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训练
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 郏生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⑤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其真无马邪 其实味不同 ..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处淤泥而不染 ..
2、上文中5个“食”字,按读音和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 3、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句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句 。
4、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5、《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结合第三段,简要说说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 6、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在今天,如果你有才华而不被人发现,你该怎么办呢?
。 [参考答案]
1、D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B.动词,驾驭或驱使/名词,马鞭 C.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它们的。 2、B ①④都读shí,吃; ②③⑤读sì,喂养 。 3、①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小米(食料)。
②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是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 愤懑。 5、“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也可用现代汉语回答:要识别人才,要善待人才,要善用人才。(本题为半开放性题目,大意答对即可) 6、毛遂自荐,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展露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