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物的鉴别试验

来源:华拓网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一般鉴别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 2、熟悉鉴别试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学习要点 1、化学鉴别法--呈色、沉淀、荧光、气体、测定mp。 2、光谱鉴别法--红外法(对照图谱);紫外法(对比特征参数λmax,E较吸收度比值Al/A2的一致性;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3、色谱法--HPLC、TLC、GC等(采用标准品对照法)。 内容 》 概述 》 鉴别试验项目 》 鉴别方法 》 鉴别试验条件 》 鉴别试验灵敏度 1%1cm,A,λmin;比一、概述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 ——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品质量检验的首项任务 药典收载的鉴别试验——均为用来证实贮藏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 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专属性,但不能赖以鉴别未知物。 对于原料药,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进行综合判断。 二、鉴别试验的项目 鉴别 1、性状(description) 2、鉴别(identification) 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包括: 1、外观————聚集状态、晶型、色、臭、味 2、物理常数——mp, bp, [a]D, E 3、溶解度 t1%1cm,η 等 4、熔点:

1、固体---->液体的温度 2、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3、初熔-全熔的一段温度 5、ChP收载方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第三法: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 6、要求报告初熔和终熔 7、比旋度:

在一定波长(589.3nm)与温度(20°C)下,偏振光透过长1dm,含旋光性物质1g/1mL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a,称为比旋度。 [a]D = 是手性药物特性及其纯度的主要指标。 8、吸收系数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C)、单位液层厚度(L)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E E

1%1cm

1%1cm

t

或e)。

= A / C×L

C= 1%或1mol/L,L= 1cm

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有机药物:官能团反应。 无机药物:阴、阳离子的反应 阴、阳离子的特殊反应

例 钠盐、钾盐、钙盐的焰色反应

铵盐鉴别方法

氯化物

鉴别——供试液+ 硝酸+ 硝酸银→ 白色↓ 白色↓ +氨试液→沉淀溶解+ 硝酸→ 白色↓ 硫酸盐

鉴别——供试液+ 氯化钡→ 白色↓ 白色↓ +硝酸(盐酸) →沉淀不溶

有机药物——典型的官能团反应。包括: 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类、水杨酸盐、枸橼酸盐、乳酸盐等鉴别。 例 有机氟化物鉴别

样品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 吸收成为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pH4.3溶液中形成篮紫色络合物。 反应原理如下:

由上可知,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例 巴比妥类药物含有共同母核,区别在于5,5-位取代基和2-位取代基的不同: 苯巴比妥---苯环 司可巴比妥---双键 硫喷妥钠---硫原子

又如甾体激素类药物含有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主要差别在A环和D环的取代基不同,可利用这

些结构特征进行鉴别确证。

综上所述,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些类别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为依据,根据其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药物真伪的鉴别,以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而专属鉴别试验,则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来鉴别药物,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三、鉴别方法

要求:专属,再现,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常用方法有:

(一)、化学鉴别法—— 呈色,沉淀,荧光,气体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酚羟基; —异羟肟酸铁反应 ----芳酸、酯、酰胺; —茚三酮呈色反应 ----类似氨基酸结构; —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 ---芳伯氨基; —氧化还原显色等等。

☆强酸处理,加热,发生硫化氢气体;

☆直火加热,生成紫色碘蒸气;

☆硫酸水解,加乙醇产生醋酸乙酯香味。

● ●

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与硫氰化铬铵(雷氏盐)的沉淀反应。

●药物本身产生荧光;

●与各种试剂(硫酸、溴、间苯二酚等)反应后产生荧光;

☆强碱处理,加热,产生氨(胺)气;

(二)、光谱鉴别法——

紫外法——在指定溶剂中测定2~3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峰值与峰值比或峰值与峰谷比),以提高专属性。 例 地蒽酚的鉴别试验: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于240~400nm的波长范围内测定吸收度,在257、289与35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规定:A257/A289应为1.06~1.10; A356/A289应为0.90~0.94。

对于一个药物多个吸收峰的峰值相差较大时,采用单一浓度不易观察到全部吸收峰,可采用两种浓度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

例 氯贝丁酯的鉴别试验:取本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10mg的溶液(1)与每1mL中含10ug的溶液(2),照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2)在22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溶液(1)在280与288nm的波长 处有最大吸收。

综上所述,紫外鉴别方法通常有

(1) λmax,λmin (2) λ-A (3) λ-吸收系数 (4) λA1/ λA2

(5) 化学处理后测定产物的光谱特性

不同国家测定方法略有不同:

USP(27)采用对照品法,将样品与对照品按同法处理,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两溶液,要求在相同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最小吸收和相同的吸收系数,或吸收比在规定的限度内。 JP(14)测定方法与中国药典相似。

BP(2000)规定一定波长范围内仅有一个最大吸收或一个最小吸收。

红外光谱鉴别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专属性很强、应用较广(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鉴别方法。主要用于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特别适合于用其他方法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如磺胺类、甾体激素类和半合成抗生素类药品。

Ch.P和BP均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中国药典对××药物的鉴别试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图)一致。

而USP则采用对照品法,例阿莫西林的鉴别试验:取本品,经干燥后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所得图谱与USP阿莫西林参考标准品的图谱一致。 JP采用规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波数处的特征吸收峰。

例:氯羟去甲安定的测定 取本品,经干燥后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其红外光吸收图谱中3440cm,3220 cm,1695 cm,1614 cm,1324 cm,1132 cm以及828 cm波数附近处有吸收。

中国药典试样制备有四种方法: 压片法——用于固体(溴化钾) 糊法——用于固体 膜法——用于液体 溶液法——用于液体

测定前应录制聚苯乙烯薄膜光谱图,并与标准谱图对照,以检查仪器性能。 (三)、色谱(TLC,HPLC,GC)鉴别法——

利用物质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Rf值或tR值)进行鉴别试验。

采用与对照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根据两者保留行为和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药品的真伪。

-1

-1

-1

-1

-1

-1

-1

药物鉴别方法新动向:

☆仪器方法用于药物的鉴别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IR法和HPLC法。 ☆英美药典采用的仪器鉴别法与化学鉴别法的条目比约是2:1。 ☆制剂广泛采用IR法鉴别,采取提取分离后再压片绘制图谱。

☆鉴别条目简练,选择专属的方法进行鉴别,平均每个品种收载2条左右。

四、鉴别试验条件

鉴别试验必须在规定条件下完成,否则将会影响结果的判断。 影响因素主要有:

(1)被测物浓度; (2)试剂的用量; (3)溶液的温度; (4)溶液pH; (5)反应时间; (6)共存的干扰物质等

五、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鉴别试验是以灵敏的专属反应为依据,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判定的。如果鉴别反应的灵敏度愈高,则所需要的药物量就愈少。

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即称为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 它用两个相互有关的量来表示:

1、最低检出量(又称检出限量 )(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

以m表示,即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观测出结果的供试品的最小量,其单位通常用微克(ug)表示。

最低检出量愈小,反应愈灵敏。

2、最低检出浓度(又称界限浓度)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在一定条件下,若1份被测物溶解在G份溶剂中能被测出,而在大于G份溶剂中不能被检出,则1:G就是这一供试品的最低检出浓度。 最低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之间的关系 1:G=(m/10):V m=V/G×10

6

6

空白试验(blank test)

——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

加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提取; 改进观测方法:目视法->仪器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