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价值分析
唐 琪1,吴治胜1,唐 莎2
(1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 乌鲁木齐 8300)(2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收治的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检查其颈动脉硬化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的IMT,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在观察组中,多支病变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此外,冠心病患者最为常见的颈动脉斑块为硬斑,且斑块多发于颈动脉的分支处。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及准确度,可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8)10-0058-02在临床上,冠心病为常见心内科疾病之一,主要由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或发生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压榨性疼痛,在精神紧张与疲劳的时候会出现闷痛与紧缩性疼痛[1]。该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临床应尽早发现并确诊该病,积极采取科学恰当的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受到疾病的危害[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例,就其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收治的4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女分别有26例与19例;年龄为3讨论
宫外孕时孕期妇女常见病症,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干预,极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宫外孕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势态。宫外孕患者在受精后,其精子着床的位置多为子宫外侧,且以输卵管部位居多。输卵管无法为胚胎发育提供良好的孕育环境,加之输卵管管壁本身较薄,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对其造成的压迫也会相应增加,最终造成输卵管破裂的情况,继而引发患者腹部出血的严重后果,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4]。如果可以在宫外孕早期就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后续输卵管破裂情况的发生,对于初次怀孕的患者而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能够保证输卵管的完整性,也不会对后期受孕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宫外孕病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很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
阴道超声检查直接将检查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这样一来,超声探头便可贴近患者宫颈及后穹隆等部位,进而对子宫形态、附件区以及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全面扫查。相较之下,经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需要患者憋尿,且超声探头要经过腹部对宫腔进行探查,所以检查结果可能会受
56至78岁,平均(.7±3.6)岁;病程为1~8年,平均为(3.5±0.6)年。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分别有27例与18例;年龄为至77岁,平均(.2±3.4)岁。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有比较的价值。
1.2 检查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具体操作如下:采取型号为GE Vivid E9的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将探头的频率设置为5.0至8.0MHz,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的体位,将头偏向未检查的一侧,然后对颈动脉进行扫描检查及多体位冠脉造影,包括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双侧颈总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部等。当检查结果显示任一冠脉分支的狭窄程度在50%以上时,即可判定为冠状动脉病变。如果造影结果显示主要冠脉的狭窄程度在50%以上,即可判定到患者腹部脂肪、膀胱充盈程度等多方影响。此外,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频率要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查准确率。
就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来看,甲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乙组,且其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也要显著优于乙组,由此可见,经阴道超声检查其超声分辨率较高,形成图像更加清晰,所以更加便于医者对宫外孕患者症状进行判断,加之超声检查对患者影响较小且可以重复施行,所以在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建议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为患者诊断。【参考文献】
[1]谢家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价值及临床意义[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4):35-36,49.[2]卢海霞,吕焕,崔玉殿,等.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于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准确性对比[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40-41.[3]周瑞涛.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5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75-76.
[4]杨赣莉.腹部超声诊断与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6):207-208.
5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5月 第2卷第10期 影像研究为单支病变;当病变超过一支且左主干发生病变时,则可判定为多支病变。由于单支及多支病变患者的病情差异显著,因而需以造影结果为依据,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多支组(28例)与单支组(17例)。
1.3 判断标准
取样点分别取颈动脉分叉部、双侧颈总动脉远端20mm、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近端10mm,根据双侧颈动脉斑块指数来判定动脉硬化程度,具体标准如下:内—中膜的厚度(IMT)小于1.0mm为0级;IMT在1.0至1.5mm的范围内为1级;IMT在1.5至2.0mm的范围,且只有一个斑块为2级,IMT在2.1至4.0mm的范围内,斑块数超过一个为3级;IMT在4.1mm以上则为4级。
以病理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斑块特征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1)软斑:由脂肪细胞、胶原和弹性纤维及炎性细胞包裹形成的动脉粥肿,超声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形态不定的弱、低回声;(2)硬斑:是软斑大量的钙盐沉积后呈现比较强回声可伴有声影的斑块;(3)混合斑:也称复杂斑块,有大量脂肪、纤维、钙化、血栓及细胞碎片组成,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强度不等、形态极不规则、范围较广,常发生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及坏死,容易造成严重的狭窄和栓子脱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的IMT,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多支病变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x-±s)
组别颈内动脉IMT(mm)颈总动脉IMT(mm)硬化斑块指数
对照组(n=45)
0.61±0.060.58±0.040.27±0.47总例数(n=45)
1.08±0.14*0.±0.11*1.68±0.76*观察组单支组(n=18)
0.80±0.060.72±0.081.09±0.58多支组(n=27)
1.21±0.23
#
0.98±0.13
#
2.26±0.86#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单支组相比,P<0.05。
2.2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型及分布位置情况观察组45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斑块共102块,其中最为常见的颈动脉斑块为硬斑,且斑块多发于颈动脉的分支处。详情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型及分布位置情况(n)
分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颈动脉分叉部双侧颈总动脉
共计软斑79201249硬斑4615833混合斑4311320共计
15
18
46
23
102
3结论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会对体循环中的大中动脉造成侵害,并且还会对颈动脉及冠状动脉造成累及,进而导致脑血栓等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经调查研究得知,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硬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临床通过对患者外周表浅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观察,则可对其冠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准确判断[3]。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日益升高,超声诊断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在了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中[4]。
通过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可对其颈动脉的IMT,以及斑块的具体位置、分型等进行准确、直观检测,并且此种检查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经济性高,安全可靠,并且能够重复应用。此外,由于人体的颈动脉在表浅处,采用超声检查,则可将颈动脉的IMT,斑块的形态及位置等清晰地显示出来,同时还可将冠状动脉的具体病变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在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基础上,充分促进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5]。
本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其颈动脉斑块最常发于颈动脉的分支处,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起始,颈外动脉比较少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颈动脉分叉部的血管解剖分布及血流情况,为斑块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在颈动脉斑块分型中,最常见的便是硬斑块,其次是软斑、扁平斑,最后是混合斑,由此可见,为降低颈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恰当、有效措施,积极预防颈动脉硬斑及软斑的形成。本实验还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的IMT,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表明颈动脉硬化与冠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在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显示颈动脉硬化程度随着冠动脉病变指数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情况进行检查,有着非常高的安全性及准确度,可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宿超.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6):137-138.
[2]农俊,黄海梅.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技术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9):48-49.
[3]葛璐.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临床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J].中国处方药,中国处方药,2016,14(12):116-117.
[4]李翠玲.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超声技术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20-121.
[5]曹蔓珏.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160-161.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