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三单元:第一课到第七课是第一单元,主要讲授如何制作简单的计算机动画。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画以及制作计算机动画的常用软件,常用软件较多,本册教材主要以Flash CS5.5为倒,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分别以“成长的小草”、“让照片飞起来”、“方圆图形转换。和“中英文转换”、“弯弯曲曲上升的泡泡”为例来学习制作逐帧动画、传统补间动吾、形状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最后通过“蜗牛与黄鹂鸟”制作一个完整的动画。
第八课到第十四课是第二单元,主要讲解幻灯片的制作,通过利用Microfoft Office 2010中的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学习,掌握幻灯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这一单元是以制作“美丽的家乡”幻灯片为例介绍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从如何创建一张幻灯片、美化幻灯片到图片和艺术字的应用,以及通过插人音频和视频、动画、超链接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最后通过学生作品的汇报和展示进行评价。第十五课到第十六课是第三单元,主要讲授日常最广泛的网络应用,通过申请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学习电子邮箱的应用,学会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如论坛、博客、QQ和微信,这些内容可能学生平时已经会用,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普及。
教学策略:1.五年级下册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不同,每课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和“思考与练习”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2.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
1
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一课 动画赏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动画影片。
本课内容主要分三部分:首先学习动画的基本概念,其次欣赏动画作品,最后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前两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画有初步的了解,动画不仅可以手工制作,通过计算机可以更快捷方便地制作。最后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2.教学目标
①了解传统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原理。
②初步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原理。
③了解常用动画制作软件。
2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传统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原理。
②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原理。
(2)教学难点
动画的概念及动画的制作原理。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主机上最好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5、Animator Studio、Cool、3D、3D Max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教师准备早期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或《哪吒闹海》等片段,一些不同动画软件制作的计算机动画供学生欣赏。
2.过程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闹天宫》或‘哪吒闷海)片段,讲解早期的动画片是如何制作的。然后讲解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动画的原理,动再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眼的这一视觉生理特性可以制作出动画:动吾片中的动画一般也称为“中间画”,这是指两张原画的中间过程而言的。动画片动作的滚畅、生动,关键要靠“中间画”的完善:一般先
3
由原画设计者绘制出原画,然后动旨设计者根据原画规定的动作要求以及帧数绘制中间画。原画设计者与动画设计者必须有良好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动画片的制作。
再引导学生欣赏计算机动画,讲解人们为了方便动画制作,设计了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计算机动画制作与早期的手工制作原理相似,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可由计算机完成“中间画”。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罗列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学生可以打开这些软件,了解这些软件具备哪些功能。
第二课 走进Flash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Flash是我们最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之一。它具有容量小、兼容性好、直观动感、互动性强等诸多优点。本册教材的第二课到第七课以Flash CS5.5为例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
本课首先让学生认识Flash界面,对Flash软件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设置文档的属性:确定舞台的大小、背景颜色、播放的帧频等。最后以。成长的小草”为例学习“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2.教学目标
①了解Flash的界面。
4
②学会设置文档的属性。
③熟练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设罡文档属性。
②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
逐帧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 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Flash作品。
2.过程设计
教师展示一个用Flash制作的作品引入本课,告诉学生从本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用
5
Flash制作动画。让学生对Flash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Flash的启动与其他软件的启动相似,引导学生自己启动即可。
通过分析、思考Flash作品,学生交流、讨论Flash软件应具备哪些功能,教师总结并讲解Flash界面及相关功能。
