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_2020-2021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2021.1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u64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所加物质的作用与其还原性有关的是 A B C D 生活用水消毒加入腌咸菜加氯化钠 食用盐中加碘酸钾 红酒中添加SO2 次氯酸钙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A.腌咸菜加氯化钠,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 B.食用盐中加碘酸钾,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表现还原性,B不合题意;
C.红酒中添加SO2,SO2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红酒被氧化变质,所以与SO2的还原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生活用水消毒加入次氯酸钙是由于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CO2和H2O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故利用其氧化性,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B.淀粉没有甜味,糖尿病患者多食无碍 C.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会使人中毒 D.纤维素在人体内能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营养 【答案】A
B.B
C.C
D.D
【解析】
【详解】A.油脂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是人体供能物质之一,属于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A项正确;
B.淀粉没有甜味,在人体内水解得到葡萄糖才有甜味,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可多吃,B项错误; C.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会使人中毒,C项错误;
D.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能水解为葡萄糖,但是可以帮助肠胃蠕动,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D项错误; 答案选A。
3.2019年,我国青年化学家雷晓光被遴选为“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氮元素的代言人。下列与氮元素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4N与14C互为同位素 C.NH3的电子数为10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14N与14C的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非金属性:N D. Si3N4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错误; 故选:C。 4.过氧化钠常用作供氧剂:2Na2O2+2H2O=4NaOH+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 B.Na+的结构示意图: B.NH3的热稳定性比HF的强 D.Si3N4中N为+3价 C.氧元素的一种核素18O的中子数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O2由Na+和O22-构成,其电子式为 D.H2O的比例模型: ,A正确,不选; B.Na为11号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其核外电子排布为,B正确,不选; C.O为8号元素,其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则其中子数=18-8=10,C错误,符合题意; D.H2O为V形分子,其中O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其比例模型为答案选C。 的是 5.下列说法不正确... 6.02×1023 A.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约为0.2×B.一定条件下,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6NA 6.02×1023 C.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中含有电子的数目约为0.9×D.0.1mol环氧乙烷(【答案】D 【解析】 6.02×1023 )中含有共价键总数约为0.3× ,D正确,不选。 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详解】故3.2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6.02×1023个,故A正确; 故含氧原子约为0.2× B.一定条件下N2和H2发生反应:N2+3H2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6NA,故B正确; C.标况下1.12LHCl的物质的量为0.05mol,6.02×1023而HCl中含18个电子,故0.05molHCl中含电子约为0.9×个,故C正确; D.环氧乙烷中含7条共价键,故0.1mol环氧乙烷中含共价键约为0.7×6.02×1023个,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的是 6.反应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产物或现象。下列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正确...选项 A B C D A.A B.B C.C 反应物 C2H5OH、浓硫酸 Fe、H2SO4 Na、O2 AgNO3溶液、氨水 反应产物或现象 C2H4或乙醚 有H2或无H2 Na2O或Na2O2 现象不同 影响因素 温度 H2SO4的浓度 O2用量 试剂滴加顺序 的D.D 3.2g=0.2mol, 16g/mol2NH3,1molN2和3molH2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6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为140℃时,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乙醚;而温度升高到170℃,乙醇则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乙烯;这体现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A正确;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Fe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则发生钝化;B正确; 这体现了浓度对于反应的影响,C.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则生成Na2O2;这体现了温度对于反应的影响,C错误; D.若向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随着稀氨水的量逐渐增大,会观察到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又溶解的现象;若向稀氨水中滴加AgNO3溶液,则无法观察到沉淀先出现后溶解的现象;这体现了试剂滴加顺序对反应的影响,D正确; 答案为C。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钠溶液:Ca2++OH—+HCO3=CaCO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2C6H5OH+CO3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2Cl+2H + 2--电解=Cl2↑+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Br-和Fe2+均被氧化: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A正确; B.过量碳酸氢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Ca2++2OH—+2HCO3=CaCO3↓+2H2O+CO32-,故B错误; C.苯酚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弱于碳酸,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 D.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应为:2Cl-+ 2HO=Cl+ H+2OH-,故D错误。 222故答案选:A。 8.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研究了法匹拉韦、利巴韦林、氯硝柳胺等药物的疗效,三种药物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电解- A.X的分子式为C5H4O2N3F B.Z中含有6种官能团 C.Y和Z都有羟基,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D.X和Z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X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5H4O2N3F,A项正确; B.