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语言发展史
人类的语言发展史
曲兆彪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41108 4110801)
摘要:没有语言就不会有那么方便的沟通方式,没有语言就没有当今如此繁华的贸易。没有语言,人类可能还处于最原始的生存状态。本文对语言的重要性,产生原因,以及语言的发展历史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远古 汉字 字母
前言: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交流方式。人们需要用语言进行联系。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方法和体会需要进行交流,发现问题时需要通过语言交流,以共同解决问题。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正因为有了语言这个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才能够进行互相交流,才有了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问题,以及共同总结经验,并对下一代进行教育,通过交流也增强可彼此见的感情和友谊。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的昌盛租金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带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对人脑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语言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那么成熟的呢?下面我将为您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
历史发展:
在6-8万年以前,人类发展除了能产生复杂文化的认知能力。早期智人的大脑根本没有精密到能够创造出复杂文化的地步。能够创造文化的现代人的智能,看来是在约5万年前出现的。人类的语言在萌芽阶段是纷繁复杂的,具有模糊、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
同一种语言也会因部落的迁徒融合、图腾崇拜的变化、时间地理的变迁而产生变种——方言。人类语言的发展在刻画文字阶段基本呈单一的形式发展,这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语言文字有一个根本的文明源头——中华南方首创水稻农耕文明。这也就不难解释古人类虽或在东亚、南亚,或在西亚、北非,或在美洲、澳大利亚四去游动,但他们的刻画象形文字却大同小异、基本相同的缘由。人类最早的文字——中华刻画文字虽然后来在西亚、北非派生出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和美洲象形文字,但最后真正发展成熟走向辉煌的唯一象形文字还是中华本土的汉字,它的基本发展轨迹是:刻画文、陶文、甲骨文、石籀文、钟鼓文、金鼎文,大篆、小篆碑帖、隶书、楷书、宋体等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它又是字母文字的鼻祖,中华赛(闪)族到地中海的一支腓尼基在中华形象字在古埃及的变种——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母文字,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如果不是这一字母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形式趋于纷乱复杂,今天人类的文字应当是由汉字统一的。
在字母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文字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以中华南方水稻农耕文明为源头([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2.25-1.85万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产生了湖南彭头山和高庙、河南贾湖等比较早的象形文字文明。这个文字文明在向中南半岛、西亚、东北非的扩散过程中创造了古印度、埃及、巴比伦等文明,演化出了古印度达罗毗荼语印章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此文字后来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这其实是对人类历史的误解)和古埃及圣书字,同时,由于中华先祖的一部分东移美洲,也把象形文字带到了美洲。
近代历史后,由于整个历史格局的变化,美洲、非洲、澳洲或被占领或被殖民使用了
殖民者的语言——拉丁字母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南亚、东南亚一带原有本国文字语言或使用汉语的国家也纷盲引进了西方拉丁语系的殖民语言——英语。
现状分析: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
吕叔湘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限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大阶段。
另一种就是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王力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从汉语语法、语音变化角度这两处着眼,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
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世纪、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上古时期的特点是:1、判断句式一般不用系词;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3、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等等。
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世纪、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中古期的特点是: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处置式的产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形尾“了”“着”的产生;5、去声字的产
生,等等。
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近代时期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消失,等等。
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现代汉语特点: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汉语发展到当今,可以说日趋成熟。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大字典》已经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这是一部全面阐释汉字的形、音、义,系统讲述汉字的源流、典故,并提供了汉字的行、隶、草、篆4种书写方法的新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收单字10100余个,其中包括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全部7000个通用字以及“7000字”之外的不很生僻的字2800个。为了方便读者查考,它还酌收了当今仍有实用价值的罕用字300个。如此之大的汉字库,足以说明汉语的包容性。
另外,从汉语的使用价值上面来讲,普通话的普及也可以说在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事业单位,都在普及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师生员工只有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汉字因其特殊的发音以及千变万化的形态而被一些人私自篡改。比如“朋友”会被一些人误写为“盆友”,更有甚者,直接把复杂难写的汉字简化为了简单的字。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创新。古人经过深思熟虑而创作出来的文字不应该被我们这些现代人而更改。所以,规范用字是相当有必要的,对于巩固中华文化也是很有帮助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