在让演员表演前,先要搭好舞台,并布置好灯光、音响等,制作Flash动吾也是一样的道理,先要设置文档的属性:确定舞台的大小、背景颜色、播放的帧频等。教师讲解有关文档属性中的概念及其设置。
接下来带领学生制作Flash的第一个动画,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动画——逐帧动画。在讲解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一定给学生讲清楚有关时间轴、图层等相关知识,工具面板与画图软件相似,着重讲解与其不同的地方。
最后可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在Flash CS5. 5中绘制一个篮球并用逐帧动画实现上下跳动,保存为“篮球.fla”。
第三课 传统补间动画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6
传统补间动画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动吾表现形式之一,在Flash中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须是“元件”或“组成”对象。在一个关键帧上放置一个元件,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上改变该元件的大小、颜色、位置、透明度等,Flash根据两者之间帧的值自动创建动画。本课以“让相片飞起来”动画为例讲解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将素材导人到库和舞台的方法。
②熟练掌握将素材转化为元件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设置关键帧的方法。
⑧熟练掌握创建传统补间动画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将素材转化为元件的方法。
②设置关键帧的方法。
③创建传统补间动画的方法。
(2)教学难点
7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准备传统补间动画文件供展示使用。
2.过程设计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逐帧动画制作过程,播放传统补间动画文件引入本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该动画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分步讲解如何制作“让相片飞起来”动画,制作过程共分五步完成:第一步,新建一个Flash文件,设置好舞台尺寸和帧频。第二步,将素材导人到库和舞台,Flash软件制作动画时所用到的素材,可以在Flash中直接绘制,也可以从外部导人到“库”中。第三步,将素材转化为元件,元件是在Flash中创建的图形、按钮或影片剪辑,它们都保存在“库”中,转化为元件是制作传统补间动画的关键。第四步,设置开始和结束两个关键帧,此步在讲解如何操作的同时,一定要讲解关键帧的有关概念。第五步,创建传绕补间,动画完成后保存。
因为整个动画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建议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8
最后可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第四课 形状补间动画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前面学过了逐帧动画和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本课将学习Flash的第三种类型的动画——形状补间动画。本课通过“方圆图形转换”和“中英文转换”两个饲子学习,
其中“方圆图形转换”是在开始帧和结束帧分别绘制不同颜色的方和圆,然后直接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就可以完成。“中英文转换”需要将文字完全分离后才能倒建形状补间动画,以此告诉学生图形元件、按钮、文字等对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必须将对象完全分离。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②学会将对象分离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I)教学重点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9
(2)教学难点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准备形状补间动画文件供展示使用。
2.过程设计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传统补间动画制作过程,以巩固所学知识。播放形状补间动画文件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该动画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首先要讲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演示讲解该类型最简单的一个实例“方圆图形转换”,可通过四步完成:第一步,新建一个Flash文档,并设置舞台尺寸和帧频。第二步,在开始帧绘制长方形。第三步,在结束帧绘制圆形。第四步,创建形状补间,保存文件。
第二个实例“中英文转换”与第一个实例制作步骤大致相似,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而其中的关键步骤是将关键帧中的对象“分离”,需要教师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分离过的形状才能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10
最后可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操作:打开本课课堂练习中的“篮球”文件,在图层l的第40帧插入关键帧
再打开“足球”文件,选中足球复制,然后粘贴到第40帧处,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第五课 引导层动画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前面学习的传统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对象的运动轨迹都是直线,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运动轨迹是曲线或者其他不规则路线。如何制作运动轨迹不规则的动画,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层动画。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鱼儿吐的泡泡沿直线上升的动画,这部分学习内容设计的目的是复习传统补间动画的同时学习如何创建一个元件并将它放入库中,以及库中的元件的调用。第二部分是添加传统运动引导层使泡泡沿引导线运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创建元件的方法。
②熟练掌握添加引号层并制作引导层动画的方法。
11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创建元件的方法。
②添加引导层并制作引导层动画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添加引导层并制作引导层动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应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准备引导层动画文件供展示使用.
