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鉴于本人的教学设计,本堂课分为以下几个大点: 1、分别出示“手术台”和“阵地”,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重点研究课文的第2—4小节,利用XXX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是怎样表现的?请学生划出有关语句。教师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XXX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3、想象说话训练,掌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一步体会XXX的宝贵精神。
4、借助课后练,试着引导学生掌握概括小节的方法。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围绕语文教研组的主题“多角度关注表达,落实语言训练的有效性”。表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本节课主要是从关键字词入手,从中体现出作者的表达目的,并且结合着单元要求,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课文的分析中,我采用了对比理解的手法,让学生分别划出“当时周围的环境情况”和“XXX是怎么样表现的”,这其实是作者表达中的一个特点,怎么样引导学生在分析周围环境的同时,能感受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利用电脑课件的优势,
包括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等,对比不同环境中XXX的相同表现来体会XXX的精神。
课后与各位教师和语文专家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关键点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但是如果可以进一步“挖深、挖透”课文,那效果就会更显著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设计问题时,我只关注到了“作者这样表达的效果是什么?”如果我把问题换成这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使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感受,来理解,让学生不仅仅是为一名读者,更要成为“作者”。这样既了解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又能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更有价值。
在语言设计训练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XXX沉思了一会,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我设计这个训练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语言训练,同时也是在训练他们的归纳综合能了。
语文课要抓住作者的表达特点,教会学生怎么样写具体,包括在设置语言训练上,必须锻炼学生怎么样抓住细节,加强运用的有效性。教师心中一定要有“理解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一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