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陶日木风电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1 工程项目实行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 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
通过
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 本车辆段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2.2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存储、运输的风险评价 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 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 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3.1 场长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 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3.2 副场长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 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3.3 各值带班领导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 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 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3.4 各值兼职安全员, 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 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
····
3.5 全场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
提供相
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杨晓春
副组长:张所成
成员:刘庭、李岑、郭红生、尚志辉
4.内容
4.1 风险分级制。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
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
1 级、2 级、3 级、4 级、
5 级。分级标准见表 4.1.1
表 4.1.1
风险分级
风险级
风险名称
别
风险说明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
1
不可容许
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风险
成多人伤亡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
2 重大风险 伤或多人伤害,会造成多人伤亡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 Ⅳ级者
3 中度风险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
····
····
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
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Ⅲ、Ⅳ级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
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可容许风
4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达Ⅰ、Ⅱ级者
险
; 粉尘、噪
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可忽视风
5
险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 表 4.1.2
4.1.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可能性
后果
极不可能
轻微伤害 一般伤害 严重伤害
5 4 3
不可能
4 3 2
可能
3 2 1
4.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
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 (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
····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
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
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
引发因素的辨识, 估计事故影响范围, 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 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
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
可承受。
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
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10 、利用事故分析会, 每周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
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
职工充分理解。
····
····
图 4.2.1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5.3 危险评价
结合现场作业特点, 本着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原则,下几种危险评价方法可供选择:
1、 LEC 评价法 : D=LE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2、 MEC 评价法: R=MES
R-风险程度
····
有以
····
M -控制措施的状态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S-事故后果
以上两种评价方法详细内容步骤可查阅相关资料。
3、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①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③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仍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④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 风险控制制度
1、风险控制措施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
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
报警、连锁、
防护或隔离措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 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预案、监测检查等措施)。
2、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①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②风险评价定为 1 级、 2 级风险的危险源。
表 4.4.1
风险控制措施表
风险级
风险名称
别
控制措施
5
可忽视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风险
····
····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
可容许风 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
4
险
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3
中度风险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是否需要
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
2 重大风险
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
不可容许
1
风险
作。若即便经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 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着对以下内容:①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是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②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
····
③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④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⑤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5 管理制度
1、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确定的危险源(点),造册登记、绘制一
览图上墙、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擅自撤消已确定的危险源(点)
或者放弃管理
2、对所有危险源 (点)必须悬挂警示牌并保持警示牌完整无损,
因工作需要调整危险源(点)负责人,应在警示牌上及时更正
3、各级管理者要按危险源(点) 的管理要求实施管理监督工作。
在危险源(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各类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 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 况。
5、凡属高压、高空、有毒等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措施和专人
负责
6、凡在各类危险源(点)发生事故时,必须按
“四不放过 ”的原
则,对危险源(点)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如果确属危险源 (点)管理失控造成事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倍处罚。
7、建立健全风险教育培训和交底制度。项目部必须每年组织对
全员进行风险源的学习培训和教育, 并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
管理技术交底。
····
····
8、建立风险巡查机制,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每日对风险源进行检
查,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录。 对于新发现的危险源必须及时上报风
险管理机构,以确定危险源的级别,迅速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9、针对 1 级、 2 级和 3 级风险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
制。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