2.过程设计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形状补间动画制作过程,以巩固所学内容。播放引导层动画文件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该动画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讲解新建一个Flash文档,将“图层l”重命名为“背景”,导瓜教材资源“课堂实例”中的“背景图片jpg”到舞台。然后通过。插入”菜单新建一个“泡泡”图形元件,
12
新建图层并将图层名重命名为“泡泡”,将“泡泡”元件拖到舞台,分别设置开始帧和结束帧“泡泡”的位置,创建传统补间完成动画。这个实例要让学生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图层的相关概念,二是为什么要在“背景”图层的第100帧处插入“帧”。
“泡泡弯弯曲曲地上升”实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例需要两步:第一步,一定要在“泡泡”图层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传统运动引导层”,为“泡泡”的动L添加“引导层”。第二步,在引导层的第1帧处为元件“泡泡”绘制引导线e提醒学生,动画制作成功的关键是在开始帧中将“泡泡”的中心点对准引导线的起点,结束帧中也将“泡泡”元件的中心点对准引导线的终点。在元件的中心点对准引导线时,按下“主工具”栏中的“贴紧至对象”按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最后可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第六课 制作动画作品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前面几节课学习了逐帧动画、传统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和引导层动画等Flash动画中最基本的动画类型。本课综合应用前面所学内容,学习制作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教材以“蜗牛与黄鹂鸟”动画的制作为例,讲述了如何规划作品、整理素材,然后完成动画作品的制作过程。
13
2.教学目标
①学会规划作品的方法。
②熟练掌握创建影片剪辑元件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制作完整动画作品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创建影片剪辑元件的方法。
②制作完整动画作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制作完整动画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14
将教材资源“课堂实例”中的“蜗牛与黄鹂鸟”作品和“课堂练习”中提供的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供学生练习使用。
2.过程设计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学习的四种Flash动画类型,然后播放“蜗牛与黄鹂鸟”动画,引入本课内容——制作一个完整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该动画有初步的了解。
在制作作品前,先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作品,可以用交17、讨论的方式完成作品规划,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设计意识。
整理素材部分,教师需要进行详细地演示讲解,如何利用“文本工具”制作片头“蜗牛与黄鹂鸟”,如何制作“蜗牛”影片剪辑元件,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嗣作影片剪辑实际就是在制作一个动画。然后学生再动手实践,通过练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制作动画作品部分,教师可以演示、讲解制作过程。本作品需要四个图层分别是:“背景”、“片头”、“蜗牛”、“黄鹂鸟”图层,根据时间顺序“片头”在酋15帧,其他动画在第16帧以后,结束帧之所以在第815帧是因为下节课的音频文件正好列815帧结束。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其他帧作为结束帧,到下节课添加过音频文件后,再将结束帧调到音频文件的结束帧即可。因为素材已准备好,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参照教材步骤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发现问题适时引导、解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能力。
“试一试”参考操作:参考教材“蜗牛”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步骤。
15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因为本课的内容较多,建议分两个课时学习,第1课时学习规娟作品和‘片头”、“蜗牛”、“黄鹂鸟”等元件的制作。第2课时学习利用这些元件制作完整的动吾作品。
最后可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操作:
①先制作月亮绕地球转的影片剪辑。这是一个引导层动画,引导线为圆形(可用椭圆工具绘制,用橡皮擦一个缺口,作为引导线的起点和终点)。
②再在场景里制作一个月亮绕地球转的同时又绕太阳转的引导层动画。图层1导入背景图片,图层2画太阳,图层3将月亮绕地球转的元件拖入,在图层3上添加引导层画圆形引导线。
第七课 给动画配音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上节课学习了制作完整的动画作品,在动画中加入恰到好处的声音,对动画作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主要学习从外部导人声音文件、为动画添加声音并设置音效等。
16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导人声音文件的方法。
②熟练掌握为动画添加声音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为动画设置音效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导人声音文件的方法。
②为动画添加声音的方法。
(2)教学难点
为动画设置音效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每台计算机上安装有Macromedia Flash CS5. 5等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将教材资源“课堂实例”中的“蜗牛与黄鹂鸟”作品和“蜗牛与黄鹂鸟mp3”文件以及教
17
材资源“课堂练习”中提供的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供学生练习使用。
2.过程设计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制作动画过程,教师分别播放没加声音和加过声音的“蜗牛与黄鹂鸟”动画文件,让学生感觉加过声音后动画更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师可先介绍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什么格式的文件可以应用到Flash中。
详细地演示、讲解导入声音及添加声音的步骤,因为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部分内容。教师讲解将“蜗牛与黄鹂鸟mp3”导入到库,时间轴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声音文件在哪呢?学生会有疑惑。这时教师再讲解如何添加声音,声音文件从库里拖放到舞台后,才能出现在时间轴上,播放动画时才有声音。提醒学生声音文件最好添加到新的图层中,方便以后的操作。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观察思考,再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为动画配音的方法。
设置音效的内容较多,如果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可以介绍些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互相帮助,完成音效的设置,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最后可棍据学情合理安捧“思考与练习”中的练习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操作:
18
①打开教材资源“课堂练习”中的“篮球弹跳”文件。
②插入一个新图层,导入素材“课堂练习”中提供的音乐,并将其拖放至舞台,设置音效效果。
③根据声音设定动画的关键帻的位置,创建传统补间动画即可。
