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来源:华拓网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跨国经营是许多企业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效,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跨文化管理是跨国企业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手段,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尊重意识、全球本土化策略、建立融合性的企业文化等策略进行跨文化管理,实现其全球化经营战略。

标签: 文化冲突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国际化日益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跨国经营,企业可以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跨国企业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中,必然遇到文化冲突,能否通过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处理文化冲突,提高跨国企业的运营效率,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成败的关键。

一、跨国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冲突

人类学家泰勒把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我们把文化界定为一定地域的人们在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心理模式,是由特定的群体成员共同形成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基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个企业工作,以及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展开经营,使得跨国企业成为多种文化碰撞冲突的交汇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

1.管理者的文化优越感和文化中心主义态度

由于对其他文化的不了解或缺乏文化平等意识,人们就会认为自己拥有的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比其他文化价值评价体系正确,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较其他文化优越,这种以自己所处的文化为最好的文化的态度,就是文化学上的文化中心主义。具有文化中心主义态度的管理者,会用自己的文化和行为方式为标准,衡量其他文化的优劣,坚持用自我为中心的管理观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员工,他的行为会被当地人视为态度傲慢甚至怀有敌意,由此可能遭到员工的抵制并引发冲突。如果在文化观念上坚持文化中心主义立场,不知变通,还会因文化冲突导致管理上的失败。

2.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沟通中的文化误读

人们是通过沟通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人们沟通的手段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特定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含义存在差异,因此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都存在对特定表达方式所承载的含义的不同理解,使得跨文化的沟通往往有一定障碍,容易产生沟通中的误读,

甚至是误解和猜疑,必然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疏远和距离,难免形成矛盾和冲突。假如各方都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能正确面对这种文化冲突,相互之间的非理性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国际经营活动和商业合作终止。

3.不同文化模式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信念的差异引起的冲突

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文化冲突的最深层原因。文化价值观差异导致基本行为方式上的差别。比如西方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和东方集体本位的价值观的有根本差别,强调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突出个人能力,集体本位的价值观则更强调合作和集体的作用,价值观的不同,使得管理策略如激励方式等不同,由于价值观是一種深层的文化理念,由于核心价值观和基本行为方式差异导致文化冲突,就很难化解。如果管理者面对核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不注重对不同文化的彼此尊重和了解,否则很容易导致文化冲突的升级。

二、文化冲突对跨国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对文化差异和排斥处理不当,会降低公司的运行效率,甚至可以颠覆整个公司。戴维·A·利克斯就指出过这一挑战,他认为:“大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那么跨文化冲突对跨国企业的经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文化冲突会激化跨国公司管理者与当地员工的矛盾,引发非些理性行为

跨国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会造成管理者和职工关系的疏远和社会距离的增加,导致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他们之间的正常沟通。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不同的文化存在的差异,就会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下属采取情绪化或非理性化的态度,这种非理性的态度也很容易遭到员工非理性的报复,导致矛盾深化,冲突升级,后果不堪设想。

2.导致消极情绪和保守倾向,使跨国企业运转效率低下甚至丧失市场良机

文化冲突拉大了跨国经理与当地员工的文化、心理距离,会增加管理和协调的成本,甚至造成机构运行效率降低。经理人和员工的疏远会使沟通中断,一方面经理人员无法了解真情,做出有效的判断,另一方面,经理人员对员工的激励也无法真正到达员工,使员工会对工作缺乏积极性,经理的行动计划实施起来十分艰难,结果双方都难以有所作为。沟通不畅不仅导致整体决策的效率低下,也会因之失去商业机会。Inc.咨询公司称,一项失败的外派任职的直接损失在25万~50万美元之间。而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估计的数字更高,一名失败的中层职员每年造成的损失为7.5万美元,而3年期任职的损失约为60万~125万美元。可见,文化冲突对跨国企业经营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三、跨文化管理——文化冲突的解决之道

文化差异具有两面性,既能够导致文化冲突,使得经营绩效下降,若处理得

好,则能充分发挥多元文化的潜能,制定出更具前瞻性的全球化战略,使跨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跨文化管理是避免文化冲突、发挥文化差异优势、形成文化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所谓跨文化管理,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解决文化冲突是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通过跨文化管理解决文化冲突的具体策略如下:

1.识别文化差异,发展跨文化理解和尊重意识

文化包括基本的价值观(文化的核心)和行为规范(文化在人的行为方式上的外在表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的差异,比较容易识别,也很容易改变。而深层的价值观差异,很难识别,需要有意识地总结和体会。跨文化培训是比较快捷的识别文化差异的途径,通过培训提高大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员工能够在识别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意识,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建立工作和生活关系,促使不同文化的更快适应。比如日本富士通公司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早在1975年就在美国檀香山设立培训中心,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Henkel公司也在上海建立了经营培训中心。在识别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对不同文化模式的理解和尊重意识,是实现跨文化管理的基础。

2.通过全球地方化策略,加速文化适应

全球地方化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指跨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时,依据“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运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文化进行管理。实行全球地方化的策略,需要雇用相当一部分当地的职员,利用当地雇员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项法规的优势,迅速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这种策略,一方面能够降低海外派遣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能减少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摩擦。

3.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经营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理念,是企业依据发展环境和公司战略建立起的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其核心是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以一个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相互协作和沟通,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有了共同价值观这一沟通平台,可以减弱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跨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创造宽松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文化、管理者文化和企业的制度文化这三个层次的文化实现有机融合,建立合金式的企业文化。这种合金式的企业文化,承认差异的存在,互相尊重,主动协作,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全崭新的组织文化。

总之,跨文化管理是企业经营全球化、高效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也是避免文化冲突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必须利用跨文化管理,才能有效规避跨文化差异带

来的经营风险方面,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全球战略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