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1.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写到:\"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总结。\"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B.教师注重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 C.教师指导具体,有教学机智,灵活性较强 D.教师指导赏析名句,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1.【答案】A。解析: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 2.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后补充了《贾府人物关系表》,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课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练习系统 2.【答案】C。解析:属于教材系统中的助读系统,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过程,深入理解文章。故本题选择C。 3.学习《老人与海》,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改编自该课文
1
的影片片断。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教学的目的相违背,会让学生分心。
B.占用学生上课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文学知识。 C.利用多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D.遵循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强调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3.【答案】C。解析: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且生动的场景与氛围中进行观察、体验、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4.阅读《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描写荷花的诗句,你们举例说说,有哪些?
生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生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生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
师:很好,大家想到了这么多......荷花因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几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不朽佳句,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意境可谓独特。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看看它如何描写的?又表达出怎样的情感?(黑板上板书《荷塘月色》)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2
A.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B.联想诗句导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联想相关诗句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D.引入课堂的方式较为自然,注意学生的文学积累 4.【答案】B。解析: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引入新课教学。上述导入内容和《荷塘月色》内容本质上是不同的,并不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
5.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文字资料印发),并在班级里踊跃发言。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B.语文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去模仿作者的整体风格去写诗。
D.拓展环节综合了学生多种能力,体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5.【答案】C。解析:拓展延伸环节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工具性(听说读写)原则,而且我们要注意拓展延伸
3
环节也要考虑设计的适用性,结合学生自身的水平,要保证学生能完成这项任务,而仿写诗歌对于学生来讲稍有些难。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