第八课 创建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Microsoft PawerPoint 2010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用于演讲、报告、宣传、介绍等。本课学习用PoWerPoint 2010创建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并修饰文本框内的文字及文件的保存。
2.教学目标
①了解PowerPoint 2010的界面组成。
②学会创建幻灯片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文本框的应用及文本框内文字的修饰方法。
19
④学会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3.教学熏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并设置其版式。
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框内文字修饰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插入文本框及文本框内文字修饰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将“美丽家乡”演示文稿及“惠崇春江晓景”练习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本课的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美丽家乡”演示文稿,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该演示文稿运用了哪些元素。
20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对比Microsoft Word 2010软件,认识Microsoft PowerPoint2010的界面组成。
教师以制作“美丽家乡”演示文稿为例,边演示操作边讲解如何设计第一张幻灯片,如何插入一张新幻灯片。教师重点讲解幻灯片的舨式,使学生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版式。
文字是呈现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一般都要使用文本框。教师应重点讲解插入文本框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根据需要选择“横排文本框”或“垂直文本框”,如何修饰文本框内的文字?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教师可选择讲解文本框的修饰,如形状填充、形状轮廓、形状效果等。
保存演示文稿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学习,教师可以重点介绍文稿的保存类型,即扩展名。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要求学生鉴别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通过鉴赏范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注重讲练结合,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所学内容。
“试一试”1参孝答案:
调整文本框的位置和大小:在文本框的边框线上单击,选中文本框,当鼠标指针变成十字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即可调整文本框位置;当鼠标变成双箭头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即可调整文本框大小。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1
参考思路:“惠崇春江晓景”演示文稿中第一张幻灯片可对文本框内的文字进行修饰,如字体、字号、文字颜色等。第二张幻灯片可将第一张幻灯片上的诗词复制到形状上的文本框里并进行修饰。
第九课 美化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创建幻灯片的方法,本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幻灯片背景来进一步美化修饰幻灯片。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呈现知识点:一是使用主题设置幻灯片背景,二是使用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使用主题设置背景是一种快速、简易设置背景的方法,运用图片设置背景相对比较复杂。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修饰幻灯片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目标
①学会使用主题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熟练掌握使用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2
①使用主题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使用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2)教学难点
使用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准备未经过美化的和已经过美化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将“惠崇春江晓景”练习素材、背景图片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本课的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未经过美化的和已经过美化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入本课内容。使用主题设置幻灯片背景比较容易人手,教师稍加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为主。
使用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步骤比较繁琐,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人手,详细演示讲解操作步骤,学生再上机操作实践。
教师给学生介绍设置背景策略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依据幻灯片内容选择恰如其分
23
的背景,不仅能使幻灯片更加美观、漂亮,还能对作品有良好的烘托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
“试一试”2参考操作:按教材步骤打开“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在”填充”选项
卡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填充方式。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要求学生鉴别作品中背景在设置上的优点及不足,通过鉴赏范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注重讲练结合,以操作实践为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内容。
第十课 应用图片和艺术字
一、教材分析
l内容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创建幻灯片、美化幻灯片的方法,本课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图片和艺术字进一步美化修饰幻灯片,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应用图片,可以使幻灯片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多彩;二是使用艺术字,可以为文档添加特殊文字效果。
2.教学目标
①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
24
②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及设置艺术字样式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插入图片的方法。
②插入艺术字及设置艺术字样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设置艺术字样式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oft Ofr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准备未使用图片、艺术字的和已使用图片、艺术字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将“惠崇春江晓景”练习素材、背景图片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本课的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未使用图片、艺术字的和已使用图片、“美丽家乡”演示文稿,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本课内容。
