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1 至 6 页,答题卡 1 至 4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答题。
一、积累运用(2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B.遮拦(zhē〕 .C.溜达(da) .D.酬劳(chóu) .禁锢(hé) .呼啸(xiào) .戳坑(chuō) .乍看(zhà) .)(2 分)
莽莽榛榛(zhēn) .
神采奕奕(yÌ) .拈轻怕重(nīan) .恍然大悟(huăng) .
坍塌(tān) .缝隙(féng) .微薄(báo) .鲜嫩(nè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派遣 坍塌 恍忽 惊慌失错 B.预警 匍匐 勋章 不可旧药 C.安详 殉职 眩耀 眉开眼笑 D.慷慨 抽噎 蓬勃 怪诞不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 ....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 ....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 天后将其抓获。 ....
4.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泰戈尔获得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B.“语文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儿?”,句中加点词语为疑问代词。 ..
C.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 书》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6
页)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诸葛亮《诫子书》)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6.语言表达(8 分)。
(1)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 完成下列任务。
①下图是一份对 200 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 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4)狼亦黯矣,而顷刻两毙,
(5)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阅读内容 漫画 武侠小说 文学名著
著。
人数
百分比 56% 31% 13%
112 62 26
(2 分)
②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2 分)
征稿启事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为
(2)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 有几处毛病,请按要求提出修改意见。(4 分)
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要求: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用 300 字稿纸抄写,不超过 1000 字以内; 稿件请交到办公楼 102 室。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2021-1-26
①标点: ③内容:
②病句: ④格式: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6
页)
二、阅读理解(48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7-8 小题。(4 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 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 分) 8.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4 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 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4 分)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及其家穿井 ③闻之于宋君
④身亡所寄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1.(甲)文主要运用了 画人物的。(3 分)
12.寓言就是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请说说你对第一则寓言的理解。(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8 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6
页)
和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通过 _描写来刻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 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 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 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 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 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 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 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所有的耳朵(包括 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 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 啊?
⑪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 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 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⑫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 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 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⑬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 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 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⑭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 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⑮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 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3.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4.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逃到哪里了?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15.第⑪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2 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6
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20 题。(14 分)
那一夜,星光如许
丁立梅
①那时,真是羡慕她。
②我们一群乡下孩子,进城来高考,独自背着简单的行李,无人相送。只她身边,有 父亲和上小学的弟弟陪着,前呼后拥的。
③我们入住在招待所。楼下是喧闹的农贸市场,各种买卖的声音,不时灌进耳里来。 ④楼下,一溜排开的水果摊子,红瓤的西瓜,被劈成两半,摆在那儿当招牌。青皮红 嘴的桃,堆得尖尖的,望得见甜蜜在里头。——真想吃啊。手头却是拮据的,在地里苦活 的父母,还顶着烈日在劳作,让我们也舍不得如此奢侈。
⑤一回头,就看见了她的父亲和弟弟,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一人手里提着一袋 桃,上楼来了。我们暗暗想,真是有钱人啊。她父亲很快切好西瓜,洗好桃,给她送过去。 其时,她正坐在楼道口吹风,一边胡乱地翻着一本书。父亲细心地剔去西瓜里的黑籽,一 块一块,递给她吃。她吃到不想吃了,父亲还小声劝着,再吃两块吧,吃了会凉快些的。
⑥傍晚,我们去盥冼间洗衣服。她父亲也端着一盆衣服去洗,是她刚换下的。她弟弟 跟着,却噘着嘴,很不高兴的样子。父亲一边洗衣服,一边和风细雨地对弟弟说,姐姐明 天就要高考了,西瓜是要省给姐姐吃的,你要懂事一点,等以后爸爸赚了钱,再给你买。
⑦我们听着,有些诧异,原来,他也不是个富裕的。回到宿舍,有同学不知从哪儿听 来的消息,说她十岁那年,亲爸就死了,他不是她的亲爸,是继父,她弟弟才是他亲生的。 我们震住,再见到他,就有了说不清的感动。
⑧那个时候,高考还在最热的七月份。半夜里热得睡不着,加上有些紧张,我们干脆 爬上露台去乘凉。不一会,看见她也上来了,后面跟着清瘦黝黑的他。他竟搬了一张席子 来,摊到露台上,让她躺下。她听话地躺下,他坐在一边,给她摇扇子,一下一下,摇得 满地星光飞溅。
⑨我们一时间感动得无话可说,抬了头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密集的小蝌蚪似的, 拥着挤着,闪着光亮,仿佛就要掉下来。身边,他摇动扇子的声音,像轻轻响着的一支歌。 夜风有一搭没一搭地吹着,一个城,没在一片宁静里。我们暂且忘了高考的紧张,只觉得 这样的夜空,也是极好的。
⑩多年后,每每有人提及到高考,我的眼前,总会晃过她的样子:一袭白裙,公主般 的高贵着。清瘦黝黑的他守在一边,把一个父亲能给予的亲情和爱,全都无私地给了她。 不知她后来考上了没有。那似乎也不重要了,有他撑着,她的天空,一定少有风雨。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分) 17.文章第一节独句成段,请说说这一节有何作用。(2 分) 18.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 分) 19.请说说第⑨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20.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现实谈一谈。(3 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6
页)
(五)名著阅读
2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8 分)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 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 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 “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 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 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 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 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 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 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 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 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 的。”
(节选自《西游记》)
(1)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
服 。 (2 分)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 分)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
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3 分) 三、写作表达(50 分)
22.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实现了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华丽转 身。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 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 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味生活,就能感 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如选作文(一),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 “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整;②记叙具体的事情,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说真话、 抒真情,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③不少于 600 字。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