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教学浅谈
0053-02
从数学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教育、 人才所提出的要求看, 让学生自 主、创造性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习能力,是当前数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 念,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 创造性地学习是实现发展性教育的需要, 是时代 进步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选拔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 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学生才能 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 教师必须善于给学生创造和谐的 学习环境,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 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 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探研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认知结构和构建能力, 在呈 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逐步形成科学的 创新思维的习惯, 进而发展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把这种教学 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 挖掘出教 材内容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认识
规律和科
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鸡兔同笼》 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自 主探究的欲望。然后把例题作为“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课前自主尝试 解题方法, 目的是借这个问题作为载体, 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 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归纳整合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展示、观看、汇报学习成果,在这过程 中学生互相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让 学生选择一种解题方法试解古题, 并与开课呼应,汇报算法进行优化, 体会数据较大时假设法和列方程的优越性, 学生主动归纳“鸡兔同笼” 问题的一般方法。 最后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 架起数学与 生活实际的桥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建立数学模型。整节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主动去探索解题方法、归纳方法的一般 性,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 教学理念,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 兴趣不是学生天生就具备的, 而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 来的。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借助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 认知情感,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创造性学习。
1. 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民主、友好的学习环境,对 小学
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精心创设充满好奇、质疑、猜想而没 有精神压力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充满学习的渴求, 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地得 以发挥,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情境成为 教学
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基于数学知识的特点, 创设承担起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情感。因此,教师应 精心设计一个个有趣的、 丰富多彩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 望,感受到解决数学
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论述说明了主动质 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 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感悟,生成新的智慧。
1. 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课堂质疑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 是师
生、生生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给 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和氛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教学《鸡 兔同笼》一课时,创设让全班观看、小组归纳整合解法的过程中,学 生质疑是否用假设法解题时,可以假设全是鸡,发现当数字较大时, 用表格列举法比较方便。 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大量发现并能提出问题 的情境和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才会在学中疑、 在疑中思、在思中悟,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2.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开始的。 学生提问、 反
问、追问的习惯一旦养成, 就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规律性的学习 行为方式,从心底里产生一种学习上的需求与渴望, 潜意识地培养了 他们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扇形统计 图》时,笔者先预设了几个课前研究的小问题让学生课前研究,课堂
上一位学生汇报说: “如果要表示鸡、鸭、鹅分别各占总只数的几分 之几,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并制成扇形统计图。”另一学生反 问:“为什么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呢? ”学生答:“因为扇形统计图能 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又追问:“为什么 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呢?”
这时
另一名学生指着制作的扇形统计图进行具体而又详细的解说。 本课的
重难点在学生互相质疑和追问中给突破了,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 创造性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 面的提升。
(责编林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