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朝文景之治,离不开朴素清静的道家思想

来源:华拓网
汉朝⽂景之治,离不开朴素清静的道家思想

我们都听说过“⽂景之治”,是指汉朝在长安建都后,我国历史开始进⼊了有明确记载的⼀个盛世,说国库⾥钱取之不尽⽤之不完,粮⾷多的粮仓都装不下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盛世,这么繁荣昌盛,与当时汉⽂帝、汉景帝实⾏黄⽼思想来治国有着极⼤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黄⽼思想呢?

▲西安,汉长安城遗址

黄,指黄帝;⽼,指⽼⼦,加在⼀块就是黄⽼。《黄帝四经》和《道德经》加在⼀起就是黄⽼思想。

黄⽼思想亦是道家思想的别称,⽆为⾃化,轻赋薄敛,休养⽣息。

可是,⽆为⽽治可不是⽆法⽆天。恰恰相反,领导者在上能够⽆为,恰恰是因为下⾯有⼀套成熟稳定的法,⼀切按规矩来办事。▲汉长安城想象图

黄⽼之学强调“道”的意志,是对⼈们主观意志的限制。总之,克制、谦让是道家的精神。汉⽂帝刘恒就是这样⼀个典范,他完美的践⾏了黄⽼思想。

每天退朝,汉⽂帝都是请丞相周勃先⾛,他在后⾯⽬送周勃出去,他才⾛。⽂帝的⽣活⾮常俭朴,常穿着粗布⾐服,⾃⼰很少添加新的器物。▲汉⽂帝刘恒像

⽂帝曾想建⼀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等于⼗个中家⼈财产,于是作罢。他“即位⼆⼗三年,宫室苑圄,狗马服御⽆所增益”,“以⽰敦朴,为天下先”。汉景帝刘启受到⽗亲⽂帝的影响,亲事躬耕。

为了⿎励农民努⼒耕作,劝勉各级领导⼲部关⼼农业⽣产,每到春耕时节,景帝都带领皇后和太⼦到最艰苦的地区亲⾃种地。

景帝亲事躬耕不是为了做样⼦,⽽是亲⾃上阵,来真的,⼲实的,每次都累得满头⼤汗,真正做到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汉⽂帝之妻,景帝之母窦太后更崇尚黄⽼清静之术,她经历了⽂、景、武三朝,在朝中影响达45年之久。

因为她的影响所施⾏的黄⽼“⽆为⽽治”的结果是:“从民之欲,⽽不扰乱,是以⾐⾷滋殖,刑罚⽤稀”。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作”。

国家真的强⼤了,⼈民真的富裕了。▲东平汉墓壁画,孔⼦见⽼⼦(左)故事图⼭东省博物馆藏

黄⽼思想提倡⽆为⽽治,具体到律法和政策之上,就是依法治国,遵循天道。西汉初年的律法是萧何精减秦律后的律法,也就是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

更加的简明。

在宽松的律法基础之上,只要不触犯律法,官府就不会⼲预民间⽣产⽣活,法律是天⼦与庶民共同遵守的法律。

黄⽼之学⽆为⽽治,是以民为本的主旨,与民休养⽣息的国策。

轻徭薄赋,减轻⼈民的负担。之所以能成就⽂景之治,离不开黄⽼之学的朴素和清静的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