由Z的结构可知,其结构中含有2个氯原子,1个硝基,一个酚羟基,一个肽键,一共四种官能团,B项错误; C.由Y和Z的结构可知,Y中的羟基为醇羟基,Z中的羟基为酚羟基,因此性质不完全相同,C项正确; D.由X和Z的结构可知,X和Z中都含有肽键,所以都能发生水解反应;X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Y中含有苯环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B 9.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可以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室制备氨气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推断S、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装置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至产生红褐色溶液,停止加热,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否则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氯化铵加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在试管口很快结合生成氯化铵,无法得到氨气,故B不符合题意; C.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氯化氢,二氧化碳也可与碳酸钠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可以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可以得到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根据S、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以比较出非金属性:S>C>Si,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01mol/L)10.已知X、 溶液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B C.C D.D A.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O3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X>M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D.X、Z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反应有白烟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X、Y、Z、W、M均为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常温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的pH,X的pH=2,为一元强酸,则为硝酸,X为N元素,Y的半径大于N,且酸性较硝酸弱, 应为C元素;Z的原子半径大于C,Z的最高价含氧酸为一元强酸,则Z为Cl,W的原子半径大于Cl,且对应的酸的pH小于2,应为硫酸,W为S元素;M的原子半径最大,且0.01mol/L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为12,可知W为Na,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Y、Z、W、M分别为N、C、Cl、S、Na。 A.Z为Cl,最高化合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2O7,故A错误; B.X、M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半径大小顺序:X>M,故B正确; C.非金属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所以Cl>S>C,即Z>W>Y,故C正确; D.X、Z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故D正确; 故选A。 11.苯甲酸的熔点为122.13℃,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实验室制备少量苯甲酸的流程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冷凝回流的目的是提高甲苯的转化率 B.加入KMnO4反应后紫色变浅或消失,有浑浊生成 C.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酸化,操作3为过滤 D.得到的苯甲酸固体用酒精洗涤比用水洗涤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冷凝回流的目的是提高甲苯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故A正确; B.甲苯加入KMnO4反应生成苯甲酸和二氧化锰,因此溶液出现紫色变浅或消失,有浑浊生成,故B正确;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因此操作1为过滤,苯甲酸钾变为苯甲酸,因此操作2为酸化,得到苯甲酸固体,因此操作3为过滤,故C正确; D.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因此得到的苯甲酸固体用水洗涤比酒精好,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的是 12.下列三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实验①中生成的沉淀是BaCO3 B.实验①中有气体生成 C.实验②沉淀中可能含有BaSO4 D.实验③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Ba2++H2SO3===BaSO3↓+2H+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过程,电离生成的碳酸根离子能够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A正确; B.实验①中形成沉淀时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实验②中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亚硫酸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钡,故C正确; D.实验③中,如果发生Ba2++H2SO3===BaSO3↓+2H+,生成的亚硫酸钡能够被氢离子溶解,应该是亚硫酸被氧化生成了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错误; 故选D。 13.“星型”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在新兴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是某“星型”聚合物的制备过程。 已知:R1COOR2+R318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1CO18OR3+R2OH A.单体Ⅰ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2 B.单体Ⅰ与单体Ⅱ制备聚合物X,产物中有H2O C.聚合物X转化为聚合物Y发生取代反应 D.聚合物Y可通过末端的碳碳双键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称结构,有两种氢,且原子个数之比为1:2,所以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 峰,峰面积比为1:2,故A正确; B.R1COOR2+R318OH根据已知:R1CO18OR3+R2OH,观察单体Ⅰ()和单体Ⅱ() 的结构简式,根据聚合物X()的结构简式得出,单体Ⅰ的羟基中氢氧键断开,与单体 Ⅱ的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断开,相互连接生成聚合物X,所以没有水生成,故B错误; C.观察分子结构,中的取代聚合物X()端基的氢原子,生成聚合物Y ()和HCl,发生了取代反应,故C正确; D.末端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可以与另一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交联形成网状结 构,故D正确; 故选B。 14.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试液中外加了NaOH和Na2CO3,所以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故A错误; B、试液中有没有葡萄糖酸根离子,都无银镜生成,因为葡萄糖酸根离子中不含醛基,故B错误; C、滤液中加氨水无沉淀产生,说明无镁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钙离子,故C正确; D、试液中可能含亚铁离子,也可能只含铁离子而不含亚铁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8分) 15.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硒在自然界中稀少而分散,常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中提取硒。 (1)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①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表示为________,H2S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硫与硒元素性质相似与不同的原因:同一主族______________。 (2)阳极泥中硒主要以Se和CuSe的形式存在,工业上常用硫酸化焙烧法提取硒,主要步骤如下: ⅰ.将含硒阳极泥与浓硫酸混合焙烧,产生SO2、SeO2的混合气体 ⅱ.用水吸收ⅰ中混合气体,可得Se固体 ①请写出C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焙烧过程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少量SeO2的,可用NaOH溶液吸收,二者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步骤ⅱ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a.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Se>Br>Cl c.热稳定性:H2Se<HCl<H2Sd.酸性:HeSeO4<HbrO4<HClO4 【答案】(1).第四周期 族(2). 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4). CuSe+4H2SO4(浓)ΔCuSO4+3SO2+SeO2+4H2O2SO2+SeO2+2H2O=Se+2H2SO4(7).abd 【解析】 的(5). ; (3).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但从上到下,原子半 Na2SeO3(6). 【详解】(1)①Se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ⅥA族,H2Se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 四周期ⅥA族;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性质相似,但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则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导致硫与硒元素性质不同,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性质相似,但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则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2)①CuSe与浓H2SO4反应,产生SO2、SeO2的混合气体,同时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e+4H2SO4(浓) ΔCuSO4+3SO2↑+SeO2+4H2O,故答案为: CuSe+4H2SO4(浓)ΔCuSO4+3SO2+SeO2+4H2O; ②少量Se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eO3,故答案为:Na2SeO3; SeO2的混合气体在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e和硫酸,③SO2、方程式为2SO2+SeO2+2H2O═Se+2H2SO4,故答案为:2SO2+SeO2+2H2O=Se+2H2SO4; (4)a.SeO2中Se元素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Se>Br>Cl,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e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b.硝化过程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N2+3H2 2NH3(3).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 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4).氧化(5).0.06(6).6Fe3++2NH4+=6Fe2++N2↑+8H+(7).10Fe2++2NO3-+12H+=10Fe3++N2↑+6H2O 【解析】 【分析】 (1)氮的固定是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3)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 的2NH3;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 【详解】(1)a.N2转化为氨态氮,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b.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不是氮的固定;c.反硝化过程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不是氮的固定;选a;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是N2+3H2 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硝化过程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生成1molN2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3++2NH4+=6Fe2++N2↑+8H+、10Fe2++2NO3-+12H+=10Fe3++N2↑+6H2O。 17.绿色植物标本用醋酸铜[(CH3COO)2Cu]处理后颜色更鲜艳、稳定。某化学小组制备醋酸铜晶体并测定产品中铜的含量,实验如下。 Ⅰ.醋酸铜晶体的制备 (1)①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物里OH-的来源是__________。 (2)②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③中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据醋酸铜的性质是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中铜的含量 ⅰ.取ag醋酸铜产品于具塞锥形瓶中,用稀醋酸溶解,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CuI沉淀,溶液呈棕黄色; ⅱ.用b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ⅰ中的浊液至浅黄色时,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近于消失; ⅲ.向ⅱ所得浊液中加入KSCN溶液,充分摇动,溶液蓝色加深; ⅳ.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ⅲ中浊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mL。 22 = 2I+ S4O6已知:①I2 + 2S2O3,Na2S2O3溶液和Na2S4O6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②CuI易吸附I2,CuSCN难溶于水且不吸附I2。被吸附的I2不与淀粉显色。 (4)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5)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ⅲ中加入KSCN的目的是__________。 (6)醋酸铜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答案】(1).CO32-+H2O OH-+HCO3-(2).Cu2(OH)2CO3+4CH3COOH=2(CH3COO)2Cu+3H2O+ CO2↑(3).醋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4).2Cu2++4I-=2CuI↓+I2(5).因为CuSCN不吸附I2,通过反应CuI(s)+SCN-来与Na2S2O3反应。(6).6.4bv/a% 【解析】 【分析】 通过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制得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再与醋酸反应得到醋酸铜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醋酸铜晶体。通过反滴定法测定产品中铜的含量。 【详解】(1)碳酸根离子为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O32-+H2O有OH-生成。 (2)②中醋酸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醋酸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u2(OH)2CO3+4CH3COOH=2(CH3COO)2Cu+3H2O+CO2↑。 OH-+HCO3-,故①中 CuSCN(s)+Cl-,使CuI吸附的I2释放出 (3)醋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醋酸铜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4)ⅰ中醋酸铜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铜沉淀和醋酸钾,醋酸铜、碘化钾和醋酸钾都是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可以拆写,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4I-=2CuI↓+I2。 