄73岁;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1岁;室性早 搏24倒,室上性早搏26例。 量,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状态,有活血化瘀通络,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具有膜抑制及有效延长动作电位时间作 用,可有效抑制折返激动,改善因心肌缺血而引发的异位兴奋所 1.2方法治疗组:应用稳心颗粒9g/袋,每日3次冲服;对照组: 应用心律平150 ̄20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 类、阿斯匹林治疗,所有患者于用药前后均进行心电图、心肌酶、 肝功、肾功检查。 1.3疗效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 致的心律失常。因此.稳心颗粒尤其适用于由基础心脏病引起的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稳心 颗粒具有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J『J外,尚可通过改善心肌缺m,消 除心律失常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而达到间接抗心律失常的双 重作用。治疗中不影响房室传导,实验巾未发现其具有致新的心 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较前好转。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 变化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变。 2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经检验分析,两组差别有显著性( =2 29,P<O.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 表1两组疗效比较(H) 律失常,未发现毒副作用。 以上证明稳心颗粒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副作 用小,因而在抗心律失常领域具有极人的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Ⅲ1 王英.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lJ].【{1 华心血管杂志,2003;12(31):289. 【2】 周自永.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n't- ̄ 出版社,2000:262. (上接67页)几甲没有假阴性结果报fU,而且消除了以往化学法 法的对比试验[1]_中国医科大学学报,I'-)97;26(2):214. 『31曹兴建。顾爱霞,张金业等,胶体金试纸条检验隐血方法的 评价[1].临床检验杂志,1996;14(6):321. f41 马炳云,杨 明,丛玉隆.金标法单克隆抗体法便潜血检测 方法学探讨[1].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I(I):48 l收稿日期:2005…09 02编校:杨字】 的似阳性.特别受到消化科好评。 4参考文献 fI1张丽霞,于素云,石 品,等.粪便潜血单克隆抗体法一步 法试验….巾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192. f21石 品,赵连爽,祁 宏,等,便潜血单克隆抗体与联苯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