25
使用图片比较容易人手,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Word中图片的应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试一试”1参考操作:在“插入”选项卡的“图像”组中,单击“剪贴画”,选择喜欢的图形,单击即可插入:在“插入”选项卡的“插图”组中,单击“形状”,选择喜欢的形状,绘制图形并进行设置。
使用艺术字,详细演示讲解操作步骤,学生再上机操作实践。指导学生注意艺术字样式的选取是否恰当、颜色的搭配是否合理,艺术字大小是否合适。
“试一试”2参考操作:选中艺术字,在“绘图工具格式”选项卡的“艺术字样式”组中,单击“文本效果”,选择喜欢的效果、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要求学生鉴别作品的优点及不
足,通过鉴赏范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讲练结合,以操作实践为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内容。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思路:该练习主要是将教材资源“课堂练习”中提供的素材图片插入幻灯片并将标题更换为艺术字。
第十一课 应用音频和视频
26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应用音频和视频,在演示文稿中合理使用声音、视频,会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一部分讲解幻灯片中添加音频的方法及如何设置播放选项,第二部分讲解幻灯片中添加视频的方法。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掌握添加音频的方法及播放选项的设置。
②熟练掌握添加视频的方法及播放选项的设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添加音频的方法及播放选项的设置。
②添加视频的方法及播放选项的设置。
(2)教学难点
对幻灯片中音频、视频进行播放控制的设置。
27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ft Off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准备使用音频和视频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将“惠崇春江晓景”练习素材、音频、视频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本课的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使用音频和视频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让学生
去感受声音、视频效果的魅力。
使用音频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先介绍关于音频文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音频素材的分类及常用格式。教师在演示讲解添加音频的方法及其播放选项的设置,可让学生选
用不同类型的音频素材多加练习。
“试一试”1参考操作:在插入音频时,单击“剪贴画音频”,选择剪贴画中提供的音频文件;单击“录剖音频”,可自己录制音频文件。
使用视频部分,教师也要先介绍视频文件的分类及常用视频格式。由于视频的添加与
播放选项的设置方法与音频基本相同,因此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具体任务自主探索学习。
“试一试”2参考操作:选中插入的视频,单击“视频工具”下的“播放”选项卡,
在“视频选项”组中进行设置。
28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要求学生鉴别作品的优点及不足,
通过鉴赏范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困难,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注意结合具体的任务,强调声音和视频的选用应与作品的整体思
内考
与容
练
协
习
调
参
一考
致答
。
案
参考思路:该练习是将素材中提供的音乐插入幻灯片中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也可以练习录制音频,比如录制自己朗读的“惠崇春江晓景”,再插入到幻灯片中。
第十二课 应用动画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应用动画及动画设置的方法。好的幻灯片不仅需要整齐的格式、精彩的文案和配图,动画的应用更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动画的合理应用不仅使幻灯片更加生动活泼,还可以控制信息演示流程并重点突出关键的数据。
2.教学目标
①了解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画效果。
29
②熟练掌握添加动画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设置动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添加动画的方法
②设置动画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设置动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准备使用动画效果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将“惠崇春江晓景”练习素材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30
本课的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使用动画效果的“美丽家乡”演示文稿,让学生去感受动画的精彩之处。
应用动画,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类似的内容可供比较,因此,教师可首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必要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一试”1参考操作:在“动画”选项卡“高级动画”组中,单击“添加动画”可以为同一个对象应用多个动画效果。
由于设置动画的项目比较多,教师在讲解时就要强调重点,比如“效果选项”的设置;“计时”组中开始方式、持续时间、延迟时间的设置,“对动画重新排序”等,要加强练习操作,学生才能掌握。由于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可能有些学生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动画效果上,注意适时地提醒学生,要关注各种动画效果分别适用于哪些对象。
“试一试”2参孝操作:在“动画”选项卡的“动画”组中,单击“效果选项”,可添加效果,在“计时”组中设置计时选项。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三课 应用超链接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PowerPoint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超链接功能,在演示文稿的放映过程中,希望从某张幻
31
灯片中快速切换到另外一张不连续的幻灯片中,可以通过“超链接”来实现,使用它可以在幻灯片与幻灯片之间、幻灯片与其他外界文件之间以及幻灯片与网络之间自由地跳转。本课有两部分内容: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通过为《郑州名人》这个作品建立超链接,介绍应用超链接的方法。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类型。
②熟练掌握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插入动作按钮的方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②插入动作按钮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超链接的概念。
②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32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安装有Microsoft Office 2010软件,还应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准备“郑州历史名人”演示文稿,将“美丽家乡”和“郑州历史名人”练习用的演示文稿提前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本课教师可从学生喜欢浏览的网页引入,再欣赏使用超链接的《郑州历史名人》演示文稿,让学生体会应用超链接的奥妙,然后介绍超链接的概念和类型,可重点介绍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
