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来源:华拓网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题 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 时 2 课次 授课教师 .......................装.............订..........线...................... 第四章 平面任意力系 §4-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深入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教学目的、要求 2、能够熟练解决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 (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2、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教学重、难点 难点: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参 考 资 料 (含参考书、文献等) 河南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材 《工程力学》徐广民 中国铁道出版社 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工程力学》杨玉贵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 复习□ 授新课√ 安排讨论□ 布置作业√ 教学方式(请打√) 教学资源(请打√) 基础部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教研室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课时分配 40 20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任一点O简化,可得到一个主矢量FR'和一个主矩MO,如果FR'=0,MO=0,则平面一般力系必平衡;反之,如果平面一般力系平衡,必有FR'=0,MO=0。因此,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FR'=0 MO=∑MO(F)=0 故得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Fx=0 ∑Fy=0 ∑MO(F)=0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它含有三个独立的方程,因而最多能解出三个未知量。 2.二矩式 ∑Fx=0 ∑MA(F)=0 ∑MB(F)=0 其中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Ox轴垂直。 3.三矩式 ∑MA(F)=0 ∑MB(F)=0 ∑MC(F)=0 其中A、B、C三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二.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在基本式中,坐标轴是任选的。现取y轴平行各力,则平面平行力系中各力在x轴上的投影均为零,即∑Fx ≡0。于是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独立的

课时分配 平衡方程,即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Fy=0 ∑MO(F)=0 不难看出,平面平行力系的二矩式平衡方程为 20 ∑MA(F) =0 ∑MB(F) =0 其中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各力平行。 平面平行力系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因而最多能解出两个未知量。 三.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解题步骤如下: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 (2) 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 选取坐标轴。坐标轴应与较多的未知反力平行或垂直。 (4) 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列力矩方程时,通常选未知力较多的交点为矩心。 (5) 校核结果。 应当注意:若由平衡方程解出的未知量为负,说明受力图上原假定的该未知量的方向与其实际方向相反。而不要去改动受力图中原假设的方向。 例4-2 已知F=15kN,M=3kN.m,求A、B处支座反力。 解 (1) 画受力图,并建坐标系 (2) 列方程求解 图4-8

课时分配 20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例4-3 如图3-9所示外伸梁上作用有集中力FC=20kN,力偶矩M=10kN.m ,载荷集度为q=10kN/m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反力。 图4-9 解 取水平梁AB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如图4-9(b)所示。 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结果均为正,说明图示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例3-4 塔式起重机如图4-10所示。设机架自重为G,重心在C点,与右轨距离为e,载重W,吊臂最远端距右轨为l,平衡锤重Q,离左轨的距离为a,轨距为b。试求塔式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都不致翻倒的平衡锤重量的范围。 图4-10 解 取塔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作用在起重机上的力有重物W、机架重G、平衡锤的重力Q及钢轨的约束反力NA和NB,这些力构成了平面平行力系,起重机在该平面平行力系作用下平衡。 (1)满载时 W=Wmax,Q=Qmin,机架可能绕B点右翻,在临界平衡状态,A处悬空,NA=0,受力图如图3-10b所示。则

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2)空载时 W=0,Q=Qmax,机架可能绕A点左翻,在临界平衡状态,B处悬空,NB=0,受力图如图3-10c所示。则 故 平衡锤的范围应满足不等式 例4-5 一简易起重机如图4-11所示。横梁AB的A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用拉杆BC与立柱相连。已知梁的重力G1=4kN,载荷G2=12kN,横梁长L=6m,α=30°,求当载荷距A端距离x=4m时,拉杆BC的受力和铰支座A的约束反力。 图4-11

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解 取横梁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图4-11(b)所示。 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附 记 对于平面任意力系的三种形式的方程组,都可以求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但对于单个刚体来说,只能列出三个独立的方程,求解三个未知量。在具体解题时,要通过合理选取矩心和投影轴,合理的选用方程组的形式,尽量避免联立解方程组的麻烦。另外,平面平行力系是平面任意力系的一种特殊情形。 小 结 1、思考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可否取两个力矩方程,或一个力矩方程和一个投影方程?这时,其矩心和投影轴的选复习思考题、择有什么限制? 作业题 2、课本习题4-7、4-6。 下次课预习物体系的平衡 要点 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课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方 法、步 骤 附 记 这节课内容较多,讲解较细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下部分学生的调查表明,一般学生听懂所讲要点,基本掌握重点内容,实施情况及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较完整的课堂笔记。 分析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