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的典故
来源:华拓网
知错能改的典故有“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中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但蔺相如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两人。如果我和廉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