插入超链接部分,教师可首先结合教材中的饲子进行详细的演示讲解,尤其是对选中的文本设置超链接后会改变文本的颜色,要给学生解释原因,然后再介绍可直接选中文本框设置超链接就避免了文本颜色的改变,然后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任务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对图形、形状、艺术字等其他对象创建超链接:
“试一试”1参考操作:选中要设置超链接图片、图形、形状或艺术字,在“插入”选项卡上的“链接”组中单击“超链接一或单击鼠标右键单击“超链接”即可。
插入动作按钮部分,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设置错误可以取消超链接或者编辑超链接,这部分教材上没有,教师可酌情讲解。
3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llllt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打开“美丽家乡”作品,“郑州历史名人”,为其设置超链接,在“郑州历史名人”作品,单击“确定”。
第十四课 作品汇报和展示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二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三是作品的展示与评价。重点在于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综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作品展示、评价使学生相互学习同伴好的经验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目标
①了解演示文稿应具有的要素和特点。
②熟练掌握创作演示文稿的方法。
③掌握评价作品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34
(1)教学重点
①知道演示文稿应具有的要素和特点。
②掌握创作演示文稿的方法。
③掌握评价作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评价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演示文稿作品。将学生提前分为着千个小组,以便小组分享与评价。
2.过程设计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总结PmrerPoint 2010的知识点。创意作品部
分,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准备好的作品,然后指导学生选择主题,自主创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部分,先给出作品评价标准,再让学生每小组推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创意、创作过程、得意之处等作介绍,其他同学对该作品进行评价,要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也要对每个作品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赞美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第十五课 电子邮箱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申请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接收电子邮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lntenet提供的重要服务——电子邮件,掌握申请、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学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目标
①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及作用,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
②熟练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③熟练掌握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
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36
③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
②申请电子邮箱。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每台计算机能正常上网,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教师将常用邮箱的网址、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发送至学生机。
2.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与普通信件对比,介绍什么是电子邮件,它的作用及特点。
对于申请电子邮箱,由于在不同网站中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不同,因此教师在教中以一个网站为例讲解,首先打开邮箱服务器的网址,根据提示操作即可,遇到问题可以查看网站的帮助。在这里,详细讲解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并提醒学生记住用户名和密码,相关的个人资料不要轻易告诉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及自我保护意识。
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教师可以从普通邮件的书写和邮寄的方式讲解人手,引出电子邮件的使用,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注意介绍附件的问题,如
37
附件的大小、格式、是否需要压缩等;同时还要强调邮件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防止遭到计算机病毒或黑客的侵袭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
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操作:先打开自己邮箱肝在的网站,登录自己的邮箱,选择“写信”,在“收件人”栏内输入好朋友的邮箱地址,输入信件内容,将图片、音乐添加到附件中,单击“发送”。
第十六课 网络社交平台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互联同可以把无数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解决问题。这些活动都需要这节课所学的罔络社交平台。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网络社交的概念及特点,二是介绍论坛、博客、QQ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一定要文明上网,并注重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
2.教学目标
①了解网络社交的概念及特点。
②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的社交平台。
38
③了解网络交流的注意事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网络社交的概念及特点。
②使用常见的社交平台。
③网络交流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使用常见的社交平台。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每台计算机能正常上网,安装至少一种中文输入法,“社交商务”视频、“校园活动社交软件”视频素材。
2.过程设计
互联网社交部分,教师介绍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
39
不同,了解网络社交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社交平台,教师可先介绍论坛、博客. QQ和微信等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网络社交平台,然后让学生上网实践,尝试如何使用。
教师可重点讲解网络交流注意事项,如网络交往的规则,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让学生知道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辅助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们的生活,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规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思路: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入手。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