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实验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实验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创新实验内容和体系,构建开放与自助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实践创新能力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academy takes 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veness”as pattern,take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ability to innovate and synthesizing quality as purpose,reform innovative experiment content and system,construction of open and self-service in on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to build a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Independent academy;the experiment teaching;laboratory open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忽视了实验教学,实验投入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要,大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极差。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它的一个重要教学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中不断得到训练,在启发学生思维,完成一定研究内容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学院实验课程的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易推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学生定位,确立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学生来源于三本线,学科基础较弱,作为学术性和职业性之间的中间性质院校,进入社会往研究型领域发展完全跟一本,二本生抗衡并无优势,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独立学院应着眼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确定设置专业,必须根据生源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出发,从精基础、重实践、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方向,形成“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2个接口的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接口,解决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校和社会的接口,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关系[3],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社会实践和加强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实验创新内容设置
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设立了创新实践学分,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等机制的基础上,以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前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不断的展示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方向,从而去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因此独立学院创新实验课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的市场信息以及实用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一)改进实验教学机制
1.建立实验室对校内学生开放运行的机制,由学生自主决定实验方案,学生可自主决定采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实现功能实验室开放、大型仪器开放、自主训练开放、项目内容开放[6],打造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超市”的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即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技能综合实验平台和自选项目创新平台[4]。
教师可以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验项目,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调研或研究[10],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把实验课程做成开放的实验。深入挖掘实验室创新培养的潜能,支持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求知欲才能不断高涨,兴趣才能持久。因此打破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封闭式”实验室管理方式,走“开放式”教学和管理之路势在必行[2]。
2.建立有选择的对外院校及社会开放机制,向优秀的兄弟院校有选择的开放和为社会服务,通过请进来相互交流,才能使本校学生不断学习到其他院校的带来的先进实验学科理念,以及及时了解社会在实践方面现时需求新动态。
3.建立校外实验基地的机制,深入企业现场实验,尝试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定向培养人才,发挥为企业发展的咨询作用,让企业也感受到合作的好处,探索学校与政府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路子,使校外教学纳入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这样可以使校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和长远”[7],有助于学生从抽象理论走向具体、从实物操作中学到更贴近实际的东西。
4.建立激励机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敢想敢做,并对有成绩的学生给予鼓励,并颁发“实验创新奖”,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做实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程替代,弥补一些学习时间段的损耗,以充抵选修课等其他课程。指导老师也一样,对指导教师应给予课时酬金,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师评优、定岗和晋级时优先考虑[9]。
(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模拟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验项目大的方面可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等,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全方面应用能力,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多元性及多样
性等具有挑战性组合实验项目上,构建仿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网络远程实验室。设计性实验,一是老师给定题目,学生自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自行设计、制作独立完成,二是学生可以独自设定题目,整理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通过预习测试的情况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座位号进行实验预约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2]。创新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学科方向,针对一些领域的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突出实验方面的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开设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工具书和其他信息源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