CuSCN难溶于水且不吸附I2可知,(5)根据已知②CuI易吸附I2,ⅲ中加入KSCN通过反应CuI(s)+SCN-CuSCN(s)+Cl-,使CuI吸附的I2释放出来与Na2S2O3反应。 (6)根据2Cu2++4I-=2CuI↓+I2、 ,可知2Cu2+~I2~2S2O32-,n(S2O32-)=n(Cu2+)= (bv103)mol,醋酸铜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64bv1036.4bv100%%。 aa18.双功能手性催化剂在药物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催化剂I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NH2+ 一定条件 (1)A可与Na反应可生成H2,则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b.与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 c.发生消去反应的试剂和条件是:NaOH的醇溶液、加热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5)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NH3+(6)已知:(7)F与对苯二胺(方程式是___________。 NH3和物质K发生反应可以制备试剂a,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H2N-CH2CH2OH,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制备尼龙MXD6的衍生品,该反应的化学 (8)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 答 案 】 (1). 羟 基 (2).b(3).HOOC—CH2—COOH+2C2H5OH 浓硫酸ΔC2H5OOC—CH2—COOC2H5+2H2O(4).(5).取代(6).(7).n +n 一定条件+(2n-1)HCl(8).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反应R-NH2+ 一定条件,由F在一定条件下与试剂a反应生成G 以及F的分子式C5H6O2Cl2,可推出F为,而a为,E与SOCl2 反应生成F,可知E为,根据逆推示可知D为C为C2H5OOCCH2COOC2H5,, B为HOOC—CH2—COOH,A为HOCH2CH2CH2OH,加成反应生成H,H脱去水生 成,加成时应形成环,推出H为,据此分析。 【详解】(1)A为HOCH2CH2CH2OH,可与Na反应可生成H2,则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A为HOCH2CH2CH2OH,a.与乙醇所含有羟基数目不相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错误;b.c.发生消去反应试剂和条件是:与B分别为二元醇和二元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故正确;浓硫酸、加热,故错误;答案选b; (3)B→C是HOOC—CH2—COOH与C2H5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2H5OOC—CH2—COOC2H5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H2—COOH+2C2H5OH(4)D的结构简式是 ; 浓硫酸ΔC2H5OOC—CH2—COOC2H5+2H2O; (5)E→F是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NH3+(6)已知:NH3和物质K发生反应可以制备试剂a→H2N-CH2CH2OH,,为开环加成, 则K的结构简式是; F与对苯二胺((7))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制备尼龙MXD6的衍生品,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n+n 一定条件+(2n-1)HCl; (8)H的结构简式是。 19.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以FeCl3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Na2CO3与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Na2CO3与Na2SO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3)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Ⅰ.甲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得出结论:FeCl3与 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pH≈8的1mol/LNaF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并进行实验: ④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1mol/LNaF溶液,溶液变无实验操作及现象 ⑤向2mL0.2mol/LFeCl3溶液中滴入2mL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 Ⅰ.⑤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探究④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色。 资料显示:FeF3溶液为无色。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3Mg(OH)2+2Fe3+=2Fe(OH)3(胶体)+3Mg2+(2).CO2(3).两者都为强碱弱酸盐,能与强酸反应(4).Na2CO3中碳原子为最高正价+4,无还原性;Na2SO3中硫原子+4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5).2Fe3++SO322+H2O=2Fe2++SO4+2H+(6).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7).排除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8).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成难溶的Fe(OH)3(9).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①、②、③及NaF的反应,铁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部分强碱弱酸盐可发生双水解 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OH-结合生 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气体,与部分具有还原性的强碱弱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部分强碱弱酸盐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物与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有关。 【详解】(1)①中氯化铁与氢氧化镁浊液反应,氢氧化镁浊液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3Mg(OH)2+2Fe3+=2Fe(OH)3(胶体)+3Mg2+; (2)FeCl3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CO2和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Na2CO3与Na2SO3均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Na2CO3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而Na2SO3中硫也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氧化性; (3)Ⅰ.三价铁离子能氧化SO3,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H2O=2Fe2++SO4+2H+; 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验证亚铁离子是否存在,其实验方案是取Ⅰ中所得溶液少许进行亚铁离子(或Fe2+)的检验,方法为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4)Ⅰ.实验④、⑤加入溶液及水的体积相同,可排出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Ⅱ.根据资料可知,无色溶液为FeF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OH-结合生成难溶的Fe(OH)3; (5)根据实验①、②、③及NaF的反应,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有关。 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 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16.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